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检测新方法。该方法首先用肤色分析算法对图像进行肤色分割,得到人脸区域的初步结果;然后根据灰度特征图像用基于GA的方法找到多个模板的人脸区域;最后用基于Adaboost多模板融合算法形成最终检测结果。通过实验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识别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姿态人脸特征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多姿态人脸特征定位方法,在Adaboost定位的人脸区域中划分眼、鼻和嘴的搜索区域,利用眉眼和鼻嘴整体特征,通过大规模多姿态五官样本训练的支持向量机在搜索区域中确定候选眼、鼻及嘴区域。对候选眼、鼻及嘴区域进行筛选与合并以确定最佳位置,实现多姿态人脸上五官的准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鲁棒性,能适应复杂背景下表情变化的多姿态人脸上的眼、鼻及嘴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允许姿态变化的快速人脸特征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一种在允许姿态显著变化的人脸图象上快速检测眼睛和嘴角的方法。该方法仅仅合理地假设人脸图象要以通过值分割将头发和眼睛与脸部明显分开。首先采用Hough变换并利用有脸的相似性和对称性约束确定两个瞳孔的位置,然后根据人体测量关系初略估计嘴部区域,最事利用积分投影方法得到嘴角的精确位置。  相似文献   

4.
钟向阳  凌捷 《计算机工程》2009,35(11):172-174
Adaboost算法采用单阈值弱分类器,难以拟合复杂分布,其训练过程收敛速度较慢。针对该问题设计一种多阈值弱学习器,利用平方和减少最大化准则划分节点并生成弱分类器,在训练数据集上采用GAB算法将弱分类器提升为强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在弱分类器数目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的正样本误报率低于Adaboost算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时视频中的多姿态人脸检测问题,应用扩展的类Haar特征,训练能有效检测多种姿态和多种旋转角度人脸的分类器;并使用该分类器实现了一个实时视频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系统.该系统分为训练和检测两个子系统,训练系统应用大量包含正反例子的图片进行训练,得到分类器;检测系统首先使用DiectShow从USB摄像头获取图像,然后读入分类器,对图像进行检测并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在视频中检测出多种姿态的人脸,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的多姿态人脸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脸特征和AdaBoost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姿态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肤色特征快速排除绝大部分背景区域,然后在肤色区域中搜索眼睛和嘴巴区域,根据眼睛和嘴巴区域的几何特征所确定的人脸方向分割出大致正向的人脸候选区域,最后利用AdaBoost算法对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实验表明,算法能实现多姿态人脸的快速检测,而且对脸部表情和遮挡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姿态知识模型和模板的快速人脸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多姿态知识模型,并以之从人脸器官梯度图中获得候选脸的大小、位置、姿态类别和眼、嘴重心坐标,然后按姿态类别将候选脸与对应的模板进行匹配确认人脸.该人脸检测算法集人脸检测、姿态估计和眼、嘴定位于一体,具有检测速度快的特点,适于多姿态多人脸场合的人脸检测.该算法只利用了图像的灰度信息,因此对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的人脸检测均适用.  相似文献   

8.
人脸检测是指把人脸从一幅静止的图像或者动态视频中检测出来,并且指出人脸在图像或视频中的大小和位置.目前存在着大量的人脸检测算法,其中Adaboost算法是比较实用的人脸检测算法.Adaboost算法中人脸的特征采用的是矩形特征,在大量的样本集中,提取样本的矩形特征进行训练,生成多个弱分类器,然后合并多个弱分类器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肤色与Adaboost方法相结合的人脸检测方法。首先把图像转换为YCbCr颜色空间,然后利用肤色在CbCr上的聚类性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最后,使用Adaboost算法对候选人脸集进行细化,最终得到人脸集合。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特征三角形的多姿态视频图像人脸跟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能在复杂环境中进行人脸跟踪的鲁棒、有效的视频图像人脸跟踪的算法。该算法根据面部特征构造特征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根据刚体约束生成潜在人脸跟踪矩形区域。该算法能够在不同尺寸、不同光照、不同姿态和不同表情甚至不同噪音情况下检测人脸,有效率达98.18%。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PCA的原理,并利用了PCA方法完成了人脸的特征提取和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PCA的原理,并利用了PCA方法完成了人脸的特征提取和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眼睛特征的人脸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眼球的灰度级较低,而眼球周围白色区域的灰度级较高,因此在其交界处灰度级产生强烈突变。利用这一特征先从图像中找出可能的眼睛对,定位可能的人脸区域,通过计算其对称性来确定各种人脸特征的存在,更进一步验证可能的人脸区域。实验证明,此方法能迅速准确地从复杂背景图像中检测出人脸,而且对多人脸图像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肤色分割和AdaBoost算法的彩色图像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肤色分割和AdaBoost算法结合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对彩色图像进行肤色分割,通过人脸肤色的统计特征得到候选人脸区域:然后,基于AdaBoost算法,使用由强分类器组成的级联分类器对候选人脸区域进行扫描,最终得到精确定位的人脸。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肤色检测快速和AdaBoost算法误检率低的优点,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多姿态、多人脸和复杂背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Haar-Like T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 Haar-Like T特征是在Haar-Like特征的基础上的扩展,由于人脸五官分布的特殊性,在人脸模型上可以找到大量T字型结构特征。结合Haar-Like 矩形特征描述人脸纹理的原理,文中提出4种类似Haar-Like特征的Haar-Like T特征,并将这些Haar-Like T特征与现有的Haar-Like特征一起输入Adaboost分类器进行特征选择,最终构建出分类性能强大的级联分类器并用于人脸检测。人脸检测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其与Haar-Like分类器、LBP分类器等传统的人脸检测分类器相比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叶俊  张正军 《计算机科学》2013,40(Z11):318-319,324
针对连续Adaboost算法中平滑因子选取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动态选取平滑因子的DS-Adaboost算法,该算法对弱分类器输出中的平滑因子ε进行了动态选取,根据Wj+1Wj-1比值的大小动态地选择平滑因子,当Wj+1Wj-1>1时,εj=Wj+1,当0j+1Wj-1<1时,εj=Wj-1。实验表明,DS-Adaboost算法能较好地起到平滑的作用,使得落在同一个区间里面的正样本和负样本的比例都在可以比拟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面部识别技术的各种算法,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肤色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人脸的区域分割:基于相似度的方法和基于皮肤区域、头发区域的方法。前者通过相似度计算、二值化之后标记出人脸区域,后者利用颜色来检测人脸区域。人脸区域检测完毕之后再对其进行人脸特征的标注,最终实现面部检测。  相似文献   

18.
论文讨论了在开发人机交互系统过程中,实现人脸检测及其特征区域的定位方法。对输入图像,采用了简化的人脸肤色模型进行分割处理。对于由此得到的候选区域,使用基于Fisher准则的线性判别分析(FisherDiscriminationAnalysis)从中筛选出人脸所在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使用由主元分析(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导出的重构误差ε,又称DFFS(DistanceFromFaceSpace),结合使用FDA定位携带主要语音视觉特征的嘴部区域。实验中所使用的样本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声学所汉语听觉、视觉双模态数据库(CAVSRV1.0)。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Haar-like特征的多角度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aar-like特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检测特征,给出特征计算方法和积分方法,实现多角度人脸检测。将多角度人脸分为3类,即全侧脸、半侧脸和正面人脸。利用连续Adaboost算法训练各类人脸检测器,用金字塔式结构将各类人脸检测器级联成一个多角度人脸检测器。在CMU人脸检测集合上,该检测器的成功率为85.2%,高于Adaboost算法和浮点Adaboost算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Adaboost算法存在训练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裁剪的双阈值Adaboost算法人脸检测算法。一方面,使用双阈值的弱分类器代替传统的单阈值弱分类器,提升单个弱分类器的分类能力;另一方面,特征裁剪的Adaboost算法在每轮训练中仅仅利用错误率较小的特征进行训练。实验表明基于特征裁剪的双阈值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通过使用较少的特征和减少训练时的特征数量的方式,提高了算法的训练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