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疲劳寿命预测的基本方法及研究动态作了简要综述。说明了针对不同的工程结构或零部件需要选取不同寿命预测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车辆在各种崎岖道路上行驶时,经常受到严重的振动和冲击,工况条件恶劣,损伤严重,支撑件经常出现疲劳裂纹及断裂等疲劳问题.针对此问题利用一种基于CAE技术的疲劳寿命方法对车身支撑件进行了疲劳性能分析,发现底板和侧板的过渡处为薄弱环节.通过对采用整体式和焊接式结构的支撑件寿命信息对比,认为初始设计时的焊接式结构是不合理的,采用整体式结构将会大大提高支撑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介绍在结构优化设计中考虑疲劳寿命要求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优化过程中应用载荷历程数据和结构有限元应力以及材料的疲劳特性计算疲劳寿命。此寿命要求被认为是边界约束,而结构重量被看作是目标函数。为了论证这一原理,讨论了考虑疲劳寿命制约的优化任务和基于现代方法的疲劳寿命计算。文中介绍了一些优化设计试例,其中使用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有切口试样试验的疲劳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汽车车轮安全使用性能和寿命要求的问题,对车轮动态径向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建立车轮在径向疲劳试验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加呈余弦函数分布的径向载荷,结合车轮的动态特性,运用nCode DesignLife软件对其进行疲劳分析,预测车轮在径向疲劳实验时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车轮的轮辐中部、内轮缘、轮辋内胎圈座处和轮辋内侧是疲劳损伤的主要部位,可为车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疲劳累积损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数累积损伤模型,阐明了变幅加载条件下疲损伤的累积特征和寿命预测方法,对数累积损伤模型作为一个失效判据,已在某中口径自动舰炮输弹簧疲劳寿命预测中得到较满意的应用。研究表明,应国水平改变时,损伤因子D发生不连续变化导加载顺序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有限元的车辆扭力轴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有限元法预测车辆扭力轴的寿命,对车辆训练中扭力轴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建立扭力轴的随机有限元模型,运用Matlab对扭力轴所受的载荷谱进行编制,将确定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与随机有限元相结合,得出扭力轴的应力分布函数,利用S—N曲线计算扭力轴的疲劳寿命,提出新的更换周期。  相似文献   

8.
装甲车体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涛  王红岩 《兵工学报》2010,31(2):129-134
以多体动力学和线弹性断裂力学为理论基础,基于虚拟样机技术,通过建立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刚柔耦合模型并对其进行虚拟试验测试,获得车体薄弱部位的应力谱数据;结合裂纹形状尺寸及材料的断裂特性,预测出了车体裂纹从初始长度扩展至一定长度所经历的寿命里程,从而提出了一种比较实用的预测装甲车体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行火炮行动系统关重件的疲劳寿命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某型自行火炮虚拟样机模型,仿真并获得了各典型行驶工况下行动系统关重件的载荷时间历程。以扭力轴为研究对象,对各单一工况下的二维随机扭矩载荷进行计数统计和分布检验,采用权系数法、概率密度推断法和最速下降法对载荷进行多工况的合成和扩展,获得了其全寿命里程二维设计谱。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名义应力法,运用MM( modified miner)法则和EM( elemental miner)法则对扭力轴进行材料疲劳特性修正和安全寿命预测,结果表明:MM法则更为合理一些,并认为扭力轴不萌生宏观裂纹的疲劳寿命为12 814 km.  相似文献   

10.
变幅加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疲劳累积损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对数累积损伤模型,阐明了变幅加载条件下疲劳损伤的累积特征和寿命预测方法。对数累积损伤模型作为—个失效判据,已在某中口径自动舰炮输弹簧的疲劳寿命预测中得到较满意的应用。研究表明,应力水平改变时,损伤因子D发生不连续变化是导致加载顺序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展典型仪器设备结构的应力分析及寿命评估研究,利用工程算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常见的封装管壳进行热环境下的应力分析,采用显微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焊点热应变进行全场测量,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最后采用蠕变应变寿命评估模型和剪切应变寿命评估模型对焊点寿命进行了评估,并设计了CQFP68封装管壳的温循试验,验证了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根据M963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疲劳试验数据,建立了高温合金疲劳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了M963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相关疲劳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提高M963高温合金疲劳性能的角度出发,合金元素添加量(质量分数)优选为7%Cr+5%V+0.5%RE;熔体过热温度优选为1030℃;表面超音速火焰喷涂合金粉末配比优选为Cr-20Al-30V-0.5Y。  相似文献   

13.
裂纹形核是结构疲劳损伤演化的初级阶段。基于Tanaka-Mura微裂纹形核机制,提出恒幅交变载荷下结构表面疲劳裂纹形核寿命的细观概率模型。设细观尺度的晶粒尺寸、晶粒取向欧拉角为随机变量,借助Schmidt因子建立细观主应力与分解切应力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晶粒取向随机性和紧邻晶粒影响因素,导出分解切应力变程的概率分布。进一步运用矩法和次序统计量模型获得任一晶粒中疲劳裂纹形核寿命和结构热区晶粒群多裂纹分散形核寿命的概率分布。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新模型在裂纹形核寿命研究中引入了细观物理参数和几何参数的概率统计信息,可为多晶体金属结构件的疲劳可靠性评估和抗疲劳概率设计开辟精细化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体延寿工作的复杂性,从疲劳损伤积累的角度研究机体结构的延寿方法。利用剩余强度衰减退化修正的Corten-Dolan模型计算机体结构疲劳关键件的疲劳损伤累积量,推导了载荷服从正态分布时的疲劳可靠度和k级载荷下剩余疲劳寿命估算公式。根据疲劳损伤的积累量,将疲劳寿命折算成日历寿命。提出机体结构延寿分析流程并进行案例分析,寿命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各关键件均达到延寿要求,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身管疲劳寿命试验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提出对身管进行加速寿命试验。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对身管疲劳寿命的加速试验进行模拟,得到身管疲劳寿命的分布规律,同时对加速试验的基本假设进行验证,并估计出加速模型的参数。研究表明,身管的疲劳寿命在不同加速应力水平下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加速因子与应力水平呈指数关系,通过加速模型估计的正常应力水平下身管疲劳寿命值与试验值之间的误差较小,验证了身管疲劳寿命加速试验的可行性。该研究为今后开展身管疲劳寿命的加速试验以估计身管疲劳寿命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勤  孙志礼  钱云鹏  刘英 《兵工学报》2016,37(8):1530-1535
在分析疲劳寿命工程常用预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功能度量法,建立疲劳可靠寿命模型,提出可靠寿命计算、灵敏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可靠寿命的计算问题转换为一个球面约束的优化问题,只需进行一次概率功能度量的求解即可获得可靠寿命;利用计算过程的中间量,导出了可靠寿命对随机变量均值、标准差以及确定量的灵敏度计算公式。通过对某型车辆扭力轴的可靠寿命分析,证明基于概率功能度量的疲劳可靠寿命预计方法具有较好的效率和精度,灵敏度结果有效地反映出各变量对疲劳可靠寿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用较低的费用检验机载预警雷达转台的疲劳寿命,需要设计与转台几何相似、体积较小、成本较低的物理模型,用物理模型代替原型进行疲劳寿命试验;分析了转台的受力和失效机理,建立了转台疲劳寿命相似物理模型的设计准则、外载荷施加准则,研究了相似物理模型设计准则、外载荷施加准则之间的相容性,解决了相似物理模型设计、 外载荷施加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机载预警雷达的转台疲劳寿命相似物理模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某空降型自行火炮着陆过程有车体姿态倾斜履带轮率先着地情况的发生,为了确定这样一次着陆冲击过程对履带系统关键部件平衡肘的损伤影响程度,建立了整炮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对整炮虚拟样机模型进行空投着陆仿真以及同等路面行驶仿真,分别得到平衡肘上的动载荷谱。建立了平衡肘的有限元模型,对于着陆冲击时载荷较大的工况,采用应变疲劳分析方法ε-N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对于行驶时载荷较小的工况,采用应力疲劳分析方法 S-N进行疲劳寿命分析,通过对两种工况下平衡肘的疲劳寿命对比,计算得到这样一次着陆冲击对平衡肘的损伤影响相当于火炮在同等路面上行驶了936 km。计算结果可为火炮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