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不仅非常适合居住,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很深的文化属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文中介绍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分析了四合院的建筑属性,即社会性、政治性、伦理性。  相似文献   

2.
当我把内向空间归纳为中国传统的时候,已经假设了空间的文化性。——张永和院落是中国传统住宅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在中国民居丰富多彩的类型中,三合院或四合院的院落式民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地域分布极广,使用人数量多,从南到北,从汉族地区到其他民族地区,无处不有,成为数量最多、变化又最丰富的民居类型。“院落”这个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建筑文化特色。虽西方民居建筑中也有院落的构成,但在建筑文化意义上不仅与中国四合院大异其趣,而且在“院落精神”的表达上远不及中国四合院那样突出、…  相似文献   

3.
宋词 《城市建筑》2022,(4):136-139
建筑形式和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南北文化差异影响下建筑样式形态不一,其中四合院是北方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时代更迭和文化发展相融合的产物。四合院的方正制式恰是中国千百年积淀的礼法思想的体现。“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方圆之中“修身齐家”。四合院这种建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架构严谨、排列整齐的视觉冲击和震撼,更多的是蕴含其中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思想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四合院的特点,结合现代生活分析现代居住建筑面临的问题,并用实例展现传统四合院在现代居住建筑中的延续方式,旨在解构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和人文特点,尝试找到四合院建筑生生不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居住文化 在中国居住文化传统中,住宅空间的本源是庭院。梁思成先生说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宅中有院”是传统“四合院”住宅的特点。庭院作为住宅中心,是幼儿嬉戏的乐园,是老人聊天的场所,是居民感受自然、陶冶情操的空间。庭院藏风聚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恬静宜人的生活空间,更是人和万物相融的精神场所。  相似文献   

5.
左满常 《华中建筑》2009,27(7):117-121
中原传统民居建筑类型齐全,形式多样。该文从单体建筑平面论起,对院落的基本单元形式以及院落纵横向组合的手法,直到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平面形态进行了详尽论述。又经分析比较,指出了中原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与空间形态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1)
院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空间布局形式,体现着传统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阐述运用现代技术方法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应用传统建筑院落空间的布局、构成形式、围合要素。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2)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最主要的代表建筑形式,老北京的文化、传统城镇的建设风貌、形成的街巷肌理、城建发展历史都能在四合院建筑及其建筑群中体现出来。随着社会成员在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方面追求水平的不断提升,北京市城区内的传统民居自身性质的改变,以及保护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受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广西土木建筑》2010,(5):125-125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格局上,北京四合院不仅体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也有着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而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宜居模式也和西方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9.
北京四合院作为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是构成北京旧城城市肌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疾速发展带来的人口压力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造成四合院内人口密度过大、居住空间紧张、生活环境恶劣,许多四合院甚至整片传统街区目渐消弭随着一系列保护规划措施的出台和旧城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的划定,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提高居住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创造适应当前居民生活需求的四合院空间成为一项亟待探索的新课题作者有幸参与了北京市大栅栏文化保护区四合院改造项目,通过深入调研延寿街6个传统院落,发现经历了多次人口变迁和所有制变更后四合院肌理遭到严重破坏、院内私搭乱建严重、通道细长狭小、建筑残损不堪、原有空间格局和庭院绿化完全丧失等普遍问题本文依照历史文化保护区原则,根据“有机更新”理论,采取“渐进式”改造模式,给出在不同居住密度下的多种改造方案。结合院落性质和特点,采取对现存建筑拆除、修缮、重建,协调建筑形式、材质、色彩,梳理空间结构、流线、布局,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加建以及加入单元“模块”灵活增减居住单元和功能空间等新的手段,达到保护城市文脉同时改善居住条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闻栋 《山西建筑》2006,32(3):29-30
运用传统风水理论的“形势”说和代表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礼文化”,结合建筑视觉造型理论,以紫禁城为例,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群外部空间构成中的体现,并为以后的建筑创作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汉族民系文化分区的概念,广州从化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于广府文化主导区、客家文化主导区、广客文化交融区三大片区。广府文化主导区的传统建筑类型主要以“三间两廊”建筑为基本居住单元,独立式祠堂统率居住建筑群,庙宇、更楼、炮楼等于村落外围守护村落;在客家文化主导区内,集祠祭、居住、防卫功能于一体的方形围屋是主要的建筑类型,堂横式方围主从有序,排屋式方围空间均齐;在广客文化交融区内,往往多种建筑类型及形制共存一村,相互融合,如客家祠祭空间受广府文化影响,出现了堂屋从堂横屋形制中独立出来作为祠祭空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院落空间是中国建筑群体组成的核心和灵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更反映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方式,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建筑围合而成的半人工半自然院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院落空间所形成的良好居住小环境,达到了阴阳的平衡;不同院落的组合,加强了主体建筑的等级感,也更加满足了"礼"的要求;院落空间的"虚"创造出一种意境,犹如绘画艺术中的飞白;不同大小、长宽比例的院落空间更好地适应了中国不同地貌、气候特征。该文从天人合一的思想、阴阳协调的思想、伦理等级的需求、中庸的审美思想、功能的需求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模式的根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四合院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最典型代表。“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礼制思想与宗法意识观念,还蕴含着《周易》阴阳思想与风水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研究:院落建筑虚实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落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理想。院落建筑的基本构成是“虚与实”。虚:院落中的天井空间。实:围成天井空间的四周建筑。实的建筑构成虚的天井空间,本研究选取中国的院落建筑作为对象,提出院落建筑的“虚实”基本构成论。  相似文献   

15.
王茹 《建筑师》2006,(5):70-74
本文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环境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精神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礼乐复合”的居住建筑室内空间属性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并希望通过此来研究中国早期的居住建筑空间模式,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对后来建筑文化和建筑室内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分析,探讨了居住空间的构成形式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分析了传统居住空间中所蕴合的文化观念和伦理观,以及传统文化思想、环境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礼乐文化贯穿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之中,它对中国的传统建筑群体的形态及内涵的影响力是决定性的。文章结合明清北京城的空间结构,通过分析建筑群体由小渐大的组合秩序与空间形态,探讨礼乐文化在建筑模块、组合方式、城市结构等多个层次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如何将传统建筑院落的空间布局、围合要素、构成形式使用现代居住空间代技术方式运用到现中。院落是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空间布局形式,代表着中国的传统居住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同处东亚的日本与中国有着一衣带水的特殊地缘关系,但由于各自的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渐渐发展成不同的居住建筑文化,下面以中国的"四合院"和日本的"榻榻米"和式住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居住空间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人居住的物质实体,在满足其居住功能的完美形制背后蕴含了深刻的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的美学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师应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审美反思,创造出更适合人居住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