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当前新冠疫情之下,街头摊贩活 动对提高城市居民就业率和增强城市活力的 价值被突显出来,但其管理依旧是城市公共 空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工作。通过对城管部 门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各 城市街头摊贩空间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摊 贩临时疏导区选址不当、街道公共空间承载 力有限和摊贩空间治理主体多方参与中缺乏 权力运行保障制度等难题。这些问题无法单 纯依靠城市街头管理解决,需要城市规划介 入。城市规划可以通过增加规划用地弹性、 提升街道公共空间设计的复合性、以社区规 划师为纽带完善多方协同治理模式等方法辅 助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整体空间范围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反映城市环境品质的试金石.老城区的街头边角空间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因其地块特殊的位置及狭小的面积从而未受到设计师们的足够重视.在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分析老城区街头边角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老城区街头边角空间的核心设计要素、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策略等内容,希望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老城区街头边角空间设计导则体系框架,从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层面去探究老城区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策略与途径,为其合理有效实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玉龙  徐磊 《山西建筑》2012,38(18):16-18
在了解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小品的基础上,对城市小品的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城市小品对城市公共空间乃至整个城市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应加强对其的研究应用,从而提高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城市家具指的是城市街头的基础景观设施,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精神需求也随之增高,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家具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市民对整个城市空间的评价.《城市家具与公共空间的私密性营造》一书汇集了大量城市家具设计的具体实例,深入分析了城市家具的设计对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5.
当代正在进行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城市空间的格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有一类被称之为零散空间环境,通常在城市里它们并不引人注意但被人们自发的使用着。人们已公共空间为基础进行的活动中有许多都是以零散空间环境为载体的,只是由于其不具有其他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而常常被使用者和规划者遗忘。零散空间的产生常常来源于生活之中,在不同规模条件下或多或少服务于各个阶层的人们。本文将对城市零散空间环境加以浅层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北京公共空间的系统优化问题,其实质是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问题。北京至今在城市广场建设中没有明确的系统规划理念和方法,北京广场群的概念实际是系统建设北京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一个概念思考,是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北京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一个建设性  相似文献   

7.
杨滔 《城市设计》2018,(4):38-41
空间句法与设计的题目,首先源于我对以前研究的一些体会。早在1999年,朱文一老师指导我从北京街头商摊的角度去研究城市空间,促使我从人们使用和体验城市的角度去理解城市设计,这本质上是社会经济运行逻辑下的空间设计,并落实到空间营造之中。2003年我去英国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空间句法这个概念。按我现在的理解,这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于城市现象的一种观测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是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准确地评价现有公共空间品质能为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关建设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和剖析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概念和内涵,试图确立以满足使用者需要为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一个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银堂 《安徽建筑》2022,(10):22-23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是多层面要素公共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对于构成复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而言,对空间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空间品质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选取、优化整合,并最终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方面不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更强的可量化的评价方法。文章基于场所空间理论,对影响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确定以使用者需求为主,同时兼顾设计者及管理者等角色需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原则,最终提出一个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7,(2)
街道空间品质影响着人的行为习惯、公共健康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塑造。为了进一步深化已有的街道空间品质研究,提升特大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文章引入街道空间品质量化评价方法,利用街道微观尺度的图像数据,通过要素客观构成分析和使用者主观评价,对北京和上海的街道空间品质进行了测度,发现两地的街道空间品质整体一般,尚需改善。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街角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不 可或缺的部分,因其广泛的渗透性和可达性 对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具有积极高效的作 用。本文界定了城市街角空间的定义,分析 了街角空间对城市活力的提升作用,及通过 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法来分析与阐述 我国城市街角空间建设现状并剖析其深层 原因,认为解决我国当前城市街角空间现状 最迫切的在于制定合理有效的建设机制, 通过国外文献及数据调研分析,对比了国内 外城市街角空间建设机制,最后结合现状 提出对我国的城市街角空间建设有可行性 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Could large-sca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an erosion of rights to public space prove the death knoll for China’s vibrant street life? Shi Jian , Planning Director of ISreading Culture in Beijing, looks at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street culture and how it is currently shifting and reinventing itself for new urban context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陈泳  许天 《华中建筑》2011,29(12):43-46
新城区的蔓延式扩张引发了城市空间的离散和城市品质的销值.论文首先从城市街道空间的垂直和水平两个层面探讨街道空间品质与沿街建筑界面的关系,然后着重从步行者在街道空间行进过程中的认知和体验角度分析沿街建筑底层界面对街道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机动化时代背景下人性化街道的设计策略和评估方法.最后,论文以长兴公路段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时间顺序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北京城整体空间形态与局部空间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整体有全市的路网格局、空间形态局部为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社区、街道院落等。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空间出发,以城市发展为宏观背景,尝试建立起日本地下街空间的研究结构。通过对实际案例、统计数据与图文资料的总结,得出地下街空间设计演变的重要推力因素——城市发展中提出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出地下街与城市发展、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以建筑学为理论平台,结合天神地下街、八重洲地下街等典型案例,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混合性研究方法分析地下街的空间组成、空间形式(量、形、质、分隔、界面和色彩质感),从而总结出日本地下街比较共性的4点空间设计特征,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地下街空间设计策略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Street vending represents a vital and growing aspect of the urban informal economy that is often the subject of municipal regulatory efforts that seek to control, confine or extinguish i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discussions on vendor rights and regulation underscore important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and concerns around the role of the informal economy in this country. As more of China's rural poor enter urban areas and turn to the streets to survive, the number of unlicensed vendors has risen and municipal efforts at increased 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street vending licensure have been enacted. These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state-capitalist economy’ provide a fertile field for research into the informal economy, use and re-appropriation of public space, and regulation of a previously marginalized commercial activity. This paper draw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street vending in China and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recent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and public dialogue that strive to formalize the informal.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2)
Urban renew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the gradual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renewal of the old c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reet space form in the old city, and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et space form 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streets whose space forms ar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hijia Hutong, the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and Dashilan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treets in these areas with different space forms in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expressed in urban space form and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street space form were explored in terms of the scale, function, building type,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outside world.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novation of the Old City.  相似文献   

18.
城市街旁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街旁绿地更直接地影响着城市景观。街旁绿地一般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沿街绿化用地等,这些绿地一般面积小、数量多、分布广、可达性强,可为市民休闲、健身、交往、出行等多元行为模式提供场所。该文通过对街旁绿地中游人的构成、活动特征及街旁绿地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提出了设计应"以人为本",并注重以"细节提升品质",从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参与性、愉悦性、私密性和整洁性七个方面论述设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everyday life of a city can generate informality in urban space, particularly in emerging economies. Using the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his paper looks at how urban space in a market precinct is negotiated through tactics of street vendors and strategies of the government. It draws upon Herbert Simon’s work on decision making to show how a vendor moves from an existing situation to a preferred situation and terms this as situation satisfaction. It sugges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ogic, decision and action of stakeholders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planning criteria and ground reality.  相似文献   

20.
王辉 《世界建筑》2005,(1):112-116
华润置地开发 的“置地星座”项目位于西城的政治经济核心圈,仅与北京最繁华的西单地区一街之隔,与长安街百步之遥。这种过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反而让开发商在其定位上举棋不定。历经近10年的研发,该项目锁定在公司的总部办公或高级宾馆的目标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