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隐蔽油气藏勘探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前,隐蔽油气藏勘探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隐蔽油气藏勘探又是油气勘探中的难点。文章结合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的研究现状,总结和探索了寻找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重点强调层序地层学与高精度地震探测技术的结合,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辛耘 《测井技术》2004,28(3):186-186
区别于过去易于发现的、但却开发殆尽的构造油气藏油田 ,科学家把以岩性、地层为主的、一般技术难以发现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这类油气藏的研究目前属于世界石油地质学家攻关的前沿。“在三次资源评价中 ,我国总的可采石油地质储量为 14 0亿t ,已经采出了 40亿t ,已经发现尚未采出的还有 2 0亿t ,余下 80亿t是尚未发现的 ,而在这 80亿t未发现油气资源中 ,岩性隐蔽油气藏大约占 42 %。”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获重大突破$CPL技术中心@张辛耘  相似文献   

3.
4.
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层序地层学提供了一种精细的沉积相分析方法,它从地层成因研究入手,通过等时地层的对比与分析,有效地解决了同一时期相在横向上的变化与展布,为储集体的预测和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方法保证。本文针对研究区油气藏发育较为隐蔽的特点,在研究中以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运用测井与3-D成像技术,对地下生储盖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有效预测,并成功地发现了多条含油古河道砂体,为研究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断陷湖盆是中国东部陆相沉积盆地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油气勘探对象,但其相变剧烈,层序对比难度大,物源补给体系复杂。因此,在这类地区的油气勘探过程中,必须依靠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即在明确的构造沉积背景条件下,以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确定目标区的沉积层序格架,继而结合应用地震技术,通过沉积微相分析、属性分析、正反演、全三维可视化等工作,确定具体的勘探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阐述了不同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策略、方法和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认为虽然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相对构造油藏而言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但只要从隐蔽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出发,综合应用各种勘探理论和技术手段,同时利用创新的勘探思路并运用相应的技术对策进行优化勘探,仍能取得可靠的效果和可观的油气储量。  相似文献   

7.
《石油钻探技术》2003,31(2):63-63
华北油田冀中探区留西构造带隐蔽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路 4 4井喜获 93.7m3 / d高产工业油气流。留西构造带位于冀中探区饶阳凹陷中部 ,油田地质勘探系统通过综合地质研究 ,认为该区沙 3段为一个大型扇三角洲沉积 ,发育多个朵页状砂体。路 4 4井位于留西构造带东部断界南翼 ,是路 4 3井南砂体上的一口预探井。路 4 4砂体钻探成功 ,不仅在老区又发现一个高产、富集、较整装、具有千万吨级规模的优质可动用储量区块 ,而且显示了留西构造带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将成为冀中探区近期增储上产的主要区块华北油田隐蔽油气藏勘探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经济效益正在与日俱增,地位已超过构造圈闭。在参考国内外关于隐蔽圈闭分类的基础上,把隐蔽圈闭分为三类:岩性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和复合圈闭,岩性地层圈闭又可分为沉积圈闭、成岩圈闭和界面圈闭三种基本类型。同时,从地质、物探、钻井和测井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分析了华北探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分布,并提出其分布的有利区带,箕状凹陷的陡坡带分布砂,砾岩体油气藏;洼槽带分布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岩油气藏;斜坡带分布地层-岩性油气藏;大断层下降盘负地形分布河道砂岩性油气藏,隆起区古山梁是潜山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列举了两个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例,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隐蔽油气藏     
《江汉石油科技》2010,(1):34-34
<正>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最早是卡尔提出来的。提出这一概念的根本原因是在寻找背斜油气藏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受背斜控制、形态各异、成因不明、难以预测的非背斜油气藏。对于目前隐蔽油气藏的概念,概括起来有3种:第1种为广义的地层油气藏,包括狭义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定义及勘探实践.对南阳凹陷隐蔽油气藏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成因隐蔽油气藏和技术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将低阻油气藏、易伤害油气藏列入技术隐蔽油气藏的范围。针对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勘探思路.对南阳凹陷下一步勘探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华北油田隐蔽油藏的勘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面对日益增高的勘探程度和日趋复杂的勘探对象,华北油田勘探系统从勘探阶段和客观地质规律出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立足资源基础,更新找油思路,加强隐蔽油气藏的专项研究和技术攻关。立足成藏条件,优选有利区带,创新地质认识,构建成藏模型,充分依靠新技术,对隐蔽勘探目标进行了大胆探索,在非构造勘探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勘探思路、技术手段和方法流程,开创了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并探讨了台北凹陷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概念类型与分布。提出了在台北凹隐开展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技术,加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选区带、定层系、定目标;充分运用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地震属性、道积分、相干体等),初步确定砂体分布范围、形态;优选目标,果敢实施钻探,预探成功后,应用油藏描述技术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以泌阳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相或陆相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得益于沉积型或者构造型坡折的存在,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盆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在泌阳凹陷的工作,初步探索出了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该方法和技术以层序地层学“点-线-面-体-面-线-点”的研究思路为主线,以地震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手段,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地震地质的相互验证.最后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  相似文献   

15.
辽河坳陷牛心坨地区隐蔽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坳陷牛心坨地区为断陷湖盆,基底及后期的构造活动复杂,断层发育,具有形成各类隐蔽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在油源充足.良好的生运储空间配置关系,优越的储层条件和盖层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了岩性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和断鼻构造油气藏等多种类型的隐蔽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隐蔽油藏(尤其薄砂体中的隐蔽油藏)是目前我国东部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其岩性圈闭预测难度很大,导致其滚动勘探开发难度也较大,本文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通过应用全三维地震解释方法及约束反演等技术实现了精细构造成图以及储集层横向预测,该项研究有效地指导了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叠合盆地深层有利碎屑岩储层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叠合盆地深层碎屑岩的层系多、分布广,是重要的油气赋存单元和勘探目标,而寻找较大规模的优质碎屑岩储层是提高叠合盆地深层勘探效果的重要前提。低热成熟度型、溶蚀孔隙型、裂缝—孔隙型、高抗压—抗热型和高流体压力型等5种类型是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也是我国叠合盆地深层的有利勘探领域。低热成熟度型储层是由晚期快速埋藏和晚期构造推覆引起的,具体受控于盆地的地温梯度、储层热演化轨迹以及构造变形史等;溶蚀孔隙型储层受控于不整合面的发育规模和酸溶条件,可分为大气水淋滤溶蚀以及地层有机酸溶蚀两种类型;裂缝—孔隙型储层往往形成于成岩演化的中—晚期,有构造缝—孔隙型和压裂缝—孔隙型两类;高抗压—抗热型储层主要受控于储层的结构以及刚性组分含量,如石英砂岩和硅质岩屑砂岩等;高流体压力型储层指的是异常地层高压流体的存在对储层成岩演化(包括孔隙演化)的遏制作用,受控于地层流体压力系数的大小及流体异常高压的成因和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8.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理论,结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系统研究了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重点分析了三叠盆地隐蔽油气藏平面分布特征及纵向发育层位,进行了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明确区内主要目的层的地层分布规律及其接触关系,总结了三叠盆地隐蔽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指出了盆地不同层系隐蔽油气藏叠合的有利地区,分析了其油气勘探潜力和远景,对指导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形成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全面认识隔夹层的成因、特征、分布和识别方法对精细表征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剩余油分布,进而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陆相储层隔夹层主要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3大类。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可识别取心井隔夹层类型;根据不同隔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可识别非取心井的隔夹层。隔夹层的各种电测曲线绘制成蜘蛛网图模式,泥质、钙质和物性隔夹层具有不同的网形模式,可作为隔夹层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