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姣 《东北水利水电》2024,(3):17-20+71
本文以叶尔羌河灌区为例,通过对3个子灌区35眼地下水位观测井各项月观测数据的分析,以及综合考虑地下水开采量、降水量、径流量等关键数据,探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出现此类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巴楚子灌区的地下水埋深变化最大,莎车子和麦盖提子灌区的该值相对较小;农业生产季节是影响巴楚和麦盖提子灌区地下水埋深的关键因素,灌区位置和地下水超采则是影响叶尔羌河灌区地下水埋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选取叶尔羌河灌区中3个子灌区(莎车、巴楚和麦盖提灌区)的35眼地下水位观测井的月观测数据以及径流量、降水量、实际蒸散发、地表水灌溉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等数据,基于敏感性分析和相对贡献率研究灌区2006-2017年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导致其变化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3个子灌区中,地下水埋深变化最大的为巴楚灌区,莎车子和麦盖提灌区的地下水埋深波动较小;相比莎车子灌区,巴楚和麦盖提灌区地下水埋深受农业生产季节的影响更为显著;叶尔羌河灌区地下水埋深加深的主导因子是地下水的超采,且与灌区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3.
冯家山水库灌区地下水动态观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林 《陕西水利》2010,(3):130-130,98
本文在介绍冯家山水库灌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冯家山水库灌区各区域多年来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渍涝灾害的治理,提出了加强地下水动态观测的几点结论和建议,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莫索湾灌区1998~2007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情况,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水量均衡法,对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区的布置对地下水位及水质进行观测,在一次灌水期间连续的30d时间内,地下水水位及水质随着灌溉时间呈现出一定变化规律,灌区地下水中硝态氮的长期积累将会对灌区环境造成威胁,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盐碱地的发生,灌区应建立优化灌溉制度,通过管理措施减少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6.
泾惠渠灌区是陕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研究灌区干旱时段的地下水动态对灌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灌区多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Z指数法选取了灌区的典型干旱时段,然后选取灌区内的典型观测井位分析了其干旱时段内地下水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在节水改造区域布设了大量观测断面及观测点,重点对水量、水质、地下水水位等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通过有关观测资料分析,对水权转换试验区节水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定量或定性描述了水权转换对区域水量、水质及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大型灌区之一的昭平台水库灌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根据灌区内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包气带的岩性、厚度以及补排关系等因素,首次把整个灌区划分4个均衡区,利用多年地下水观测资料数据,采用多年水均衡法计算并分析评价了灌区4个水文地质单元区内浅层地下水的资源量,为灌区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地下水观测资料,对镫口扬水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变化环境情景下景泰川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实现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环境有效控制,文章采用MK趋势分析法,运用Arcgis软件对灌区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进行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从16.89m至17.25m,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因素,一期西六支观测井地下水埋深与潜在蒸散发量呈高度负相关,与引黄水量呈中度负相关,与降雨量呈低度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灌区预测地下水位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概率统计原理来确定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的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实用,易于控制精度, 便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从而达到计划开发、科学调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探索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指导区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峄城盆地的地下水动态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峄城盆地地处鲁南,地层主要由第四系的粘性土,寒武系、奥陶系的石灰岩组成,石灰岩的富水性较好,为盆地的主要含水层。通过分析峄城盆地地下水观测资料可知,在盆地周边岩石裸露地段,地下水位升降与降水同步,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大;盆地腹部由于被第四系覆盖,地下水位升降具有滞后降水时间现象。根据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分析,1981年峄城盆地地下水自然流场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1995年十里泉发电厂林桥开采地段建成开采后,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使盆地腹部地下水向林桥附近汇集,2009年林桥开采地段停采后,地下水位逐渐恢复,地下水又向土楼河村方向汇集,因此峄城盆地地下水运动受到降水和人工开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杨凌示范区的水文地质特征,采用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地下水在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不同含水层的补给与排泄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因素,掌握了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规律,并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案,可为其他地区地下水动态分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五常镇以农耕为主,为稻米之乡。五常镇70km2范围内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区域第四纪地质、地貌、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控制,形成了区域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格局。研究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补径排条件、类型和动态规律等,从而得出移动规律,为地下水量的计算提供基础资料,为五常镇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条红线”的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对淡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淡水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地下水超采日益严峻,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现以烟台市区为例,应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思想,以"三条红线"为约束,通过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提出了海水入侵区地下水调控方案和保护对策,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用以科学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了解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15个潜水样品运用基于熵权的密切值法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论述了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类型及其水化学特征,分析了其水化学形成机制,并重点利用溶液组分平衡模型计算了方解石、白云岩和石膏的饱和指数,利用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地下水成分沿流程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溶滤沉析作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水质普遍较好,适合人类饮用。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溶滤沉析作用控制,其中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的沉淀作用、钾长石的溶解作用以及CO2的逸出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同时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演化还受到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地下水混合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40年来的深层地下水开采和水位动态监测系列数据为基础,应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德州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和演变规律,识别和确定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与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工开采;建立了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变化与人类开采活动的相关模型为多次项模型,并预测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中心和漏斗区平均水位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漏斗合理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是找出污染物迁移规律、确定污染范围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优化设计地下水开采方案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定量依据。在分析德厚水库咪哩河流域裂隙岩溶含水层的水力性质和污染物运移特征的基础上,运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对裂隙岩溶水的流场和污染物进行了数值研究,判断出了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羽扩展范围,分析了砒霜厂污染物运移对水库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鄯善县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及氘盈余(d)值,分析了地表与地下水体的δD、δ18O和d值的分布规律,并得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及其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地下水的δD在-87.88‰~-65.97‰间,δ18O在-9.4‰~-12.37‰间;地表水的δ18O在-10.08‰~-13.63‰间,d在14.12‰~32.19‰间。结果表明:鄯善县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源于大气降水,且经历了较强的蒸发作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弱,深层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在洪积扇区的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流引水灌溉入渗;不同深度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较为密切,为统一的地下水系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哈尔滨市水文地质条件及2008年地下水中Fe2+、Mn2+含量的监测数据,对地下水中Fe2+、Mn2+的分布规律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上覆岩土及水介质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及季节性变化是引起地下水中Fe2+、Mn2+含量严重超标的主要原因,且Fe2+、Mn2+的动态变化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动态变化直接相关.最后提出降低Fe2+、Mn2+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