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Fe,Si,Na,K杂质及Ce微合金化对Al-Li-Mg-Zr及Al-Li-Cu-Zr合金内、外韧化水平的影响,杂质降低了Al-Li-Cu-Zr合金的内韧化水平,从而降低了基总体韧化水平。由于Al-Li-Cu-Zr合金中添加微量Ce可明显提高材料的内韧化水平及抑制杂质的脆化作用,故可改善合金的断裂韧性。对于Al-Li-Mg-Zr合金,Ce的微合金化不能提高材料的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稀土对Zn—15Al合金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一种稀土-Zn-15Al合金,并用人工海水包合金进行了腐蚀实验,借助金相与扫描电镜观察其腐蚀形貌及组织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适量稀土的加入可细化Zn-15Al合金的铸态组织,而对合金的耐蚀性能无显著改善,当微量Cu、Mg及稀土复合添加时可显著改善合金的耐蚀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Ce的最佳含量的0.1%(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含微量Sc和Zr的Al—Cu—Mg—Fe—Ni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配制了3种不同成分的Al-Cu-Mg-Fe-Ni系实验合金,研究了微量Sc和Zr对该系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用硬度法测量了合金在200℃和300℃下的时效硬化曲线,用航向电镜观察了合金在淬火及20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组织。在室温(20℃),200,250,300℃征测量了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入微量Sc,Zr后生成的Al3(Sc,Zr)质点均匀弥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碳纤维束电极1.5次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矿物中微量金的方法,在0.1mol/L HCl支持电解质中,于-1.0V恒电位下富集3min,线性范围0.5~25μg/L,相关系数0.9997,富集5min,检测下限约为0.03μg/L。对矿物中微量Au的测定,结果与AAS法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对多级雾化法制取的Cu-Cr-Zr-Mg合金粉末热压成形及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的研究表明:合金粉末经真空封装后,在420℃按10:1的挤压比成形后,合金密度达理论密度值的98%以上,并且组织中存在着与母相保持共格关系的Cr相和Cu5Zr。经500℃时效1h后,硬度和导电率分别达HV170及81%IACS《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两种铜基形状记记合金Cu-23.12Zn-4.37Al(wt%)及Cu-26.34Zn-3.24Al-0.67Mn(wt%),在不同状态下预变形后的时效研究,发现预变形可以显著提高其抗时效稳定化能力,使As点时效上升速度大大降低。并从相变晶体学观点及微观内应力方面进行了分析,对铜基形状记忆合金进一步开发应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3,5,6—三氯吡啶—2—酚的合成与波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uC1/Cu作催化剂,采用三氯乙酰氯与丙烯膊加成,在常压条件下合成了较高收率的3,5,6-三氯吡啶-2-酚。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对合成收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工艺条件:M(CuC1/Cu)=4.5g.mol^-1,M(NB)=134g.mol^-1,摩尔比n(AN?/n(TCAO)=1.2,反应时间17h,反应温度160℃,3,5,6-三氯吡喧-2-酚的红外光谱和质谱完全表明了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用乙醚萃取法净化金电解废液的原理及工艺方法,将含Au180g/l,Ag0.5g/l,HCl210g/l,Pt9.40g/l,Pd10.25g/l其它贱金属元素的金电解废液,稀释后的料液,经过两段萃取一反萃取,得到含Au153g/l,Ag0.0025g/l,HCl180g/l和微量铂族元素及其它贱金属元素的电解液,在阳极含Au〉9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金电解精炼,可产出品位大于99.99%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元烧结剂Ni-Fe-Cu在低温下进行了钨合金的液相烧结研究。通过加入2wt%Cu,在1573K-30MPa-90min的热压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几乎完全致密并具有较高抗弯强度的93W-3.5Ni-1.5Fe-2.0Cu合金,详细探讨了W-Ni-Fe-Cu体系钨合金的低温密致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EuCl3—MgCl2二元系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EuCl3-MgCl2二元体系相图。发现该体系有一个异份熔化化合物2EuCl3.3MgCl2,体系转熔点P为505℃,57.0mol%EuCl3,低共熔点E为475℃,64.6mol%EuCl3  相似文献   

11.
Cu-Al粉末烧结合金内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纯氮气体做介质对Cu-0.75%Al粉末烧结合金进行内氧化处理,用X-ray衍射,SEM,TEM等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氧化物由多相组成,晶内弥散分布的α-Al_2O_3质点呈球形析出长大;内氧化层中[Al],[O]原子浓度规律分布,反应界面前沿存在[Al],[O]原子浓度的非平衡区,内氧化过程,氧以晶界扩散和体扩散为主,氧化物质点周围Cu基体的塑性变形,增加了氧原子按位错扩散机制运动的几率;Cu原子受挤压发生短路迁移充填了邻近区域的空位和晶界缺陷,增加了粉末烧结合金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0.5mol/LH2SO4中测定了Fe-Cr,Fe-Al,Fe-Cr-Al和Fe-Mn-Al-Cr合金的极化曲线,用透射电镜和光电子能谱仪对它们的钝化膜的组成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合金的钝化膜中,均出现了Cr,Al的富集,但要Fe-Cr-Al合金的钝化膜中,Cr的富集受到抑制,而在Fe-Mn-Al-Cr合金的钝化膜中Cr富集未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3,5-diCl-DMPAP)与Cu(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pH7.5~10.0的硼砂缓冲介质中,铜(Ⅱ)与试剂形成1∶2的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8=9.7×104L·mol-1·cm-1,铜浓度在0~6.5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在柠檬酸三钠和二酮肟的存在下,可直接用于铝合金和纯铝中微量铜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稀土系贮氢三元合金的生成焓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edema理论和几何模型计算了合金La-M,Ni-M(M=La,Ni,Co,Mn,Al,Cr,Fe,Cu,Ga)和稀土系氢三元合金系统LaNi5-xMnx(M=Co,Mn,Al,Cr,Fe,Cu,Ga)的生成焓,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结果表明,添加合金组元Mn,Co,Cr,Fe和Cu,三元合金LaNi5-xMx的生成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添加Al,Ga生成焓则明显减小,讨论了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变形温度(77~523K)和变形速率(1.77×10-4~1.77×10-2s-1)对Al-Li-Cu-Mg-Zr(8090)合金时效后屈服强度的影响,并观察了位错结构,欠时效和接近峰值时效试样的屈服强度,随变形温度从77K上升到290K而降低,而在290~450K间则表现出正温度系数。在此区间内,位错成对运动,并切过有序相δ'--Li2,在应力一应变曲线上还观察到锯齿屈服效应。在高于450K,屈服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位错呈单个运动,并逐渐形成缠结.  相似文献   

16.
快速凝固Cu—Cr—Zr—Mg合金的原位再结晶与不连续再结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快速凝固Cu-0.6Cr-0.15Zr-0.05Mg合金伴随时效析出的再结晶过程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发现该合金在形变后的时效过程中,析出相非常细小、弥散,阻碍了再结晶的进行,出现了原位再结晶与不连续再结晶同时发生的现象,在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过程中,析出相在晶界前沿快速粗化或重新溶解,并在再结晶区域中重新析出,导致更加析出的相分布。  相似文献   

17.
微量Mg,Ag对Al—Li—Cu系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A2195标准成分基础上,通过加入微量元素Mg和Ag,研究了各合金薄板材料在180℃不同时效时间下的室温拉伸性能和湿微组织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加入Mg和单独加入Ag对Al-Li合金都有强化效果,但Ag的单独作用显然比Ag要大得多。Mg和Ag共同加入则产生最大的强化效应,这说明Mg和Ag之间有强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微量Zr对Cu-Zn-Al合金再结晶规律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合金中添加0.24%Zr再结晶温度升高,晶粒明显细化,但β相的含量也增多,使冷变形能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观察和分析了微电子器件SiO2介质覆盖层对Al-Cu金属化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在1.2×106A/cm2、300℃、N2气氛保护的电徙动实验条件下,SiO2覆盖层影响着Al-Cu膜互连线的形态和晶粒尺寸,使Al-Cu膜晶粒尺寸从0.5~1.01m长大至2~3m;从而有效地提高了Al-Cu膜的电徙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快速凝固Cu—Cr合金导电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分析了快速凝固和常规固溶处理后,Cu-0.8Cr合金导电性的差异及时效处理对合金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凝固合金中过饱的Cr原子是造成电阻率高的主要原因,晶体缺陷对电阻率的影响很小。时效过程中导电率的恢复是由Cr原子的析出并产生较大间距的Cr相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