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地表条件复杂多变地区的地震勘探中,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通常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施工方式,造成不同震源激发的原始单炮资料品质差异较大。为了消除这种差异,常规处理多采用频率匹配、振幅匹配和调整反褶积参数来调整不同震源单炮资料的频率和相位关系,但这种方式效率较低,甚至影响叠前处理效果。本文采用子波一致性校正方法,以振幅一致性校正为基础,通过选取信噪比较高、同一位置不同震源激发地震道,根据其中之一数据设计匹配滤波算子,将之应用到另外一个数据。本文将该方法应用到海洋地震数据中,可以解决不同震源海洋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某区块的调查重点是查明中生界老地层分布情况,由于诸多地质地形因素,地震采集的资料普遍存在气泡效应、强能量鬼波、多次波异常发育等特点。为了解决中深层有效反射能量弱、频带分布窄、构造成像模糊的问题,采用了几项具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在信号处理方面,研究了新的气泡效应压制方法及引入单缆去鬼波方法来拓宽资料频带,提高分辨率;在去复杂多次波方面,引入了确定性水层去除多次波方法,并结合以往的SRME方法、Radon类方法等形成了一套串联综合去多次波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这几项关键新技术明显提高了中深层地质目标体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
受几何扩散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地震采集施工方法、激发接收条件和地下传播介质等因素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子波和相位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与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导致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应采用有效的一致性处理技术,补偿地震记录能量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能量的横向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5.
塔里木盆地北缘工区地表类型比较复杂,主要目的层奥陶系埋藏较深,由于碳酸盐特有的复杂性,其内部很难形成波阻抗界面,反射微弱,成像较差,资料分辨率和信噪比相对较低。1999、2003、2006年3次在不同区域采集的地震资料,其分辨率、信噪比等各不相同,达不到地质应用的标准而需要进行连片处理。在分析原始地震资料基础上,采用统一网络技术、高精度静校正统一计算及剩余静校正技术、振幅补偿、叠前子波处理等技术进行地震资料处理,消除频率、振幅、相位差异;压制面波、小波干扰和各种异常振幅;提高地震资料纵横波分辨率等,使地震资料满足连片区块内整体构造成图以及储层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由于黄土塬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给地震采集现场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结合现场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地震记录中的各种干扰波进行了分析,认识了各种干扰波的特征.通过黄土源地区地震勘探资料现场处理实例,分析了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在地震资料现场处理中,采用叠前去噪技术进...  相似文献   

7.
江汉水网地区地表复杂,地震资料采集必须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类型的震源进行交替施工。利用炸药震源、可控震源交替施工所采集的资料,分析各自的特征及其在相位、能量和频率等方面的差异,对这两种不同震源类型的地震资料的匹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实际处理中通过消除不同震源子波的相位和振幅差异,解决两种震源之间由于激发机制差异导致的不同相的叠加问题,实现同相叠加,提高剖面的准确度及信噪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S变换与短时傅立叶变换的对比,证明S变换具有多分辨率及自适应的特点,并将其应用于某岩溶场地勘察,对实测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通过实例应用的分析表明,S变换的时频切片图中的异常反应比在时间剖面中的反应更清晰,对确定异常的位置、规模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映像资料的解释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宽方位采集在有效解决复杂构造成像和储层预测难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多次波压制的难度。多次波传播路径不再满足平行测线的二维平面假设,导致常规二维方法压制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海上地震资料电缆鬼波、水层相关多次波、长周期多次波在宽方位观测系统中的特点,分别采用了基于τ—p域水陆检标定的电缆鬼波压制方法、全三维平面波域多次波压制方法和基于椭圆约束的三维Radon域滤波方法。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较常规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适应宽方位采集特点。在有效压制多次波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宽方位采集所携带的振幅和速度等信息,为后续构造成像和储层预测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海底电缆采集资料通常利用水检和陆检的合并处理来压制电缆鬼波。但通常情况下,鬼波在海底反射形成的海底微屈多次波对资料的影响也很严重。分析了水检与陆检的地震波接收的物理机制,在水陆合并压制鬼波后,通过求取海底反射系数,进一步利用双检数据来压制海底微屈多次波。经实际数据的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同时压制电缆鬼波和海底微屈多次波,改善剖面的波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深水立体延迟激发气枪震源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枪震源子波模拟软件,针对海上三子阵,进行了不同气枪阵列组合情形下的震源子波模拟试算,提出了适应深水地震勘探要求的凸形和凹形立体阵列组合气枪阵列,该阵列模拟的子波具有低频能量强、频谱光滑、陷波点频谱能量相对较强的特征.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条件,提出了简单实用的上下源六子阵的立体延迟激发震源设计,实际资料采集处理的地震...  相似文献   

12.
破碎带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不良地质隐患.地震映像法利用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成为探查破碎带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地震映像法基本原理及破碎带在地震映像图上的基本特征,并应用该方法对某高速公路破碎带进行了勘察试验,揭示了破碎带在地震映像时间剖面上的特征为同相轴突然倾斜、增多,振幅增大及绕射等现象.结果表明,地震映像法用于山体破碎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一图像匹配算法抗噪声能力和抗几何形变能力差、以及计算量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后图像统计特征的图像匹配识别算法.利用小波对图像进行多个尺度的二维小波变换,分析反映图像在不同尺度和不同方向上能量分布情况,通过计算统计特征量和标准图库中图像统计特征量之间的夹角,确定待识别目标,利用该方法对图书条形码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时频特性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以及边缘检测,能够剔除图像噪声干扰并充分保留原始图像信息;将小波变换后的近似系数、水平、垂直和对角部分的细节系数作为统计特征量,提取的特征量跟模板图像的统计特征量进行相似度匹配,将两个特征向量的夹角余弦作为相似度的衡量指标,根据夹角余弦的大小确定该区域是否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14.
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小波分析在图像边缘检测,图像融和,图像消噪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以小波分析为基础的人工神经网络是图像识别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取地震子波是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关键,采用不同的子波提取计算方法,比较不同算法求取子波同原始子波间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和问题所在;另外通过反褶积获取新的地震记录,对比剖面分辨率的变化情况.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相关处理参数的算法,比较之间的差异和优劣,寻求最佳匹配算法,计算精度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矿区第四纪松散地层进行地层、构造和地下水勘探。通过以反射波法为主,折射波、面波法为辅的综合地震勘探方法较为准确地对勘探区地层进行了划分,结合钻孔勘探,有效揭露了矿区第四系地层厚度及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地震勘探将矿区地层划分为三大套岩性层,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上更新统地层和元古界基岩层,与钻孔勘探揭露地层基本一致。钻孔K1处地震法解释第四纪地层厚度为240m,钻孔勘探揭露厚度为241.37m,验证了地震勘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与声波测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对岩土工程地基进行工程勘察,查明基岩面、地下地质结构和岩性等情况;应用声波测井得到评价岩土动力学特征的参数,为浅层地震反射提供了速度等参数,二者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结合钻探资料进行对比、修正,提高了勘探精度,准确获知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子波分析有许多明显的优点,本文重点是论述子波分析在水文和水资源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性质,用快速小波算法实现了信号的尺度分解,研究了信号尺度与频率的对应关系,以此为基础,对地震信号在滤波,压噪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结果表明本方法是有效,有行的。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煤田地震勘探方法是以水平叠加技术为中心的,在分辨率要求甚高的采区地震勘探中,水平叠加剖面的分辨率无法达到勘探精度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时间-频率局域化性质。通过理论模型研究,证明小波变换可以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将小波和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在分解后的高尺度剖面上,能有效地保护地震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从而能校准确地识别小波层与计算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