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北盆地东台拗陷重力资料解释,郑源来等苏北盆地东台拗陷的布格重力异常是中生界与上覆地层的界面和中生界与古生界地层界面的叠加结果。所以在利用这些重力资料计算主密度界面的埋藏深度时,不是采用统一的界面密度差,而是按地层沉积状况将本区分成五个区块,使用不同的密度差。首先将第一密度层(中生界以上地层)的密度补成和第二密度层(即中生界地层)相等的  相似文献   

2.
沉积盆地中沉积物密度与深度的变化关系为一双曲线。具有密度对称分布的二维垂直棱形和对称梯形的重力异常表达式是相似的。利用这些表达式可对变密度的沉积盆地作反演。首先,把盆地看作是一组互相毗连的棱柱。根据具有双曲线密度差的无限大的板的重力异常,从中心处的重力异常可估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沉积层的分界面深度,提出一种密度与深度呈双曲线递降的解释方法。使用无限板物体重力公式与双曲线密度对比法,计算每一重力测站下方沉积岩分界面的近似深度。根据这个深度值,用多边形代替沉积基底分界面,使用Visweswara Rao等提出的公式计算重力异常,用Bott的程序修正深度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沉积层的分界面深度,提出了一种密度与深度呈双曲线递降的解释方法。使用无限板物体重力公式与双曲线密度对比法,计算每一重力测站下方沉积岩分界面的近似深度。根据这个深度值,用多边形代替沉积基底分界面,使用Visweswara Rao等(1994)提出的公式计算重力异常,用Bott(1960)的程序修正深度值。  相似文献   

5.
敦煌盆地整体叠置于塔里木板块东部的敦煌地块上,其油气勘探与研究程度很低,研究敦煌盆地的盆地结构,包括断裂展布、构造格局及基底埋深等,可为进一步勘探综合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在对研究区野外露头岩石物性资料、钻测井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总结了岩石、地层密度与电性变化规律。采用层状模型延拓技术消除地形引起的电性畸变效应,使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更为精确。采用水平总梯度技术对敦煌盆地的重力资料提取了重力线性梯级带,以此强化盆内断层的线性特征。采用Parker反演法对基底深度进行反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敦煌盆地发育3套密度层和电性层,盆内区域断裂控制了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五墩凹陷基底埋深最大,为最有利的沉积中心。  相似文献   

6.
重力异常多层界面反演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异常通常是地面至深部所有密度界面的综合反应。不同深度、规模、幅度、密度的界面引起的异常形态不同。-般来说,范围小、变化快,即所谓的“尖、陡、窄、小”的异常是由浅层密度界面产生的;而范围大、变化慢,即所谓的“平、缓、宽、大”的异常是由深层密度界面产生的。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异常。因此,在反演过程中,就应考虑重力异常的这种特性,即用浅层密度界面来补偿(或拟合)“尖、陡、窄、小”的异常;而用深层密度界面来补偿(或拟合)“平、缓、宽、大”的异常。此外,在-个沉积盆地中,-般来说不存在-个统-的、稳定的引起异常的主要密度界面,而这-点恰好是单层界面反演的假设前提。鉴于上述原因,现在人们均以多层界面模型代替单-界面模型进行反演,以使结果更真实地反映沉积盆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22(3):360-362
酒东盆地重力资料解释,杨琦兰在酒东盆地使用PGM系统对1:10万比例尺的重力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用地形相关计算盆地区域重力异常、多边形正演校正盆地岩性、变密度迭代法计算盆地基岩埋藏深度、级数展开法计算重力局部异常)。结合地震、钻井、地质资料对酒东盆地基地结构推断解释,区域构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1.文1井一元山子剩余重力等值线梯度带;2.酒泉一营尔剩余重力负异常带;3.北部基岩潜伏隆起区。  相似文献   

8.
重力,地震联合反演基岩密度及综合解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重力布格异常主要由区域场、沉积岩异常及基岩岩性异常组成,利用地形相关法可以计算重力异常区域场;根据地震资料提供的密度界面模型,利用组合方柱体模型进行正演剥离可以计算沉积岩异常;其剩余场可以认为是由于基岩岩性变化所引起。对剩余场线性反演,利用奇异性分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便得到基岩岩石密度分布资料,再结合航磁、MT、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文中以Y盆地为例,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该盆地的基底结构。  相似文献   

9.
前言近年来,由于建立象沉积盆地这样更逼真的地球物理构造模型的需要,在重力反演中变密度差的应用显得愈来愈重要。目前论及的几种方法是以空间域或频率域中密度呈线性形式、平方形式或指数形式的变化为基础的,可参见Granser(1987),Chai和Hinze(1988),Reamer和Ferguson(1989)以及Rao等人(1990)的文章。Guspi(1990)则将多项式密度一深度函数用于空间域二维多边形的重力异常反演。  相似文献   

10.
正确划才重力异常是重力资料解释的重要前提。本文详细讨论了划分重力异常的最适滤波方法,特别是维纳滤波相关半径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给出了维纳滤波的权系数和频率特征的相关半径、异常平均报幅表达式。应用这一原理和方法,对几种简单组合模型的理论重力异常进行了实际计算。通过计算发现,在对重力异常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较为准确地评估出不同类型异常的相关半径和平均振幅,然后应用维纳滤波相关半径法可以比较理想地解决重力异常划分问题。文中应用本文所述方法对中国北部D区的实测布伽重力异常进行了划分,所得到的有效基底异常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山间沉积盆地基底的构造形态,而局都异常较好地反映出该盆地的局部微起伏。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Eastern Xinjiang, a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Through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in the study area, th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magnetic anomaly by reduction to the pole were separated. Th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across multiple scales were extracted;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regional gravity anomaly and the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at different scales were calculated. Finally, the features of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s,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origins of these region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ional negative gravity anomaly in the Turpan-Hami basin and the Santanghu basin was mainly caused by Cenozoic and Mesozoic strata; the regional positive magnetic anomaly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regional positiv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resulted from the crust and the mantle substanc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Junggar basin. While the regional positive gravity anomaly was mainly caused by Pre-Mesozoic strata, and the regional negative magnetic anomaly by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intermediate acid rocks in the Bogeda-Harlike folded zone and the Jueluotage anticlinorium. The regional negativ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active zone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were mainly caused by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 and intermediate acid rocks.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卫星重力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力场理论,利用最新的全球重力场模型(GGM02C)计算了中国西部各阶卫星重力异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卫星重力异常中可以看出,中国西部分为新疆和青藏两个大的异常区。主要讨论新疆塔里木重力低带和天山重力高带及天山重力低带;塔里木盆地以北纬40°为界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异常区域,并根据卫星重力异常揭示了塔里木存在南北向构造,讨论了形成南北向构造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3.
密度随深度变化的二度体重力正演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岩的密度是随深度而变的,用重力资料研究盆地及其内部构造时必须考虑变密度的情况。本文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表示成任意次多项式函数,推导出了计算任意和规则开头二度变密度体重力异常的通用解析公式。通过对有关理论模型的计算,与其它已知方法对比表明,本文方法和公式正确、适合性强。  相似文献   

14.
间接地形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黄土高原区具有双层结构复杂地形1:10万重力测量的地形影响问题而提出了"间接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是一个综合处理过程,它包括:1.将原始的重力异常计算成自由空间重力异常;2.用三角级数法把起伏地形面上的重力异常换算成某一高度平面上的重力异常,即"曲化平";3.用频域正演公式G(u,v)=2πfe-kz计算和消除层状起伏地形质量的重力效应;4.用回归分析方法消除地形校正的残差。该方法在进行传统地形校正的同时,还能方便地解决多层结构地形的校正问题,消除中间层密度取得不准和中间层密度横向变化引起的地形校正残差问题。理论模型的试算表明方法有较高的精度。通过工区近7000km2内4974个点的实际资料处理,得到了清晰的异常形态,收到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渭河盆地前寒武系变质基底深度反演对于盆地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于基底深度认识不足。盆地内各沉积层密度随深度变化且横向上亦有差异,因此采用常密度模式的重力反演不能准确得到盆地基底深度。本文根据渭河盆地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解释结果,结合不同构造单元内各地层密度,在不同水平位置利用6种密度-深度函数拟合实际地层密度。不同函数拟合误差统计结果表明,指数变密度函数更符合渭河盆地沉积层密度变化规律。利用不同位置的指数变密度函数中地表密度差及密度随深度的变化系数进行插值,进而得到了全区的地表密度差及密度随深度变化因子,据此建立了渭河盆地及邻区三维密度模型,并利用该变密度模型反演了前寒武系结晶基底深度。与常密度模式重力反演结果对比表明,三维变密度反演结果更加准确,能为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该方法亦可为解决类似地质-地球物理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板桥油田板桥油层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板桥油田板桥油层沉积时期是黄骅坳陷断陷活动最强时期,湖盆迅速扩张使得盆地可容空间远大于沉积物补给,在油田的北区、中区形成了典型的深水重力流水道沉积,而南区受古地貌控制发育浅水滩坝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及测井相研究,在该区共识别出8种沉积微相。其中,重力流水道包括主水道、分支水道、水道侧翼和水道漫溢微相,滩坝沉积包括坝主体、坝侧缘、内缘滩和外缘滩微相。受湖盆扩张、沉积物源、古地貌及古气候等多种条件控制,垂向上沉积规模逐渐减小。沉积末期重力流水道仅在北区发育,弯曲分叉现象明显;南区滩坝沉积消亡。该区沉积特征及演化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CCL-SZ地区存在四个密度界面。浅层(白垩系)密度以纵向变化为主,深层(侏罗系,基底)以横向变化为主。故此区的重力资料的解释应采用多层密度界面的反演方法。本文充分利用了地震、钻井、磁力和重力资料,对该欧的多层密度界面进行了综合解释。首先用维纳滤波方法成功地提取了侏罗系和基底的重力异常,然后利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剖面拟合计算,进而将剖面和平面的反演结果结合起来,反演出侏罗系和基底界面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重力数据处理在油气勘探和基础地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重力场的分离是关键环节之一。基于系统剖析插值切割法基本原理,证明了插值切割法的切割算子仅考虑了局部异常与区域异常弯曲方向相同的叠合情形,不适于复杂的实际地下地质情况。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插值切割法存在上述问题。因此,从全面考虑局部异常与区域异常的叠合关系的类型出发,制定了切割算子的补偿方案,提出了基于异常约束条件的插值切割法(约束插值切割法)。与插值切割法和小波多尺度分解法相比,约束插值切割法得到的局部异常与理论局部异常具有最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与插值切割法相比对局部异常的改善率达48%,优化效果明显。基于前人提出的切割半径与异常体埋藏深度近似相等的层切割思想,对中国陆域及周边区域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离,获取了72~76km参考深度层介质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在准噶尔盆地、喜马拉雅地块等局部地区的修正率达50%以上,展现了该层位更真实、可靠的重力异常值信息,为上地幔顶部构造特征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选取南海万安盆地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分离出的新生界沉积层重力异常与地震剖面显示的基底起伏特征基本一致,可用于基底深度变化的反演研究。研究表明,约束插值切割法实现了对插值切割法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