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风电大规模并网后有功功率难以控制的问题,结合省调目前对风电调度的控制方案,建立了风电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模型,从硬件实现和软件要求的角度分别对控制系统进行介绍并展开了相应的探讨,着重研究了在自动发电控制(AGC)条件下对风电采用的调度策略,并对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提出了要求,提高风电利用率,最后阐述了对风电控制系统的完善还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规模风电场并网调度和控制是我国风电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针对山西省电源结构的特点,采用了分布协同(Multi-Agent-system)体系,提出了"风-火-水"协同控制模式。建立了基于JADE平台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并对山西北部地区规划的风电项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风-火-水"协同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网冲击的问题,而且调度过程中减少火电机组的供电煤耗,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为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3.
风能是一种随机变化的能源,风速变化会导致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波动,对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影响,使用储能装置可以改善风电质量。通过在风电场并网的交流侧母线上并联超级电容储能单元,能实现对风电场功率的调节,减小功率的波动。文章设计了风电场并网及储能系统各部分的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创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仿真系统最终实现了电机侧变流器最大风能跟踪、电网侧变流器单位功率因数并网和超级电容储能单元对风电场并网功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正>截至9月底,国家电网并网风电装机达6 426万kW,同比增长21.5%。2006年2012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风电装机年均增长76%,年发电量年均增长85%。国家电网接入风电规模、风电增长速度继续位居全球第一。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装机达5 258万kW,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今年以来,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总体保持平稳增长,风电发电量增速高于风电并网容量增速,风电利用小时数有所增加,风  相似文献   

5.
《广西节能》2015,(2):40
国家能源局7日对外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度风电并网消纳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高度重视风电有效利用,优化本地电网调度运行,挖掘系统调峰潜力,确保风电等清洁能源优先上网和全额收购。2014年,全国风电平均弃风率8%,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全国除新疆地区外弃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弃风限电问题仍是影响我国风电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2015年,"三北"北地区投产的风电规模会有较大  相似文献   

6.
风电并网是目前世界上大规模风电场的唯一应用模式。风的高度不稳定性,导致风电大幅度波动,在没有燃气发电、水电等为其调峰情况下,风电对电网贡献率难以超过8%-10%,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未来的4年-6年,随着全球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将不可避免出现风电上网难的窘况,并严重制约全球风电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非并网风电应用模式充分尊重风电自身特点,突破大规模风电并网单一应用模式,通过必要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将风电与高载能产业(如电解铝、氯碱、电解水制氢、海水淡化和煤化工等)直接耦合.建成若干绿色重化工园区,探索出一条大规模风电多元化发展之路,破解超大规模风电应用难题。  相似文献   

7.
《能源工程》2012,(4):35-35
截至目前,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kW。其中,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并网风电达到5026万kW,六年年均增速87%;2011年风电发电量706亿kWh,年均增速96%。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国家电网成为全球风电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大电网运行大风电的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风电大规模并网使风电对电网的冲击问题越来越凸显,许多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形,随着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及建设,急需开展行之有效的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来满足风电上网调度的实际需求,利用数值模式预报的风速、风向等预报场及风电场逐时风电功率资料,通过神经元网络方法进行了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试验,预报精度与2002—2006年欧洲风能计划中的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电并网消纳中的随机调度问题,基于随机规划理论,建立了考虑功率预测不确定性的风电消纳期望值模型,提出了基于Monte Carlo随机模拟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模型求解算法步骤,并在含风电场的IEEE 30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期望值模型的的风电消纳随机优化调度能够很好地量化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带来的不确定性,实现调度目标期望值的最优化,对提高风电并网随机调度的量化决策水平,促进风电消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风电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2012年累计装机容量已达7532×104kW,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然而跟随式发展思维导致风电开发应用模式单一,加之我国电源结构中适合调峰的灵活电源比重小,导致难以并网的风电数量逐年增加,限电"弃风"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跟随式发展思维的束缚,通过风电发展模式多元化,有效提高风电消纳能力,实现风电发展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统一"。"非并网风电"理论突破传统观念,研究风电在不上网情况下如何高效、低成本开发利用,目前已在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某些高耗能产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进入科技创新的中后期。由于单台兆瓦级风机造价都在数百万元以上,建设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应用产业化示范工程投入巨大,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多措并举:以政产学研合作为基础,打造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应用产业化联盟;转变重生产、轻消费的传统思维模式,将财政补贴重心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鼓励高效、低成本、大规模直接消纳风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应用非并网风电的行业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风电和电动汽车协同调度下的电网安全经济性。首先,在考虑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的随机因素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动汽车可调充电需求的概率统计模型;其次,采用场景生成与削减技术对风电出力进行预测,并通过场景集合对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建立了电动汽车接入和风电并网下的协同调度模型;最后,通过5机系统对所提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风-车协同调度不仅能提高风电利用率,还能起到良好的削峰填谷作用,有效增强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电网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网的风电接纳能力进行评估不仅有利于风电的规划发展,还有利于系统的调度运行。根据风电建设的不同阶段及风电接纳能力评估的不同效用,将风电接纳能力研究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在风电发展的初期,评估主要效用是服务于风电的规划发展,为确定电网的最大风电装机容量提供数据支撑;第二阶段是指在风电大规模并网以后,评估主要效用是服务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提高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分析了2个阶段的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方法,指出了目前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风电接纳能力后续研究所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一定规模的风电接入区域电网的某一节点后,对电网的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将带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研究了风力发电系统并网功率极限判别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风电系统接入节点等效阻抗为变量,描述功率变化状态的功率状态方程;研究了基于符合实际风电场特性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等值模型、功率极限在线判别的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控制改进方法和风电系统并网功率实时在线修正模型,实现了并网输出功率的在线控制。文章还通过电网实例,验证了所述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风电与电动汽车协同并网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风电与电动汽车协同并网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调度风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入网,优化电动汽车充放电时间和功率来适应风电和负荷的波动,最大程度地消纳风电,减少净负荷峰谷差;然后对火电机组负荷进行经济分配,达到可调度协同并网的经济性。对可入网电动汽车数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入网数量越多,削峰填谷效果越好。文章通过算例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2013,(5):61-64
水电具有低碳环保、启停迅速、出力调节方便等优点,具有一定蓄能功能。为了改善风电的并网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常规水电的风电功率平抑技术方案。在建立常规水电与风电联合运行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风电出力的水电互补调度策略和功率平抑控制算法。以典型风电场为例,采用该功率平抑控制方法进行风水联合仿真运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和控制策略是可行、有效的。水电的装机容量越大,功率平抑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应用,是一条探索风电多元化发展之路。建设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是风电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非并网风电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以"非并网风电理论"为依据、以风能富集区的大规模风电场建设和运营为重点,涵盖其前向关联度大的风电设备零部件研发和制造、风机组装、电控系统等产业,后向关联度大的有色金属冶金、盐化工、大规模海水淡化、规模化制氢制氧等高耗能产业,以及侧向关联度大的风机运营维护、风电场观光旅游、风电项目投融资管理、金融保险等产业,构成可涉及三次产业、多方位、多产业链交织的现代综合产业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研究不同类型的风速对并网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影响,建立了并网风力发电机模型和不同类型风速的模型。在不同类型风速的扰动下,对异步风电机输出功率的波动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引起功率振荡最严重的阵风,进行了不同频率的阵风扰动下风电机组功率振荡的比较,对阵风扰动下风电机组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幅值的扰动下,阵风引起的风电机组功率振荡最严重,机组功率振荡情况与阵风扰动的频率有关,单台机组在阵风扰动下产生的振荡对其他机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树雷  成欢  马明娟  曾鸣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1):234-237,187
抽水蓄能电站配合风电出力有利于降低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高电能质量、促进大规模风电并网,考虑到干旱气候可能制约抽水蓄能系统的发电和储存能力、进而影响风蓄联合系统的发电调度,以发电总可变成本的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风蓄联合系统的线性规划模型,评估了干旱气候对风蓄联合系统发电调度的影响,并利用变搜索半径优化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对风蓄联合系统的发电调度有较大的影响,且干旱气候可能促使系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系统存储电能能力较强时,风电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碳减排;此外,算例分析还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了5年跨越式发展之后,风电的发展放慢了脚步,从注重大规模发展到注重效益提升,成为了政府监控风电发展的主基调.进入201 1年以来,先是国家电监会发布《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指出,由于风电功率预测系统不完善,基础数据缺乏,电网企业无法根据预测的风力功率制定调度计划,运行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继而中电联在《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风电场要纳入调度管辖范围,并制定了风电场在并网、调度、运行、发电、检修、通信等方面的多个管理标准,以规范风电并网.  相似文献   

20.
准确掌握风电出力特性是保证其安全并网及主动参与电网调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综合考虑并网风电场出力特性的具体技术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包括风电场出力限制能力、风电场出力变化率控制能力、风电场出力预测能力及风电场源荷跟随能力在内的风电主动参与电网调度的多指标评估集合;进一步结合侧重定性分析的情景分析法与定量分析的熵权法,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多指标混合权值赋值方法,建立了风电主动参与电网调度的多指标评估模型。以新疆某区域电网若干个风电场及其历史运行数据为实例,分析并验证了所提出的风电主动参与电网调度评估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