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排污对下游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紧缺,平原河道干涸,一些常年排污的城市河流得不到充分稀释,严重地影响了沿岸地下水水质,根据石家庄市Jiao河排污及时对两岸地下水质的实际监测资料,揭示了城市排污对下游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深圳河支流新洲河属雨源型河流,因污染而采取全线截排污水整治.在上游河道内利用生物飘带技术处理低浓度污水,处理达标后,作为河流生态水源.在中游将截排污水引入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作为河道补水.下游利用射流清淤配合利用天文大潮进行水体交换,达到消除黑臭水体,维持河道水景观的目的.介绍新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漕河是白洋淀入淀九河之一,其大册营至西庄段位于保定市区西北,因上游大量造纸及城镇污水排放成为污水河,污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流向白洋淀,成为保定市区最大的水环境问题.通过运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对河流水质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及漕河河流自净化分析的结果表明漕河河水流往下游时,有机物的污染趋于减缓,对白洋淀的水质未造成严重影响;总汞及氮可能对沿岸地下水和白洋淀水质有一定影响,应控制水质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深圳河流域由于早期环境保护和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落后于城市化高速推进,曾有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便排入河道,使河水水质受到污染,河道生态环境恶化。其中,河道黑臭带来的负面影响最为直接。特别是在炎热的夏日,河水浑浊不堪,河道内散发恶臭,甚至影响到部分河段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改善河道恶臭成为深圳河环境治理首要面对的迫切问题。目前可应用污染河道治理技术有多种,有的主要作用于污染河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道治理和生态恢复,围绕傍河取水时河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以北运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为依托,选取粉细砂为主的一段河道,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傍河取水时对激发河水入渗能力和对地下水的的影响。一方面分析和验证了研究区用镜像法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的适用性,另一方面预测了研究区傍河取水距离 50m、100m、150m时对河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井傍河越远,激发河水入渗的能力越弱,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越大,研究区傍河距离 150m时对河水的影响微乎其微,取水量主要来源于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环境问题主要包括3方面:①过量抽取地下水或对地下水系统认识管理不善导致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沙漠化等;②地下水污染,包括天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地下水的污染,各种污染质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机制,含水层对污染的敏感性评价指标和分区,以及监测、评价、预防和修复技术等问题;③生态水文地质学问题,如河流出山口河水被渠系引走,下游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引起下游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以马莲河流域下游为例,应用氡同位素222Rn示踪方法分析了不同水体222Rn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并利用氡同位素梯度指示河水和地下水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马莲河下游不同水体222Rn活度差异较大,表现为白垩系地下水>黄土地下水>第四系地下水>河水。岩性是控制地下水中222Rn活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构造和氧化还原条件对其也有影响,河水222Rn活度主要受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马莲河下游各段222Rn同位素梯度分布表明R02—R03,R03—R04,R13—R14段地下水大量补给河水,其他区段地下水无补给或补给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以皮山河为例,依据地下水数值模型,研究在沙漠区修建河道、在河上筑坝蓄滞洪水的洪水资源化方式的成效。结果表明,当河水位升高0.5 m时,可储存洪水42.38万m3/a;当河水位升高1 m时,可储存洪水343.74万m3/a。可见,以修建河道、河上筑坝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皮山河下游沙漠区洪水利用率,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紧缺,平原河道干涸,一些常年排污的城市河流得不到充分稀释,严重地影响了沿岸地下水水质。根据石家庄市氵交河排污及对两岸地下水质的实际监测资料,揭示了城市排污对下游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青木河水源源头为三叠系灰岩岩溶地下水;同时有温泉水汇入,途经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时,水质受到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影响显著.选取自青木河上游到下游受不同人类活动影响的11个水样点,通过对青木河水化学特征的初步分析后发现:①河源岩溶地下水中K+、Zn、Fe、Mn、Cr的含量从上游往下游(至工农水库)增加;在有温泉水汇入的河流段,Ca2+、Mg2+、SO2-4等离子含量以及EC(电导)都明显增加;HCO-3和H+浓度却降低.青木河的河水水化学特征受到当地温泉水的强烈影响,Ca2+和SO2-4两个指标最为明显.②青木河受到9号温泉游泳池水汇入的影响,在8号骝公桥有Fe污染,还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Mn污染.③可以初步认为青木河没有Cu、Pb、As、Cr、Zn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1.
干旱典型区焉耆盆地的农业灌溉可持续发展,受制于开都河河水以及开都河流域地下水的有效利用。在总结河道渗透补给地下水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河道水量平衡法对开都河枯水期河道渗透补给地下水量做了分析,得出该河流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补排量。以期对焉耆盆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灌溉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分析窟野河(陕西段)主流与其支流水质、主流与附近地下水水质,探讨了窟野河(陕西段)沿途排污问题和河水水质变化的原因。认为窟野河(陕西段)河水水质变化与支流水汇入、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有关,而沿途各种污水的汇入是窟野河河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19,(12)
<正>一、滁州市主要河道河口防洪现状1.滁州市河流水系概况滁州市位于江淮之间,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水系有滁河水系;淮河流域有淮河水系、池河水系、窑河水系及淮河入江水道。根据统计,现状滁河水系有主要支流河道约15条,其中较大的河道有来河、清流河、襄河;淮河水系主要支流河道有濠河、小溪河、板桥河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黄河下游河流影响带3条监测剖面的监测数据,结合环境地质调查及两个时段的环境地质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环境的整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避免了下游河道断流,黄河径流量趋于稳定,下游灌区得以安全运行和发展,各灌区实灌面积得到稳定和扩大,下游地下水调蓄功能增强,傍河水源地主要补给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大浦河穿越连云港市主城区,是连云港市区最重要的排水河道,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河道长期受纳城市污水,河流水质较差,水环境改善压力大。本文针对大浦河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了水质超标原因,提出了大浦河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相关对策,旨在为大浦河及同类型主城区纳污河流水环境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排污河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石家庄排污河道河为例,进行了河道污水对沿岸地下水污染机理的专题研究,通过此次研究,找出了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规律,确定了河道污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范围,为防潮、治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田仙言  李玮  张少峰  张杰  周永强 《治淮》2011,(12):89-90
黄垒河是威海市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之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及用水量的增大,一些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本文根据威海市水文水资源监测局连续10年对黄垒河流域地表水质监测资料,评价分析了黄垒河水质状况及趋势变化,提出了黄垒河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河流都是塑造地貌的能手,中南阿拉斯加的水系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研究阿拉斯加中南部的河流及其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南阿拉斯加的地貌特征。在梳理主要河系、河流作用以及河流流量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对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区的主要河流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1由于气候凉爽、水量丰沛、大山环绕,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区发育了成千上万道河流水系。主要有科珀河(铜河)水系、苏西特纳河水系、马塔努斯卡河水系、克尼克河水系、基奈河水系、库克湾、威廉王子湾、阿拉斯加海湾沿海诸河水系、育空河水系,以及卡斯科奎姆河水系等;2通过河流沉积作用形成了洪积平原、蜿蜒型河道、辫状河道和河口三角洲;3通过河流侵蚀作用形成阶梯侵蚀、峡谷和瀑布;4在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区,大多数河流在冬季流量极小,而当春末融雪时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秃尾河水沙冲淤特征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秃尾河水沙冲淤特性;并考虑流域内的相关项目,对秃尾河水沙特征及河道冲淤变化做出了预测。研究表明:秃尾河基流主要来源于上中游风沙区,洪水主要来源于下游黄土丘陵区,水量丰沛,季节分配均匀且年际变化小;河道上游呈淤积状态,下游洪水期会发生明显冲刷但总体冲淤平衡;并认为秃尾河将出现流域产水减少,河道调整等变化。  相似文献   

20.
傍河水源地是我国北方城市,工矿企业集中供水的一种常见模式。傍河抽水驱动下,随着抽水强度的增大,河流与地下水会由具有统一浸润曲线向"脱节"演化,尤其在枯水季节或干旱地区,河道径流量较少,常见地下水与河流脱节现象。河流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质随水体迁移过程中就会污染地下水及水源,本文研究不同河流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下的溶质在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在稳定水动力场条件下,以NaCl为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