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解决葡激酶存在的溶栓后再栓塞问题,利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在野生型葡激酶(wt-SAK)N-末端的第3、4位氨基酸之间插入Arg-Gly-Asp(RGD)序列构建了葡激酶突变体MD2-SAK,另将N-末端的前3位氨基酸替换为RGD序列构建了葡激酶突变体MD4-SAK.将突变体基因分别连接表达载体pBV220,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过热激诱导后,突变体均以可溶性形式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50%以上.破菌上清液通过SP-Sepharose FF、Sephadex G-50和Q-Sepharose FF三步连续的色谱层析纯化得到纤溶活性分别为10.1×104 AU/mg、11.2×104 AU/mg,纯度均大于96%的突变体蛋白.进一步研究了突变体的性质,结果表明葡激酶突变体不仅保留了野生型葡激酶的纤溶酶原激活活性,并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同时发现,葡激酶突变体的N-末端序列会影响其N-末端甲硫氨酸的酶切加工.  相似文献   

2.
在葡激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 ,葡激酶易形成二聚体 ,甚至多聚体 ,不利于葡激酶的临床应用。为了探究聚合体的形成机制以研制不易聚合的新型葡激酶分子 ,在葡激酶X射线晶体衍射结构模型的基础上 ,采用分子对接软件GRAMMV1 0 3,以高分辨率整体对接方式预测了葡激酶二聚体可能的结合区。结合区主要有两种可能的形成方式 ,通过强疏水相互作用及氢键结合。根据模型设计了旨在降低聚合能力的葡激酶突变体RGD -Sak ,将F1 1 1置换为D1 1 1 ,并且改变K1 0 9为R1 0 9,恰好使分子中形成RGD结构 ,使新型分子还可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利用定点突变及DNA重组技术 ,构建了RGD -Sak基因 ,并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进行了高效表达。RGD -Sak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包涵体经洗涤 ,8mol/L尿素溶解 ,稀释复性 ,离子交换色谱一步分离得到电泳纯的RGD -Sak ,纯度达 95%以上 ,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 ,比活性 5× 1 0 4 HU/mg。RGD -Sak与纤溶酶形成的复合物催化纤溶酶原的Km、Kcat值分别为 1 2 40 μmol/L、 0 81s- 1 。RGD -Sak显示了很弱的聚合能力。此研究为研制防止二聚体形成的新型葡激酶分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硅谷》2010,(10)
<正>从今天在京召开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的研制及产业化"成果鉴定会上获悉,国产瑞通立的产业化结束了国内第三代静脉溶栓药物高端产品依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重组葡激酶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已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葡激酶工程菌在基础上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注射用重组葡激酶中度生产规程。工程菌经机械破碎和离心后,上清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一步凝胶过滤和一步阴离子交换即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半成品,加入稳定剂后过滤除菌,分装,冻干即得成品,蛋白质回收率和活性回收率均为40%左上,由于选用径向色谱柱,色谱参数可直接放大至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水解细胞外间质,参与组织改造和细胞迁移,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讨论了uPA系统的结构、作用机理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旨在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葡醛内酯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水为溶出介质,50转/分钟,30min时取样,以HPLC法测定,检测波长215rim。结果:葡醛内酯在10.1~80.2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为1.3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能有效控制产品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将编码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1766bp基因片段插入大鼠β-乳酪蛋白启动子的下游及pSVL质粒的PolyA上游。构建了pβ-Casein-PA、,pβ-Casein-PA2两个乳腺定位表达载体。将其分别与脂质体混合制备转染液后,直接注入妊娠29天的青紫蓝母兔乳腺中。结果表明:两种载体均能在乳腺中表达,且具有溶纤活性,表达量在200 ̄500gn/ml之间,这不仅证明了所构建载体可用于转基因乳腺生物  相似文献   

8.
曲竟元 《上海包装》2023,(10):166-168
澳门葡式碎石路在调和建筑风格美化环境、链接各个历史街区的节点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澳门葡式碎石路中的图形为研究方向,概述了澳门葡式碎石路的类型,分析了其应用意义、构成形式与影响因素,以期对传承与发展澳门葡式碎石路的文脉特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可食性明胶-魔芋葡甘聚糖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冬梅  饶志亮 《包装工程》2012,33(19):45-47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明胶-魔芋葡甘聚糖共混膜,研究了明胶含量(质量分数)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透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的引入,有利于改善魔芋葡甘聚糖膜的力学性能,减小魔芋葡甘聚糖膜的吸水率,明胶与魔芋葡甘聚糖的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豆豉溶栓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利用纤维蛋白平板筛选、纤溶活性测定、SDS PAGE分析和体外溶栓实验等相结合的方法 ,成功地从豆豉中筛选到一株纤溶活性高达 5 2 0U/mL和具有良好体外溶栓效果的细菌菌株 (编号为DC 4 ) ,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DS PAGE和纤维蛋白自显影表明该酶的分子量为 2 8kD ,其最适反应温度和 pH值分别为 4 2℃和 8.0 ,在 pH6~ 10较稳定。PMSF和盐酸苯甲醚能抑制其纤溶活性 ,而EDTA和EGTA不能抑制 ,表明该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溶解纤维蛋白的方式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而不激活纤溶酶原 ,并且不水解血细胞。  相似文献   

11.
评价微弧氧化工艺制备的镁合金生物钙磷陶瓷涂层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细胞毒性评价是重点研究对象。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在恒流条件下制备含有双相钙磷成分的涂层试样,通过MTT比色法对该试样细胞毒性进行测定分析,并论证了试样在不同浸渍比例时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时间组毒性安全为“0”级,无细胞毒性,且不同浸渍比例对细胞毒性无影响。结论:所制备镁合金涂层生物材料在生物毒性评价中属于无毒性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脱粘损伤监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压电传感与主动Lamb波监测技术相结合, 研究在静拉伸加载状态下碳纤维复合材料T型接头(T700/BA9916)界面脱粘及扩展过程中的信号特征, 并采用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系统对接头损伤状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 T型接头脱粘首先发生在三角填充区, 后向突缘扩展; 接头失效前, 信号能量和最小二乘峰值因子随时间呈线性递减, 能够表征脱粘程度, 利用自适应微粒群算法改进后的网络训练值与实验观测值之间的误差为3.8%~4.7%。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泥浆预涂层反应法在C/ SiC 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 SiC 涂层。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确定了制备致密不开裂涂层的泥浆配比; 研究了埋粉烧结和气相硅真空反应烧结2 种不同烧结气氛对Si/ SiC 涂层微观形貌和成分的影响; 比较了单涂层和双涂层2 种不同涂层制备方法对C/ SiC 复合材料基底结构的影响; 用SEM 观察涂层形貌, 用XRD 分析涂层成分与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泥浆中C∶Si (质量比) 在1∶1. 25 左右制备的涂层不开裂; 埋粉烧结制备的涂层成粉, 而气相硅真空反应烧结制备的涂层致密且与基底结合好; 单涂层法制备涂层后基底材料致密度高, 而双涂层法制备涂层后基底仍然保持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掺加不同含量糠醛抽出油、红油增塑剂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剂,分析其对SBS改性沥青各性能指标的影响,判断影响SBS改性沥青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含量是提高软化点、弹性恢复的主要因素;糠醛抽出油含量增大则可明显提高其延度指标,且改善SBS改性沥青的离析程度;红油增塑剂含量增大可大幅提高SBS改性沥青的延度指标,但高温性能下降且离析严重,短期老化后指标下降幅度高于同等含量抽出油老化后指标。因此可在SBS含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掺加适当的糠醛抽出油以改善SBS改性沥青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陈建海  丁旭  周元康  李屹  杨绿 《纳米科技》2010,(3):31-33,37
为使坡缕石矿零维纳米化和表面改性取得理想的效果,对坡缕石粒子进行热处理后在QM-4H球磨机上使用干-湿法制备出零维纳米坡缕石,并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用TEM对坡缕石纳米粒子尺寸及改性效果进行表征,考察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对含矿物水较多的坡缕石矿纳米化和表面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热处理后的坡缕石使用干-湿式球磨法制备可以获得较高的纳米化程度,经表面改性后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仅通过单向拉伸实验无法准确表征金属板材在弯曲成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的问题,研究通过弯曲实验获取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方法 对高强钢DP980展开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主要通过弯曲实验对材料弯曲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弯矩曲率进行测试,将得到的弯矩曲率转化为应力-应变.分别将弯曲和拉伸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导入到三点弯和辊弯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型实验装置对管道相连的粉尘操作设备中粉尘爆炸的火焰和压力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装置由两个通过管道连接的不同体积容器构成,爆炸从一个容器中通过管道传播到另一个容器中。在不同的初始湍流度条件下进行粉尘爆炸实验,测试不同位置的火焰和压力信号。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湍流度的增大,爆炸的猛烈程度增强,火焰和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加快,初始湍流作为影响粉尘爆炸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粉尘爆炸的安全防护和设计时必须考虑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镀Al膜,利用XRD和SEM研究了镀Al 微珠的相结构和形貌。将镀Al微珠、未镀Al微珠与高分子粘合剂混合制得人工介质材料,利用网络分析仪测定其在8.2~12.4 GHz频率范围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可在玻璃微珠表面包覆金属Al膜,Al膜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好。在镀铝微珠加入量相同的情况下,玻璃微珠表面铝膜越厚,则人工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大。在Al膜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镀Al微珠加入量越多,则人工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大。所制备的人工介质材料介电损耗小于30.02,密度小于0.8g/cm。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uses an in vitro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collagen and vitamins in regulating the deposition of hydroxyapatite layer on the pure titanium surface. Titanium implants were coated with a hydroxyapatite layer under biomimetic conditions by using a supersaturated calcification solution (SCS), modified by adding vitamins A and D3, and collagen. The hydroxyapatite deposits on titanium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oupled with X-ray analysis (EDX),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shown that hydroxyapatite coatings were produced in vitro under vitamins and collagen influ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