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门类的工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必须针对具体门类工业企业的特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关键在于对产业不确定因素进行控制,因此产业选择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选择研究成果对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产业模式决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具体产业工艺特征和生产配套需求直接影响园区土地利用性质和街区大小的划分;产业交通模式是园区交通规划的内在决定因素,原料、产品的运输和人员结构决定了园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产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园区人员构成,从而根据不同类型人员服务需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业需求决定了市政设施的布局。  相似文献   

2.
不同门类的工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必须针对具体门类工业企业的特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关键在于对产业不确定因素进行控制,因此产业选择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选择研究成果对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产业模式决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具体产业工艺特征和生产配套需求直接影响园区土地利用性质和街区大小的划分;产业交通模式是园区交通规划的内在决定因素,原料、产品的运输和人员结构决定了园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产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园区人员构成,从而根据不同类型人员服务需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业需求决定了市政设施的布局.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以来,后台服务外移成为金融业经营的一种新策略,大量金融机构趋向于将企业内部的一些非前台业务或职能集中转移出总部所在地,甚至通过合约的方式外包给外部服务提供商.伴随这种趋势,城市规划部门遇到越来越多的金融后台服务功能选址问题.笔者从后台服务外包存在的原因、不同服务的侧重要素等方面出发,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分析后台服务外移时的区位选择,供未来规划选址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玲 《城市建筑》2014,(15):5-5
本文结合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实施的需求,改变传统自上而下开展规划编制的模式,尝试建立一个与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无缝衔接,并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效对接的“全过程”园区编制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5.
林喆 《江西建材》2023,(8):139-140+143
文中以福建仙游经济开发区为例,梳理了详细规划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并从产业园区角度出发,分析了园区的现状特征,探索性地提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的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策略及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6,(11)
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工业项目用地的合理划分,通过地块划分满足企业多样化的取地需求,最终实现企业项目的高质量入驻。文章针对当前产业园区工业项目用地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借鉴国内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结合沂源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探讨并总结出一种系统的、贯穿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过程的工业项目用地划分及企业取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园区系统规划:转型时期的产业园区智慧发展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型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面临产业定位不清、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规划缺乏引领力量、园区缺乏自我循环发展能力等困境.应以园区系统规划为突破口,统筹园区战略规划、产业规划,落实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空间法定规划,融合重大项目规划和投融资规划,打通园区设计和景观规划等工程建设规划,对接土地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8.
唐晓旺 《城乡建设》2014,(10):53-54
正河南省郑州市大力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金融机构进驻,在中央商务区(CBD)金融高度集聚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龙湖金融中心与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等,各项规划与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的郑东新区,国内外金融机构纷至沓来,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被称为"郑东新区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滨海城市努力用科技创新打造升级版的海洋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产业园区规划,新型海洋产业园区特定的产业特征、发展阶段与区位特征,决定了其规划编制的技术路径具有独特性。结合石狮市海洋产业园的规划实践,从产业、模式与空间3方面入手,提出基于海洋产业特征的产业发展策略与功能选择、基于产业内在属性的产城业态比例与组织、基于滨海区位属性的宜居空间选址与防风设计3大编制要点,以期为其他海洋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产”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开始向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新城转变,其区域功能结构更为复合,对产业服务的配套要求也更为精细、多元。研究基于问题分析和目标导向,对园区向新城转变的产业服务设施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思路,并结合广州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1.
精细化交通设计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体现在对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具体工程设计之间的衔接桥梁作用,在广钢新城的开发过程中,精细化交通设计作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深化和优化,是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与道路施工设计断层的重要桥梁,需要从宏观系统优化和微观交通设计两个层面协调进行。宏观系统优化是从与土地利用协调的角度,确定交通组织模式,理清道路功能,对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空间组织,并结合市政和景观功能优化道路横断面和道路红线内交通设施布局;微观交通设计则从单个地块交通特性和需求出发,通过地块周边的交通组织,优化地块周边交通设施功能和布局,从交叉口、路段、公交设施、慢行设施、宁静化设施、出入口等方面进行具体元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高架平台是世博会园区内人行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期间将承担园区内的部分客流交通量。客流量是设施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上海世博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为基础,采用四阶段模型方法对园区内客流需求进行预测。以上海世博会为例,为大型主题活动的交通需求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差异大,相关规划标准体系差别明显,因此尽管境外产业园区规划可有效指导园区建设,但其规划编制仍存在要求不明确、措施不适用、指标不经济等问题。为探讨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对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进行评估,梳理其实施过程中规划变更的主要原因,包括中柬两国土地所有制和规划管理方式不同、建设主体和开发建设模式不同、规划编制体系和建设标准不同等,进而对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提出改进思路与方法,如规划标准强调融合性、规划内容强调针对性、规划原则强调地方性和规划建设强调经济性等。  相似文献   

14.
从控制性详细规划自身的体系定位、作用、特点和要求出发,分析交通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定位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构建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交通规划必须具备的技术需求和衔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市政技术》2017,(5):22-25
分析了国内外对于自行车交通规划及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结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定位以及用地布局规划,对未来自行车交通需求进行了预测;以交通需求为依据,根据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用地及功能特征对其自行车分区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不同性质的道路在路网中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对自行车网络分级进行了研究;以自行车交通规划为指导,对新首钢的典型区域进行了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并在设计中有机地融入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创新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逻辑与产业空间需求,激发城市空间的迭代升级,也对城市空间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体系已无法充分响应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需求。面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与城市空间的全新逻辑关系,在解析创新型经济发展导向下城市空间新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聚焦创新需求与管控的具体矛盾,指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治理导向变革,进而针对功能、指标与空间三个空间管控的主要对象,总结典型的地方实践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创新发展背景下未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剖析上海青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结合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程和成果规范研究,探讨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和管理办法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创新经济背景下,单一性质的土地供应与市场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土地混合使用成为规划研究的重点.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4+N"功能承接平台之一,未来将承载创新型产业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探讨产业园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如何分层次地构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创新经济背景下,单一性质的土地供应与市场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明显,土地混合使用成为规划研究的重点.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4+N"功能承接平台之一,未来将承载创新型产业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探讨产业园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如何分层次地构建土地混合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上海中心城区闸北区现有的50个都市型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要求,以及闸北区聚焦"四新"经济和"5+X"重点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对产业发展、相关土地政策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园区现状主要问题,通过整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存量工业用地转型规划研究和闸北区产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规划、土地和产业三大影响因素,从建设情况、规划控制、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处置措施,从而引导产业园区内涵式发展,实现闸北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