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滤用于茶树花多酚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茶树花为原料,超滤处理茶树花多酚乙醇漫提液,得出适宜超滤条件:选择截留分子质量20~50ku超滤膜组件,操作温度30℃、超滤压力0.10 MPa、多酚浓度4.0 mg/mL,后期采用加水透析超滤;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截留事为73.94%,经后续吸附树脂纯化多酚的吸附容量增加了35.8%,样品纯度达到84.3%,比未超滤纯度提高了32.8%;茶树花多酚HPLC色谱图分析,超滤去杂以后,多酚中的儿茶素类组分得到了充分富集,说明超滤用于树脂法纯化茶树花多酚工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茶叶儿茶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茶提取物(茶多酚)先经SephadexLH-20柱层析分离,脱除咖啡因和色素,并将其中7种儿茶素分成2个流分.再用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得到7种儿茶素的单体化合物.用UV、IR、NMR及MS等方法鉴定和验证了其化学结构,7种单体儿茶素化合物的纯度均大于99%,总得率为66.7%,总回收率为82.1%.  相似文献   

3.
茶树花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常规水浴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来提取茶树花中的多酚,研究了浸提温度、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多酚得率的影响,比较得出超声波辅助浸提用时短,温度低的优点;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各因素对多酚浸提影响的主次顺序,确定了最佳提取参数。实验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影响超声波辅助浸提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温度、浸提时间,超声波辅助浸提最佳工艺为:温度50℃、提取时间10min、料液比1:30,在此工艺条件下多酚浸提得率75.13ms/g干花。为茶树花资源深度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导致的酶促褐变严重影响莲子的外观。本研究旨在探讨莲子PPO的提取纯化方法,为研究其蛋白结构、进一步探究莲子褐变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酶活力和酶比活力为指标,对比了提取PPO的四种方法,发现匀浆吸附后丙酮沉淀法提取莲子PPO可获得较高的酶比活力,达289.04 U/mg;采用单因素实验对该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得最佳提取参数为:料液比1∶5、提取时间2 h、p H=7、含2%PVPP和0.8%Triton X-100提取溶液,优化后PPO粗酶液酶比活力为294.40 U/mg;采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对粗酶液进行纯化,得到分子量大约为58 ku莲子PPO,酶比活力为7926.68 U/mg,纯化倍数为26.92,回收率为38.48%。   相似文献   

5.
儿茶素单体分离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儿茶素类物质,占茶叶干重12%~24%,是茶叶中最具生理活性和保健功效的物质。文中对目前国内外纯化制备儿茶素的常见方法进行了综述。常见的儿茶素制备方法包括纤维素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吸附树脂柱层析和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儿茶素单体纯度不高,仍需结合结晶、制备型液相色谱技术或膜分离技术进行进一步纯化,从而才能获得高纯度的儿茶素单体。在儿茶素单体的制备方法中,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优缺点。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的量较大,但是分离时间较长,而且Sephadex LH—20柱填料昂贵;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效果较好,得到的儿茶素单体的纯度较高,分离时间相对要短,但是目前市场上只有分析型,分离的量相对少;硅胶材料廉价,但是分离的效果不佳,且分离过程相对繁琐,单体制备量较小;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已实现EGCG单体的工业化生产,但在其他儿茶素单体的分离制备上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6.
陈桂  李维  张海洲  张莉  梁春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3):330-332,337
多酚氧化酶(PPO)是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能催化邻-苯二酚氧化成邻-苯二醌,也是许多果蔬等农产品酶促褐变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及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提取方法(如缓冲液匀浆法、丙酮提取法、丙酮粉提取法等)和新型提取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等),传统经典分离纯化方法(如溶剂法、沉淀法)和新型分离纯化方法(如凝胶色谱分离法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等),旨在为多酚氧化酶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为抑制农产品酶促褐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核桃多酚类化合物主要为酚酸和单宁类,以及少量的黄酮类,是核桃果实重要的化学组成成分。在生产中,核桃多酚往往随加工副产物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核桃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果实不同部位多酚的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本文从核桃果实多酚的种类、含量、生物活性及分离纯化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核桃多酚的产业化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树花与茶叶同根共生,但往往被视为茶树的废弃物,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损失.茶树花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其中茶树花中的多糖成分与茶叶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明显高于茶鲜叶.茶树花多糖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肝保护、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是非常宝贵的新资源食品.茶树花多糖主要的提...  相似文献   

9.
辣木籽多酚已经被证明有极好的抗氧化功能,为了更好的研究辣木籽多酚的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对提取出的粗提物进一步的分离和去除杂质非常有必要。本研究对超声辅助提取的辣木籽多酚经一步纯化,测定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中辣木籽多酚的吸附率、解吸率,筛选出分离纯化辣木籽多酚的最佳大孔树脂,采用静态、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研究辣木籽多酚分离纯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效果最好并确定最优的吸附,解吸条件为:样品液pH为5,上样液浓度为3mg/mL,洗脱液为80%的乙醇溶液,上柱流速为2mL/min,洗脱流速为2mL/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辣木籽多酚的纯度由10.37%提高到32.29%。纯化效果明显,对辣木籽多酚的分离纯化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孔树脂AB-8对苹果多酚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嘎拉苹果中总多酚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AB-8型树脂分离纯化苹果多酚的工艺.通过对纯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乙醇沉降为苹果多酚粗提物的最佳除杂方法,AB-8型树脂纯化苹果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其中树脂纯化工艺:1.5g/L浓度的苹果多酚溶液以1 ml/min的速度进样,待吸附饱和后,先用蒸馏水洗脱,再用60%丙酮洗脱,洗脱速度为0.5mL/min,可得到纯度为79.5%的苹果多酚纯化物.结果表明,AB-8型树脂可有效提高苹果多酚的纯度.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前茶学中酯型儿茶素研究热点和工业生产中差异化茶多酚产品需求,对LP-8大孔树脂分离制备高含量酯型儿茶素茶多酚开展研究。先经静态吸附和洗脱实验表明LP-8大孔树脂对茶多酚(含酯型儿茶素)和咖啡碱具有较大的吸附选择性差异,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洗脱即可获较理想的茶多酚回收率,因此确定LP-8树脂具有分离制备高含量酯型儿茶素茶多酚的可行性。再经静态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结合Langmuir拟合方程推算,25 ℃下LP-8大孔树脂的饱和吸附量为70.9 mg/g。经动态吸附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流速1 BV/h、上样质量浓度30 mg/mL,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对饱和吸附样进行梯度洗脱,40%~60%洗脱合并液中酯型儿茶素占茶多酚比例达78.0%(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占茶多酚总量的61.0%),即利用LP-8大孔树脂获得了高含量酯型儿茶素茶多酚。  相似文献   

12.
红茶菌中优势微生物发酵儿茶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蔗糖、0.7%绿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糖茶水为培养基质,传统的红茶菌菌膜分离得到的优势微生物裂殖酵母菌、产膜醋酸菌、乳酸菌A、乳酸菌P为试验菌种,在28℃恒温静止进行单一和混合培养12d,每4d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单一和混合培养不同时间,其培养液中的各儿茶素及总量存在明显差异,产膜醋酸菌混合培养有促进EGCG、ECG降解的作用。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A、P混合培养,其培养液中酯型儿茶素含量远远高于酵母菌、醋酸菌混合培养液,乳酸菌A、P有抑制酯型儿茶素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茶叶儿茶素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马丽苹  张芸  高远  胡冰  曾晓雄 《食品科学》2013,34(5):232-237
以中国乌龙茶为材料,通过热水浸提与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得到纯度30%EGCG3’’Me、50%EGCG3’’Me、90%EGCG3’’Me和90%EGCG的茶叶儿茶素样品。采用体外厌氧粪样混合培养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评价各茶叶儿茶素对于肠道微生物菌群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甲基化儿茶素能促进肠道有益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增殖,抑制有害细菌(梭状菌和拟杆菌)的增殖,但对肠道总菌群数量的影响不大。90%EGCG3’’Me样品的益生指数(PI)最高(2.68),50%EGCG3’’Me、30%EGCG3’’Me和90%EGCG的样品PI值依次为2.25、2.14和1.86,而对照组的PI值为0.12。以上结果表明茶叶儿茶素特别是甲基化儿茶素具有一定的调节肠道微生态的能力,甲基化儿茶素的纯度越高,发挥的作用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茶叶儿茶素组分HPLC测定中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蒸青绿茶为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温度以及不同提取料液比例等对茶叶中儿茶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提取料液比例为1:125(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 min时,蒸馏水一次提取可以达到相对理想的提取效果,适用于常规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15.
茶树花活性成分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黄阿根  董瑞建  韦红 《食品科学》2007,28(7):400-403
茶树花是茶叶生长过程中的废弃物,很少加以利用。为了分析和鉴定出茶树花有效成分,便于其开发利用,选取了5个地方的茶树花品种,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总糖和多糖的含量。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进行测定多酚,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茶树花总糖和多糖。茶树花多糖用岛津GC-14B型气相色谱仪分析其组成,茶树花多酚用美国Thermo公司SpectraSystem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其组成。对鲜茶树花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①茶树花中含多酚6.35%~8.19%,茶树花多酚由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类化合物组成。②茶树花总糖含量为20.97%~33.60%,多糖含量为1.04%~1.84%。茶树花多糖单体有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木糖、岩藻糖、鼠李糖等。③花蕊所含的活性成分稍高于花瓣。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含多酚和多糖,并可以开发利用作为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o help meet the needs of consumers, producers of dietary tea products, and researchers for information on health-promoting tea ingredients, we determined by HPLC 7 catechins [(−)-epigallocatechin (EGC), (−)-catechin (C), (+)-epicatechin (EC), (−)-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 (EGCG), (−)-gallocatechin 3-gallate (GCG), (−)-epicatechin 3-gallate (ECG), and (−)-catechin 3-gallate (CG)] in samples of 8 commercial green tea leaves of unknown history sold as tea bags in the United States, Korea, and Japan. The samples were stored at 20 °C and sampled at 1 wk and 1, 2, 4, and 6 mo. The following ranges in the initial values (0 controls) were observed (in mg/g tea leaves): EGC and C, 0 to trace amounts; EC, 1.9 to 21.1; EGCG, 13.3 to 113.0; GCG, 0.2 to 1.6; ECG, 5.7 to 50.5; CG 0.5 to 3.7; total catechins 36.5 to 169.7.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plots of changes in individual and total catechin levels as a function of storage time indicate a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the content in the total levels, most of which is due to losses in the most abundant catechins, EGCG and ECG. Possible mechanisms of degradations of catechins during storage and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ults to consumers of te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刘洪林  曾艺涛  赵欣 《食品科学》2019,40(16):69-74
研究半发酵乌龙茶加工对活性化学成分儿茶素的影响。采摘的鲜叶立即在严格控制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加工,分析每道加工工艺操作所制茶叶的儿茶素总量和各种儿茶素单体(-)-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研究表明,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总含量略有下降,约为10%;儿茶素单体变化不一。在加工工艺中,做青、杀青和干燥对儿茶素含量影响较大。为使乌龙茶中儿茶素的潜在健康效益最大化,这3 道工艺应在茶叶生产中加以考虑并做到最优化,以期为乌龙茶加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彪  刘文静  方灵  韦航  吴建鸿  傅建炜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0):254-258,27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快速分析茶叶中儿茶素类物质如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等,对几种福建乌龙茶和白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进行分析。方法:实验使用Waters T3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对目标物进行梯度洗脱后,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方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分析。结果:8 min内即可完成茶叶中8种儿茶素类物质的上机检测;儿茶素类物质的检出限为0.2~1.1 μg/L,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为0.9966~0.9994。用建立的方法分析所采集的几种福建茶叶样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相对于其它儿茶素类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最高,约占茶叶中儿茶素总量的60%。乌龙茶中儿茶素总量的含量范围为43.59~45.21 mg/g,白茶儿茶素总量的含量范围为50.52~70.71 mg/g。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研究结果可为福建茶叶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