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胶东调水工程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唯一的跨流域调水干线,贯穿整个半岛蓝色经济区,通过与区域内主要水系连通,可以为整个区域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本文对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连通模式按照水资源及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划分,分析各分区特征,讨论了胶东调水工程在各分区联通模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利于解决区内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区发展及规划实现。以山东现代水网建设为依托,针对山东蓝色地区水系连通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功能需求以及河库连通的二元水网特征,构建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模型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求,通过对现状及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开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系连通下的分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研究结果为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文章深入分析胶东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论证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方案,以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用水结构的合理调整,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的统一调度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胶东调水工程典型受水区提出了水价承受能力计算方法,在分析受水区工业及居民用水水价承受能力基础上,对胶东调水工程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调水工程的长效可持续运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受水区范围选择对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十分重要。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后,二期工程(输配水工程)就成为项目建设的关键,分析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受水对象、水资源短缺程度及已有工程建设情况,遵循经济技术合理性原则、近远期结合、统一优化配置原则,提出调整原初设阶段批复受水区范围,对新的受水区范围进行分析,认为调整后受水区范围是合理的,能最大程度发挥引汉济渭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根据山东省胶东调水工程近30年运行管理经验,初步探讨了工程运行调度相关措施,分析了调水工程综合效益,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跨流域调水工程一般成本和运行费用较高,因此,受水区特别强调外凋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也是影响调水工程运行成败的关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河北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有效调整,确保江水调得来,用得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跨流域调水工程一般成本和运行费用较高,因此,受水区特别强调外调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也是影响调水工程运行成败的关键,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河北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有效调整,确保江水调得来,用得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近中期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何对调水工程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受水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研究受水区供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受水区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提出不同水平年引汉济渭调水工程需调水量。并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在确定的调水规模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供水综合效益最大为全局最优解,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对调水工程所调水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严重缺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充分考虑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基于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以供水区综合效益最大、缺水量最小为全局最优解,得到了2020年和2030年调水工程所调水量的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根据自流调水、就近调水、技术可行等原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设计了全球9大区72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和相关粮食运输的内河航运网络,利用迈阿密光温和气候生产力模型计算了非受水区的节水灌溉粮食增产潜力和9大区调水灌溉受水区的粮食增产潜力,对受水区进行了缺水程度评价,对调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进行了粗略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主要结论为:受水区和非受水区的粮食增产潜力分别为36. 18×10~8t和11. 72×10~8t,合计为47. 90×10~8t,稍高于预测的2100年世界食物增产量40. 56×10~8t;大多数调水项目经济效益好,可行性强,个别调水项目经济效益较差,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增强项目可行性。笔者对未来全球食物供给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主张采取积极进取的全球食物生产战略,以保障世界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12.
胶东地区是严重缺水地区,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快速发展,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胶东地区缺水较为严重的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四个地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引黄济青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跨流域调水,缓解供需矛盾,以2020年和2025年为规划水平年,基于水量平衡分析,构建以缺水量最小和调水工程效益最大为目标的多水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确定调引不同水源(黄河水,黄河水和长江水)时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配置结果表明:只调引黄河水,受水区不同规划年的缺水量分别降低14%~83%、10%~31%;同时调引黄河水和长江水,受水区不同规划年的缺水量分别降低28%~81%、19%~53%。可见优化配置方案可以有效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和供需水矛盾,为胶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河水环境特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党河水资源形成和演化特点、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开发利用中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为保证党河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强化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态型低耗水产业,并尽快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新乡市引黄调蓄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结合新乡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以及对黄河水迫切需求的实际,分析了引黄调蓄工程建设对于支撑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源生 《中国水利》2006,(11):19-21,25
干旱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水资源具有强烈的依赖作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缓解资源、经济与生态矛盾的根本途径。“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项目正是基于干旱地区缺水的实际,针对其特有的水资源特点,提出了面向经济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框架,开发建立了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等多个独创性模型,得出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结论。  相似文献   

16.
郁江调水引水隧洞工程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钦州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引水隧洞工程全长10.5 km,其中隧洞长10 km,进、出口箱涵长0.5 km,沿洞线布置3个施工支洞。为了确保汛期本工程能安全度汛,根据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了施工安全度汛的标准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外调水-当地水联合调配模型和对水源置换流程的解析,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海河流域受水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了通水后受水区地下水调控与生态环境修复状态下的水量配置情景,定量评价了受水区的水源置换效应。结果表明东、中线一期工程来水中约1/3用于支撑城镇新增需水,2/3用于置换现有不合理用水并返还农业和生态。通过城镇水源置换能够使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是一期工程通水条件下现有水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的矛盾尚不能根本解决,还必须采取强化节水、治污、控制地下水超采和多水源合理配置等多种措施,唯此才能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线调水后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优质水源供应地。为明确中线调水给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造成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评价法建立了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体系,对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调水后,水资源宏观调控引起的水资源总量的变化将逐步影响到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饮水安全、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等各方面,汉江生态经济带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数据显示,中线调水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属于中度风险;十堰、神农架林区为低度风险;潜江市、仙桃市、武汉市为中度风险;随州、荆门、天门为高度风险;襄阳市达到了高至极高风险等级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地区现状供用水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的基础上,利用VBA语言编程,建立了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模型,对地区现状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并拟定了堵河潘口水库引水工程与本地水库工程联合调度供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本文对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方案、配置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水资源配置方案中以马家河水库、茅塔河水库作为充蓄调节水库,在减少潘口引水工程设计规模、提供潘口引水工程检修期供水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省受水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江苏段输水干线涉及的重点河流水质类别及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输水干线沿线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通过河流汇入,对输水干线水质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氮污染已成为江苏段输水干线的主要污染特征,其排放总量超出了河流自净能力,需要重点进行削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