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贮藏时间条件下含硫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变化规律,选取不同二氧化硫残留水平的蜜饯类、干制蔬菜类、腌渍蔬菜类食品,研究不同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衰变规律.结果表明:低剂量组含硫食品中,蜜饯类食品相比干制蔬菜类、腌渍蔬菜类食品二氧化硫残留量下降明显,下降了 50%;中剂量含硫食品中,干制蔬菜类相比蜜饯类、腌渍蔬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动物源食品中万古霉素的主要来源、结构性质及其主要检测方法,重点从前处理方法及仪器条件2个方面综述了H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万古霉素残留量的研究进展,展望了H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万古霉素残留量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优化液HPLC-MS/MS法测定动物源食品中万古霉素残留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通过对蒸馏法进行创新,采用回流法,用硫代硫酸钠反滴定来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其操作步骤简单,回收率高,适用于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4.
黄霉素因显著的促生长、抗菌等优势曾被广泛应用于水产、畜禽养殖业,但长期食用黄霉素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会破坏人体肠道菌群,影响骨骼发育,大量摄入甚至会产生造血功能障碍。我国已经全面禁用黄霉素饲料添加剂,但仍有不法分子存在,因此建立高效、准确、全面的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对实现药物残留有效监管、倒逼源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斯波 《中国调味品》2012,37(2):119-120
由于食品添加剂保质保鲜等一系列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成为了食品的组成部分。全世界所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5万种,我国批准使用约有2300多种。实际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只有400种左右,文章主要就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加残留量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了解济南市高含铝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膳食铝暴露的风险。方法 对2011—2012年济南市面制食品、水产类制品、动物内脏、淀粉类制品中的铝残留量进行监测,以“2002年山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居民食物平均消费量数据和JECFA 2011年制定的食品中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2mg/kg BW为健康指导值,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化学危害评估》推荐的点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并推算毎日安全摄入量。结果 共监测食品样品4类190份,铝平均残留量为263.58mg/kg,总检出率为65.79%(125/190),总超标率为43.68%(83/190)。其中面制食品铝平均残留量为203.79mg/kg,最高残留量为1260.90mg/kg,检出率为58.68%(71/121),超标率为33.06%(40/121),以油条超标最为严重,馒头类制品检出率低且无超标。干腌制水产品铝平均残留量为484.53mg/kg,最高残留量为2815.00mg/kg,检出率为74.47%(35/47),超标率为70.21%(33/47),海蜇、紫菜两种食品超标率均为100.00%,且铝残留量极高。粉条粉丝制品铝平均残留量为80.65mg/kg,最高残留量为423.00mg/kg,检出率为75.00%(9/12)。动物内脏铝平均残留量为168.10mg/kg,最高残留量为251.00mg/kg,检出率、超标率均为100.00%。居民四类膳食食品中铝平均毎周摄入量为9.07mg/kg BW,是PTWI的4.54倍。其中面制食品铝的暴露量最高,干腌制水产品次之,铝毎周平均摄入量分别为6.33和2.24mg/kg BW,是PTWI的3.17倍和1.12倍。结论 济南市加工销售的油条、海蜇、紫菜、动物内脏等食品铝超标严重,居民膳食铝暴露水平高、风险大,应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科学合理使用含铝添加剂的技术指导,以降低居民膳食铝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纳他霉素在食品中的稳定性和残留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含纳他霉素食品体系中,随着食品放置时间的延长,纳他霉素在流体食品中会呈现分布不均匀,缓慢下降的现象.同时,根据残留量分析结果,推断纳他霉素在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舒友琴  罗国安 《食品科学》1999,20(11):13-17
论述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状况及前景,主要包括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有机酸,食品添加剂,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微生物和毒素以及食品中其它一些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提取、甲醛吸收液代替四氯汞钠吸收液处理样品,确定了不同温度所需要的显色时间和显色稳定性,确定了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汞的毒性和污染,并且适用于超市、农贸市场等地对硫磺熏蒸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现场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10.
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糖类、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生物毒素、抗生素残留量等食品成分的分析,并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的一般原理,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黄霉素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黄霉素A,目前常用黄霉素A的残留量来监控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的残留量.重点综述了黄霉素A的理化性质,并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定动物源食品中黄霉素A残留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动物源食品中黄霉素A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腐败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是造成肉类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防腐保鲜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在尽可能减少肉类食品中微生物残留量的基础上,抑制肉类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酶的活性.综述了传统的肉类保鲜技术与现代防腐技术.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是我国最主要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等优点,但对人类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发展快速、简易、准确测定食品中毒死蜱残留量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毒死蜱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液液微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 ECh ERS法,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最后本文对食品中毒死蜱残留量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含铝添加剂摄入过多会在人体内积蓄,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含铝添加剂在食品中经常被使用.为了解山东省某县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本次从山东省某县食品市场随机抽取189份样品,进行铝残留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次抽取的样品铝的残留量均在国家限量(100 mg/kg)内,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凯氏蒸馏仪前处理和电子滴定器滴定检测样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含量水平。方法对29类1 125份样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蒸馏、滴定检测,进一步研究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凯氏蒸馏-电子滴定器碘滴定法的检出限为0.010 g/kg,RSD为2.4%~5.1%,加标回收率为87.0%~99.6%,1 125份样品中,20.8%(234/1 125)检出二氧化硫,19.1%(215/1 125)检出但未超二氧化硫最大允许使用量。结论凯氏蒸馏-电子滴定器碘滴定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个别样品如蜜饯、饼干、粉条、海米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数据异常,高于我国最大允许使用量,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电导滴定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用电导滴定的方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是使用过氧化氢吸收从含硫食品中蒸馏出的二氧化硫,使其完全转化为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于吸收液中,记录吸收液电导率数据,以此检测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试结果表明,蒸馏后电导滴定优于蒸馏后间接碘量法,且该测定方法既简单易行,快捷灵敏,同时经济实惠又环保。  相似文献   

17.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纸基食品接触材料和涂漆筷子等)中14种溶剂残留量的前处理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优化溶剂基质和体积、氮气和空气、样品面积和碎片大小等前处理条件,实现了对14种溶剂残留量的常规、快速分析。结果 14种溶剂残留量在0.01~6.40 mg/m2浓度范围内, 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0,方法检出限为0.01mg/m2。结论 建立了适用于纸基食品接触材料和涂漆筷子等食品接触材料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产品研究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外塑料食品软包装材料的相关法规标准,针对食品软包装的包装材料、溶剂残留量等卫生安全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各项指标的规定情况以及检测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断增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一样,也有一定的毒性,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植物、水果、蔬菜中,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负作用,造成人体内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因此加强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快速有效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未来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碘吸收滴定法测定了几种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及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以白木耳,笋衣为原料,采用GB/T 5009.34的改进方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比较了25℃自来水浸泡、煮沸法、小苏打浸泡法,60℃热水浸泡法及醋酸浸泡法对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五种方法中除醋酸浸泡法减少样品中二氧化硫的效果最差,其余4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其中沸水煮沸20min后能完全驱除二氧化硫,该方法简便、实用且易于操作;其次是60℃水浴3h,然后是0.5%小苏打溶液浸泡5 6h和25℃自来水浸泡处理5 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