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制约着农村改革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主要经历了自耕农、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这些制度无疑都曾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明晰土地产权,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成了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制度,也是党中央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对于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和在农村实行土地股份制的意义。根据改革必须适合国情的原则,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出发,认为实行土地股份制是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村土地制度问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历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有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坚持五个原则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二是建立顺畅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三是明晰产权,科学规划土地用途,严格执行土地规划。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不仅制约着农村改革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主要经历了自耕农、人民公社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迁,这些制度无疑都曾经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所以明晰土地产权,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成了通过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历程.认为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所有权主体缺位、所有权权能缺失和缺乏所有权保障措施等问题.在保留现行土地所有制前提下改良土地使用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变土地集体所有为国家所有,同时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逐步实现农村土地使用者与城镇土地使用者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市场主体地位,才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制度的设计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现行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制度需要完善。文中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迁变历程,又通过现实分析的方法,指出了现阶段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局限和滞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赋予承包经营权完整的物权属性,保护土地的集中化趋势,逐步分解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资源配置中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城乡资源流动不平衡的特征,而现存的土地制度又是城乡资源流动不平衡的重大体制原因,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征用制度改革是我国突破城乡资源不平衡流动格局的着力点。农村土地改革既不能私有化,也不能国有化,应在土地集体所有体制框架内进行,寻求有效的土地集体所有组织形式,赋予农民完全自由的土地使用权的处分权。用征购土地的制度替代国家征用集体土地的制度,形成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机制,通过土地增殖收益的合理分配,建立农村以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机制,从而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等价交换和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迁,形成了现阶段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土地制度架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土地的产权不完整、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性不足和管理体系紊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迁,形成了现阶段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土地制度架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土地的产权不完整、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性不足和管理体系紊乱。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存在着市场不够健全、流转方式有争议、流转规范性差等许多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土地征用机制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致。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征用法律规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性因素。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利体系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一发展、明确界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优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结构、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是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杰  范文浩  于兵 《商品与质量》2011,(SB):151-152
我国自建国以来进行了数次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其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当下探索新时期如何实现当下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分配公平实现之间最佳契合的问题开展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建国以来历次土地改革运动对我们探索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契合提供了可为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动因与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土地产权制度残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迟缓、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等,是我国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应通过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来推进土地流转向合理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还利于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都要用地,而从集体手中取得土地用于建设的唯一途径就是征用。保护农民利益,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课题,本分析了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弊端,最后提出了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还利于民的改革措施,规范征地范围;合理制定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统一征地,先征后供;阳光征地。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在梳理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次主要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即为什么会发生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到建国初的农民土地私有制,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变迁,并从制度变迁的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角度来评价每次变迁的绩效。每次变迁后的初期都因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基本实现了一致性而保持相对稳定的均衡,但变迁后一段时期又会因政治效率与经济效率的不一致而走向制度失衡,从而产生新的一次变迁。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于土地私有化的研究已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是支持土地私有化;二是反对土地私有化。通过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分析后发现,土地私有化在中国农村现实条件下很不适合。而学术界关于土地制度的其它方案如国有化、复合所有制也有着相当的缺陷,不适用于农村现实,所以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只能从现有体制上进行完善。而目前土地改革形势决定了土地制度改革要从明确主体、建立机制、改变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迎来新一轮的改革,这次改革主要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完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安徽省霍邱县也在不断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县农村土地的流转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其中,金融支持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了霍邱县土地流转现状及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金融支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现行立法与司法实践判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具有债权性质的不纯粹物权。用益物权的制度性优势、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我国农村在土地使用中的矛盾,都显示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鉴于我国在土地权利的建设方面重管理、轻权利,以债权代替物权等现状,应加强宪法对私权的保护、理顺目前土地使用制度中各种权利的关系,适时建立我国的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并注重配套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初步探讨了目前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明确提出土地产权制度的革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探讨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革新的目标、原则和方法,认为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革新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并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土地法律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调整土地管理机构职能,加强土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