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曦  王磊  魏红  杨转琴  王威 《食品科学》2006,27(12):233-237
分别应用DPPH分光光度法和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比较了4种黄酮类化合物及5种具有羟基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上的相似性而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槲皮素>连苯三酚>芦丁>儿茶素>邻苯二酚>抗坏血酸>桑色素>间苯二酚>苯酚,并且这种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对连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依次为:抗坏血酸>邻苯二酚>间苯二酚>苯酚>芦丁>儿茶素>槲皮素>桑色素。结合试验数据从而推断除抗坏血酸以外的8种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①邻位羟基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强于间位羟基;②同样在B环上具有邻位羟基的条件下,C环的2,3位为双键结构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增强;③C环3位上羟基被糖基化时可能减弱其他酚羟基活性。  相似文献   

2.
选择食物来源相对丰富且分子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的3种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黄酮),通过碘量法比较它们对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抑制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分析化合物对NDM-1的理论结合能力,建立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碘量法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黄酮化合物对NDM-1抑制活性差异表现为染料木黄酮木犀草素槲皮素,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由此,3种化合物抑制NDM-1的构效关系为:B环处于C环3位(染料木黄酮),是抑制NDM-1的相对优势结构;而C环3位羟基(槲皮素)对抑制NDM-1活性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竹君  张强  赵新淮 《食品科学》2011,32(7):305-311
在体外探讨两个黄酮和两个黄酮醇化合物对人食管鳞癌KYSE-510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及其构效关系。显微镜观察细胞分化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分化标志物(角蛋白8)表达,RT-PCR定量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结果表明:4个化合物均可诱导KYSE-510细胞分化,并且化合物分子中C环3′-羟基提高化合物的分化诱导活性,A环6′-羟基和B环4′-羟基可能削弱化合物的分化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高温乙醇回流法得到一种枸杞叶黄酮提取物,经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该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 347.00 mg/g。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初步结构表征,发现枸杞叶黄酮提取物的 UV-Vis 谱图中含有 A-环苯甲酰和 B-环肉桂酰系统的特征吸收峰,其 FT-IR 谱图也显示有C = C、羟基、酚羟基、甲氧基以及甲基等多种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典型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枸杞叶黄酮提取物中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得出该提取物含有芦丁、绿原酸、槲皮素、咖啡酸、对香豆酸、山奈酚6 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00.74、42.83、23.59、2.94、0.31、0.08 mg/g,表明提取物是一种富含芦丁、绿原酸和槲皮素的天然黄酮类物质,在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食品原料等方面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山奈酚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在pH6.8、37℃条件下反应20min,山奈酚(1mg/mL,0.05mL)对α-淀粉酶(0.328U/mL,0.2mL)催化活性的抑制率达到24.39%。该抑制过程是以非竞争性方式进行。同时,山奈酚对α-淀粉酶的内源荧光产生有规律的猝灭作用,以静态猝灭方式为主。二者自发结合形成复合物,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有1个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因大多数黄酮存在水溶性差、透水性差而导致生物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应用。文章以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为原料,制备了新型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山奈酚磺基衍生物(山奈酚-3’,8-二磺酸钠)及其铜(Ⅱ)配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电喷雾质谱确定了山奈酚-3’,8-二磺酸钠分子结构,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揭示配合物的配位比为1:1,且具有变形五配位结构。同时,着重研究了山奈酚-3’,8-二磺酸钠及其铜(Ⅱ)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主题铜(Ⅱ)配合物较山奈酚-铜配合物具有更优良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碘-淀粉比色法研究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对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α-淀粉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没食子酸酚羟基被甲基化后对α-淀粉酶的作用消失,说明酚羟基起到关键作用。当把没食子酸换成水杨酸后,对α-淀粉酶的作用由原来的促进变为抑制,说明没食子酸的三个酚羟基是缺一不可的。在探讨作用机制时发现,没食子酸的三个酚羟基可能是与α-淀粉酶三个催化所必需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形成稳定氢键、从而起到促进作用,而只有一个羟基的水杨酸与α-淀粉酶形成单键,可以旋转,不利于稳定α-淀粉酶的构象,从而起到抑制作用。根据本实验结果及大量文献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绝大多数具有酚羟基的化合物都能影响α-淀粉酶的活性,并且其作用机制都可能是通过与α-淀粉酶催化所必需的三个酸性氨基酸残基相结合来实现,其中只有一个酚羟基类的化合物可能只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反应性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前线轨道理论,应用结构化学和量了化学半经验计算方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位置和数量对抗氧化性的影响,获得反映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能力的特征结构的量化参数,并将黄酮化合物不同位置酚羟基氧原了的fr与酚羟基的抗氧化性相关联。结果表明:黄酮化合物C环比A环的酚羟基氧原了有较高的fr,同时C环邻位和对位的酚羟基氧原了比间位酚羟基氧原了有较高的fr,反映出不同位置的酚羟基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随着C环上酚羟基数量的增加,不但C环上已有酚羟基氧原子的fr增加,而且A环上的酚羟基氧原予也大幅度增加,说明C环上酚羟基的增加不但使C环上酚羟基的抗氧化性增加,而且也使A环上酚羟基的抗氧化性增加。(∑fr)和Tr的线性回归结果表明,(∑fr)^2和Tr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黄酮类化合物特征结构的量化参数∑fr可以作为预测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郑梦菲  刘健  屈玮 《食品科学》2020,(5):152-158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槲皮素、杨梅素、芹菜素、山柰酚及白杨素这6种黄酮对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抑制活性及构效关系。方法:选择100 ng/mL脂多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利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蛋白CD274和CD38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炎性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记基因水平。结果:6种黄酮在20 μmol/L下均不影响细胞正常生长;6种黄酮对巨噬细胞CD274和CD38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和白杨素的抑制作用强于槲皮素、杨梅素和山柰酚;木犀草素对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的抑制活性强于芹菜素和槲皮素,而杨梅素、山柰酚和白杨素没有明显抑制效果;木犀草素、芹菜素和白杨素抑制iNOS mRNA表达的活性强于其他3种化合物,木犀草素、槲皮素和芹菜素抑制IL-1β及MCP1 mRNA表达的活性强于其他3种化合物。结论:C环上3位的羟基取代不利于黄酮类化合物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的活性,而B环上3’、4’位羟基取代有利于增强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对α-淀粉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碘-淀粉比色法研究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对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α-淀粉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没食子酸酚羟基被甲基化后对α-淀粉酶的作用消失,说明酚羟基起到关键作用。当把没食子酸换成水杨酸后,对α-淀粉酶的作用由原来的促进变为抑制,说明没食子酸的三个酚羟基是缺一不可的。在探讨作用机制时发现,没食子酸的三个酚羟基可能是与α-淀粉酶三个催化所必需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形成稳定氢键、从而起到促进作用,而只有一个羟基的水杨酸与α-淀粉酶形成单键,可以旋转,不利于稳定α-淀粉酶的构象,从而起到抑制作用。根据本实验结果及大量文献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绝大多数具有酚羟基的化合物都能影响α-淀粉酶的活性,并且其作用机制都可能是通过与α-淀粉酶催化所必需的三个酸性氨基酸残基相结合来实现,其中只有一个酚羟基类的化合物可能只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法比较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及其构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种化学抗氧化方法(DPPH、FRAP和ORAC法)以及细胞抗氧化方法(CAA法)对芹菜素、山奈酚、木犀草素、槲皮素4种黄酮甙元及它们的糖苷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PPH和FRAP法基本一致,芹菜素、牡荆素和异牡荆素这类C环上无羟基且B环只有一个羟基的黄酮抗氧化性极低;在C环上的羟基相同时,B环有3’,4’-邻二羟基的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仅含4’-OH的芹菜素和山奈酚;而ORAC法的结果与此相反。化学抗氧化测定结果均表明,当C环羟基被取代形成3-O-连黄酮苷时其抗氧化活性减小;而A环上6、8号位的氢被取代形成C-连黄酮苷时其抗氧化性反而会增加。CAA法结果显示,当C环无羟基时,B环只有一个4-OH的芹菜素及其黄酮苷无细胞抗氧化性,但B环有两个羟基的木犀草素及其糖苷却显示出较强的氧化性。与化学抗氧化性不同,A环上C-连黄酮苷的抗氧化性低于其苷元,而C环O-连糖苷的影响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建立苦荞麦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山奈酚-3-o-芸香糖苷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苦荞麦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产地苦荞麦样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4种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学考察中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标回收试验均符合规定,云南产苦荞麦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相差不大。该方法可用于苦荞麦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苦荞麦原料的采购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乙醇提出、水沉淀,并结合大孔树脂富集、乙醇洗脱等方法进行破壁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获得较好结果.花粉总黄酮的转移率可达70%以上,提取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大于50%.采用柱式分离、有机溶剂分步洗脱等方法从提取物中分离出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四种单体黄酮,经核磁共振结构鉴定证实的有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等三种.同时,采用富集、洗脱等方法分离出β-谷甾醇、β-豆甾醇等两种生物活性物质并经核磁共振结构鉴定证实.  相似文献   

14.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药桑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鉴定其结构。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表征为芦丁(1)、槲皮素-3-O-葡萄糖苷(2)、金丝桃苷(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4)。其中化合物(3)、(4)首次从新疆药桑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研究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其黄酮类成分,评价不同黄酮单体的抑菌活性。通过平板打孔法及二倍稀释法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及其4种黄酮单体的抗菌活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检测苦荞麸皮总黄酮粗品及精品的黄酮成分。结果表明,苦荞麸皮黄酮精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粗品。苦荞麸皮黄酮主要黄酮成分为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精品的总黄酮含量是粗品总黄酮含量的2.84倍。4种黄酮单体的抑菌能力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其中槲皮素对所有供试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周晓婷  张根义 《食品科学》2017,38(18):42-47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获得不同极性的苦荞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提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及其糖苷等,还含有羟基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再以抑制率、抑制类型、荧光猝灭效应实验分析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乙酸乙酯相提取物、正丁醇相提取物与粗提物的结果类似,都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石油醚相提取物则没有明显且规律的抑制效果,可推断出苦荞提取物中各成分共同发挥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通过荧光猝灭实验得知抑制的机理为苦荞提取物中的成分与α-淀粉酶结合,从而使α-淀粉酶的荧光特性发生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油菜蜂花粉黄酮的组成,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脱脂和柱层析分离方法对油菜蜂花粉黄酮进行研究,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经1 H-NMR、13 C-NMR,分别鉴定出3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与HPLC-MS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在枸杞表面涂抹Na2CO3、Na2SO3溶液作为除蜡剂,以不涂抹除蜡剂为空白对照,研究晒干过程中总黄酮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枸杞中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对总黄酮含量和PAL活性、3 种不同处理方式条件下3 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a2CO3、Na2SO3和空白对照处理下的枸杞在晒干过程中PAL活性、总黄酮含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同一处理下的PAL活性和总黄酮含量变化呈显著极强正相关,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呈正相关;除蜡剂影响同一干燥时间下PAL活性、总黄酮、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大小,并且其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也受除蜡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芦丁、槲皮素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α-淀粉酶为评价指标,探讨了芦丁和槲皮素的辅助降血糖功能。研究结果芦丁和槲皮素对α-淀粉酶抑制均呈阳性,表明芦丁和槲皮素都具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芦丁溶液、槲皮素溶液和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258mg/mL、0.233mg/mL、0.095mg/mL。芦丁、槲皮素、阿卡波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阿卡波糖>槲皮素>芦丁。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39-142
油菜蜂花粉粉碎后经体积分数9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依次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其中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作用,并能显著降低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和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活力(P<0.05)。从石油醚萃取物得到物质主要为3个亚麻酸类化合物,分别为:α-亚麻酸、α-亚麻酸甘油酯、3'-甲氧基-α-亚麻酸甘油酯,从乙酸乙酯萃取物得到的主要物质为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表明油菜蜂花粉中抗氧化性活性成分主要为亚麻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