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级配对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论文在已知矿料混合料级配情况下,分别计算贝雷参数,运用贝雷方法对不同级配的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进行分析,并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贝雷法是评价优选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有效方法,论文的研究对选定合理Superpave混合料的级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健 《山西建筑》2007,33(31):163-164
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不同级配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集料级配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间断级配对聚酯纤维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对3种不同级配的聚酯纤维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聚丙烯纤维橡胶沥青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4.
橡胶沥青薄层罩面技术是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一项合理选择。级配类型对橡胶沥青薄层罩面的路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不同级配类型的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性能试验研究与评价,发现了级配类型对混合料不同性能的影响规律。级配类型影响混合料空隙率,而空隙率会显著影响混合料的稳定度、动稳定度、小梁弯曲和抗滑性能指标,因此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应当首先关注空隙率这一指标。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应结合薄层罩面项目本身特点,包括气候环境、交通荷载、预算情况等选择适合的级配类型。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沥青性能和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软化点、不同针入度的沥青或掺天然岩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并使用最佳理想级配曲线优化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采用级配偏粗,软化点高、低针入度的沥青或掺天然岩沥青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能够显著提高动稳定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择推荐的级配范围的上、中、下限三种级配,对其进行马歇尔试验、空隙率、等混合料性能试验,分析级配选择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级配从上限到下限空隙率、间隙率、渗水系数、稳定度、动稳定度增大;毛体积密度、残余稳定度减小;沥青混合料级配上限虽然密实,但矿料间隙率不符合技术要求;下限空隙率偏大、渗水不符合要求一般不能采用;中限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旭  杨群 《山西建筑》2010,36(4):186-187
通过对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研究了不同级配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和易性、强度等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据此对其级配做了优化选择,最后指出了级配关键点的控制范围,对不同环境下的级配设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工程质量》2017,(2):84-88
空隙率不仅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也是施工中控制和检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选择改进型SMA-10和OGFC-10、美国TYPE-B超薄层级配和常用型AC-13级配,在最佳油石比下通过控制压实功改变其空隙率制备橡胶沥青混合料,对其进行常规车辙试验,研究空隙率对各级配类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隙率的变化对车辙深度、相对变形速率及动稳定度均有明显影响,其空隙率与动稳定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并有较高的优度;不同级配类型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下存在一个最合理的空隙率能使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达到最好。对工程中应用不同级配类型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永发 《福建建材》2023,(10):10-13+36
依托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地铁5号线车站周边道路永久恢复工程项目,运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度和高温稳定度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随着SBS改性剂加入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趋势;在相同SBS改性剂加入量条件下,级配上限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最大,级配中值的次之,级配下限的最小;不同级配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均呈分段式增加的趋势,SBS改性剂的加入量越大,不同级配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差异越大;不同级配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车辙深度、相对变形率随SBS改性剂加入量的增加分别呈分段线性增加、二次函数、分段线性单调递减及单调递增的变化规律;SBS改性剂加入量>4%时,动稳定度>2800次/mm;SBS改性剂加入量为6%时,车辙深度最小;SBS改性剂加入量为4%时,相对变形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
童姝娟 《市政技术》2014,(5):141-144
大量试验数据及路面工程状况显示,不同的级配对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影响极大,因此,针对AC-13型沥青混合料,在规定范围内采用粗、中、细不同级配验证其各项性能指标,并结合环境影响性能等因素,总结出适合多雨水、水损害较严重地域的特殊级配WAC-13。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两种中粒式级配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得出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干拌时间、拌和温度、拌和时间、成型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马歇尔试件成型试验的参数;将两种不同级配四种不同PR添加剂剂量交叉试验,可知加入PR添加剂的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要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纤维长度和掺量组合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在AC-20沥青混合料中掺入由3种长度组成的5种掺量组合的短切玄武岩纤维(即级配玄武岩纤维)。分别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5种级配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级配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一步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第Ⅳ种级配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增强效果较优,3种长度复掺的纤维连续级配时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3.
杨军  王彬  黄冰释  跃辉 《国外建材科技》2012,33(1):39-41,45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工程师关注的焦点。该文引用灰色关联法,通过分析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的技术指标,计算其离散度,从而得到不同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对路用性能主要的影响。结果表明,SMA-13级配高温性能最优;AK-13级配低温性能最优;Sup-12.5级配水稳定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逐级堆积密度试验结果得到不同集料的最佳比例;通过分形理论对集料的7种不同颗粒级配进行分析;然后对这些不同级配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结果得到级配对混合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不同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采用单轴贯入法对混合料进行抗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对混合料的抗剪性能影响显著。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细级配混合料的抗剪性能优于粗级配混合料;随着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迅速降低。而对于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SAC),其抗剪强度则随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从抗剪角度来说,悬浮密实的AC系列混合料适合采用小粒径,而骨架密实的SAC系列混合料则适合采用大粒径。同时试验结果还显示SBS改性沥青能有效的改善混合料的抗剪性能。据此,可以更加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应力控制模式疲劳试验,探讨了泡沫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疲劳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泡沫沥青、水泥和级配组成对该混合料疲劳特性的作用,比较了泡沫沥青稳定新集料混合料与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热拌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泡沫沥青和水泥对泡沫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细级配组成有助于提高该类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泡沫沥青稳定新集料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不低于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但是略低于同级配类型热拌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7.
马晓红 《山西建筑》2012,38(27):130-132
以AC-16混合料的3种级配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了3种级配在不同SBS改性剂掺量下的高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BS改性剂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DS会明显增大,车辙深度RD会明显减小;较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明显高于较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  相似文献   

18.
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采用AC-13和AC-25两种级配,对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E-WMA)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并与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votherm温拌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等方面与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当,冰稳定性稍逊,而疲劳性能则明显占优.  相似文献   

19.
冷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及最佳级配的确定有利于指导路面养护施工。选用SMA-10、Novachip Type B与UTAC-10三种级配,应用标准马歇尔试验,能够测出三种级配的稳定度、饱和度和空隙率等指标,确定冷拌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最佳级配;应用修正马歇尔方法,能够得到三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对于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高温稳定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2种沥青、3种级配共计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的室内车辙试验,测定了不同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为最大公称粒径、软化点、粉胶比、空隙率、0.075 mm集料通过率、针入度、油石比、沥青饱和度和4.75 mm集料通过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