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肖桂枝  邸洪双 《钢铁》2008,43(1):68-72
对30MnSi PC钢棒进行了淬火回火处理,分析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度钢耐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采用FIP试验作为PC钢棒耐延迟断裂性能的评价方法.研究发现,相同的回火工艺下30MnSi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950 ℃左右淬火其耐延迟断裂性能较好;在保证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回火温度可以提高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组织观察发现,经430 ℃左右回火后,30MnSi钢棒得到的回火索(屈)氏体组织均匀细小,碳化物弥散分布在马氏体板条界上,耐延迟断裂性能较好.可见,通过改变热处理制度改变组织形态,是改善30MnSi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延迟断裂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内部夹杂物、奥氏体晶粒、中心碳偏析等引起唐钢第二钢轧厂30MnSi钢延迟断裂的几种典型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唐钢第二钢轧厂30MnSi钢延迟断裂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30MnSi钢棒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了PC钢棒延迟断裂的断口形貌、化学成分、气体含量、金相组织、脱碳层、表面质量。为消除PC钢棒延迟断裂的原材料缺陷,提出了PC钢棒用30MnSi钢盘条质量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30MnSi管桩钢筋(PC钢棒)延迟脆断的问题,对30MnSi盘条和PC钢棒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断口形貌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PC钢棒延迟脆断的直接原因是钢棒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不当,间接原因是钢中的化学成分和气体含量影响。严格控制盘条的化学成分,适当提高钢中的Si含量,延长盘条的时效处理时间有利于减少钢棒延迟断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非金属夹杂物测定和显微组织分析对PC钢棒30MnSi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棒断裂的主要原因为:热处理工艺不当,导致PC钢棒硬度不均匀;30MnSi钢出钢后的精炼剂不当,导致钢棒中含有硅酸盐类夹杂物和球状氧化物夹杂,从而导致综合力学性能降低,最终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建议:热处理过程中控制加热的速度和冷却的速度,避免出现钢棒硬度的不均匀;全程保护浇注,出钢后对钢水进行钙处理,使夹杂物变成容易从钢水中排出的钙铝酸盐,以减少30MnSi钢中夹杂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以我厂30MnSi盘圆为母材制作的PC钢棒在存储中发生比较严重的延迟断裂现象。以延迟断裂钢棒及30MnSi母材为研究对象,对延迟断裂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原因。并通过提高30MnSi母材Si的含量以改善母材的抗拉强度,以及提高钢棒厂热处理的回火温度以消除PC钢棒的内应力,最终解决了PC钢棒延迟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Φ12 mm 30MnSi钢盘条为原料加工Φ10.7 mm钢棒时,成品钢棒在盘卷状态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生脆性断裂的现象。分析了3支送检钢棒,其断口均具有典型的沿晶断裂特征,钢棒表面有明显的机械划伤。分析认为钢棒的断裂类型属于氢致延迟断裂,提出了减少钢棒氢致断裂的措施,建议该钢的生产应避开冬季。  相似文献   

8.
PC钢棒的延迟断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PC钢棒延迟断裂的特征及机理,分析了诱发PC钢棒延迟断裂的材料缺陷.为消除PC钢棒延迟断裂的材料缺陷,提出了改善PC钢棒用30MnSi盘条质量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钒对30MnSi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MnSi和30MnSiV两种钢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的高温压缩变形实验,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下微合金元素钒对变形抗力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的计算可知,30MnSiV钢的再结晶激活能比30MnSi钢大6.7%左右。  相似文献   

10.
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机械与工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级别高,是炼钢工艺操作粗放的具体表现。通过对20MnSi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延伸率低的Q235B中板,通过对拉伸试样的化学成分、断口、非金属夹杂物和金相组织等理化检验,分析了造成试样层状断口、中板延伸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SHS燃烧化学     
传统供热燃烧是利用燃料和氧化剂的反应获得热能。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则是利用燃料和氧化剂的放热反应制备有用材料。根据SHS的燃料和氧化剂的种类,SHS的反应体系可分为两类:元素间的直接合成;以化合物为反应物的合成。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金属元素是燃料,非金属元素是氧化剂,属无氧燃烧。后者,燃料是金属或低价氧化物,氧化剂是氧化物、过氧化物、气体氧或非金属。文中讨论了燃烧中的化学反应、反应机制和产物。  相似文献   

13.
张玲  彭建岭  张芬菊 《河北冶金》2002,(1):33-34,40
氮化铝是钢中存在的一种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材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用电解溶解试样的方法对钢中氮化铝进行测定,其结果准确性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石钢实际情况,进行了18CrMnTiH汽车专用高级齿轮钢的开发,在批量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化了生产工艺,稳定了钢水的化学成分,保证了钢材的淬透性,降低了钢中的氧含量与非金属夹杂物.  相似文献   

15.
55SiMnMo钎具钢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石钢公司采用连铸工艺生产55SiMnMo钎具钢的开发情况,通过确定合适的化学成分、合理的工艺路线,确定合适的化学成分,有效抑制了连铸坯氢致白点的产生,减少了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该产品广泛用于各种矿山机械,用户反映使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于红波  梁爱国 《河北冶金》2007,(4):59-60,66
介绍了PC钢棒延迟断裂的现象及机理,分析了诱发PC钢棒延迟断裂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structural chromium-nickel-molybdenum steels are analyzed under delayed fracture conditions. The fracture surfaces of steel specimens and the effect of molybdenum and impurities (phosphorus, tin) on their cracking resistance are investigated by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emission spectral microanalysi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molybdenum on an increase in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is shown to increase as its content increases to 0.6%; molybdenum does not influence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at its content of 0.6–0.98%, and this effect decreases at a molybdenum content higher than 0.98%.  相似文献   

18.
石钢公司采用60t转炉冶炼→60t LF炉精炼→连铸机(150mm×150mm)→三轧厂(连轧)轧制工艺,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非金属夹杂物和表面质量控制,成功开发出10.9级高强度螺栓35VB钢。经检验和用户使用,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镁钙质中间包涂料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孔奇  邓庭富 《炼钢》1997,13(2):24-26,F003
采用白云石配以适量的镁砂熟料和磷酸盐结合剂及复合外加剂研制出了具有较好性能的镁钙质中间包涂料。所研制的涂料经使用表明具有施工性能良好,烘烤时不炸裂,耐侵蚀好,使用后易于解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The delayed fracture behavior of medium-carbon high strength spring steel contain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boron (0.000 5%, 0.001 6%) was studied using sustained load delayed fractur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layed fracture resistance of boron containing stee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steel 60Si2MnA at the same strength level and i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oron content from 0.000 5% to 0.001 6%. The delayed fracture mode is mainly intergranular in the boron containing steels tempered at 350 ℃,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ddition of boron does not change the fracture character. However, the increase of boron content enlarges the size of the crack initiation area. Further study of phas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most boron is in solid solution, and only a very small quantity of boron is in the M3(C, B)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