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顺托果勒西区块的激发和接收条件都比较差,结合地震勘探采集试验,利用塔里木沙漠区潜水面比较稳定和虚反射比较强的特点,讨论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井深,使产生的地震波能量强而且频带宽;同时,针对该地区的条件,对单井激发、组合激发以及组合激发的数目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最佳的激发方法。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地表条件复杂,由于地表广泛被黄土覆盖,使得地震激发接收条件极差。本文对该地区使用震采集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焉耆盆地西部,地表主要为岩石裸露区、戈壁区和巨厚低降速带区,接收和激发条件都较差,地下为逆冲推覆带,构造复杂,是地震勘探困难地区。以往在该区进行了多次地震勘探,解决不了推覆带的构造成像问题,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利用射线追踪理论的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采集参数对构造成像的影响,结合试验资料的定量分析,确定激发井深、药量,使地震采集参数更加合理。采集资料经处理,推覆体成像清晰,逆冲断点、断面清楚。  相似文献   

4.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为寻找油气田服务的一种勘探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地质勘探手段。随着全国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已由平原区转向了各种具有复杂地形地物的地区,比如山地丘陵区、砾石区、流沙区、沙漠区等等。这些地区由于近地表的地震地质条件较差,给地震资料采集的激发、接收、组织施工等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钻井成孔和下药问题是激发层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激发深度太浅,会带来很多的干扰波,同时由于强虚反射面效应,地震波不能有效地传播到地下,导致接收到的地震信号能量不够、主频偏低。所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选择合适的钻机、采用合适的钻进技术,确保钻进到最佳的激发岩性,可以带来最好的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测井与遥感技术研究所为主,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研究完成的“复杂地表地震工程遥感技术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于近日通过了专家全面鉴定。项目组研发了4项遥感配套关键技术,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软件,在塔里木、民和、吐鲁番等探区的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技术上实现了“四优选”:①优选测线位置。实现了复杂探区地震采集部署设计由人工定性到自动定量的转变,使测线部署更科学、高效。②优选激发点位。利用遥感专题信息评价激发条件,实现了复杂地表区最佳激发条件的自动优选,能有效提高单炮资料信噪比。③优选接收点位。利用遥感专题信息评价接收组合的接收条件和展开能力,实现了接收条件的预评价与接收位置自动设计。④优选近地表调查点位。初步形成了优选近地表调查控制点方法和利用多光谱遥感信息辅助近地表低降速带预测方法。应用中体现出了“四提高”:①提高资料品质。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实现了地质、物探专家们在高难度山区的勘探设计方案,激发、接收效果的明显提高,使地震剖面品质获得较大幅度提高。②提高可实施性。塔里木盆地秋立塔格地区、青海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密林区过去都是典型的勘探禁区,获...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西部逆冲推覆带二维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焉耆盆地西部,地表主要为岩石裸露区、戈壁区和巨厚低降速带区,接收和激发条件都较差,地下为逆冲推覆带,构造复杂,是地震勘探困难地区。以往在该区进行了多次地震勘探,解决不了推覆带的构造成像问题,本次二维地震勘探利用射线追踪理论的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采集参数对构造成像的影响,结合试验资料的定量分析,确定激发井深、药量,使地震采集参数更加合理。采集资料经处理,推覆体成像清晰。逆冲断点、断面清楚。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其地表巨厚的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卵石覆盖层,严重制约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提升,陆相深层与海相地层勘探难以取得突破。针对该区特殊的地表地震地质条件,以激发、接收两个环节为主要对象,开展了采集技术的研究。①在川西砂砾卵石覆盖区通过成井技术的攻关实现了深井、潜水面以下激发;②通过对炸药类型、激发药量、检波器类型、检波器组合及检波器埋置方式的试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低阻抗炸药、饱和激发“的激发技术和“低自然频率检波器、宽频带接收“的接收技术。采用以上技术,在川西砂砾卵石覆盖区获得的采集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均较老资料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受松散砂砾卵石层的吸收和衰减作用,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受到制约。为此提出了建议:开展“深接收井、潜水面埋置检波器“方法的试验和研究;开展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的应用进行提高横向与纵向分辨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大北地区激发药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学强 《石油物探》2007,46(1):81-89
在塔里木盆地以往的地震数据采集中,对激发药量的确定缺乏具有理论指导的科学选择方法,从资料品质这一角度出发,往往会选择较大的药量。为此,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的三维勘探中,从理论和试验上对激发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首先,对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仪器接收系统对信号的可记录性,给出了这些因素对激发子波能量的要求;然后,根据爆破工程理论,讨论了不同围岩和激发药量对激发子波的影响;最后,在野外进行了针对性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激发药量的选择原则,即①衰减后的目的层反射波振幅应满足仪器接收系统对信号的可记录范围;②目的层的反射波能量要远远大于勘探区的环境噪声;③不同的激发岩性采用不同的激发药量,以保证整个勘探区域地震子波振幅相对一致。根据该原则,分别对大北地区的戈壁砾石区、砂泥岩出露区和西域组砾岩出露区的激发药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选择,获得了较好的激发效果,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弯线地震勘探可以避开各种障碍物、因地制宜地优选激发与接收条件以提高采集资料品质,在复杂地区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①黄土塬区采用弯线地震勘探技术,沿沟谷布设炮、检点,避开巨厚黄土层对地震波激发和接收的影响;②在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互出露地区,采用弯线避开裸露灰岩而选择在碎屑岩中进行激发、接收;③采用弯线布设可避开村镇、悬崖、水库等大型地表障碍物,有利于落实构造和施工安全;④弯线地震施工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炮、检点分布,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勘探成本。但另一方面,弯线施工中炮检中点分散,对共面元道的可叠加性和剖面的可信度构成威胁。本文从满足弯线共中心点面元叠加的时间、空间条件出发,从采集和处理两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的具体方法,以便在充分发挥弯线地震勘探优点的同时,保证成果剖面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火成岩地区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二连盆地内许多地区的地表有大量火成岩分布.这些速度高、形状不规则的火成岩,极大地影响了地震勘探的施工效率和资料质量,制约了对下伏油气藏的认识。通过地表露头调查和小折射表层结构调查,基本了解了朝克乌拉凹陷和塔南凹陷的火成岩分布范围、岩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度等参数,研究了影响资料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可控震源为主、井炮为辅的激发方式.通过选取最佳的激发岩性、增加可控震源的振动次数和扫描长度、加密炮点等措施,改善了火成岩区的资料质量,新采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得到了明显改善,资料模糊区的范围减小.火成岩体的轮廓清楚.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强  翟庆龙  万从礼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3):231-233,237
许多裂谷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中分布有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综合运用东营凹陷沙三段火成岩成分、结构、构造、蚀变特征和K-Ar同位素等分析资料,结合研究区的构造地质特征,确定了火成岩成因类型以及它们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以滨南和纯西地区为例,建立了烃源岩沉积环境中水下喷溢、烃源岩埋藏过程中浅层侵入的两种火成活动模式。探讨了两种火山活动形式对烃源岩形成、生烃演化和排烃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气藏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黄岩 7 1及 14 1油气藏的油、气不同源 ,并且具有多期成藏与垂向运移特征。油气藏地球化学运移参数特征 ,以及流体相态与烃源岩的关系表明 ,黄岩7 1及 14 1油气藏为近源成藏 ,烃源岩对平面上油气的相态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综合油气藏地质特征和流体PVT测试结果 ,推测黄岩 7 1及 14 1油气藏可能为次生凝析气藏 ,其圈闭中先聚集了石油 ,而后随着烃源岩进一步演化 ,大量天然气不断形成并被连续充注到圈闭之中 ,从而导致油藏气侵而形成次生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东营,惠民凹陷与火成岩相关油气藏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法以东营、惠民凹陷已知油气藏为例,以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为依据,探讨与火成岩相关的油气藏成因。目的为该区勘探开发与火成岩相关的油气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火成岩作为源岩可成为壳源CO2气成藏的直接源岩,也可成为岩石化学CO2气成藏和以侵入岩热源作用排烃形成油藏的间接源岩;作为储集岩可形成火成岩原生油藏、残留油藏和次生油藏;作为盖、堵层又可形成大油田、稀油油藏和岩性油藏。结论火成岩作为源岩、储集层和盖层能形成许多与它相关的特殊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源层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张水昌 《石油学报》2000,21(6):23-2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地层的沉积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以及测井地质学等的综合研究,发现在满加尔凹陷南北斜坡带及柯坪露头区发育的中上奥陶统泥灰岩、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TOC 0.5%~5.54%)、有机成熟度适中(VRE 0.8%~1.3%)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分布。这套源岩的发育主要受上升洋流引起的高有机生产力带的控制,其生烃母质的构成具有浮游和底栖植物双重性。根据三芳甲藻甾烷和24-降胆甾烷等具有特殊生源和时代意义的生物标志物的油-岩对比分析和生烃史分析结果,证实目前在台盆区发现的工业性油流主要来源于这套地层。  相似文献   

16.
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油气富集规律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牛嘉玉  李峰 《石油学报》2000,21(2):9-13
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渤海湾盆地滩海地区虽然目前的勘探程度仍很低,但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却均有较大的突破。依据盆地自第三纪古新世以来,沉积和沉降中心由陆地周缘向海域中心的逐步迁移特征,并从含油气体系的角度,结合已知含油气区带,探讨滩海地区所处的有利石油地质位置和含油气特征。滩海地区正处于Es4—Es3和Es1—Ed两大套生烃岩系的叠置复合区。同时具备陆上的Es3和Es1以及海上的Ng和Nm等多套区域盖层。两大套烃源岩供油期长(Ed—Q),形成Ar至Nm多套含油气层系。油气非常富集。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它既可以作为油气的储层和源岩。也可以作为油气的盖层或遮挡体。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相和斜坡相之中,其中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坡折带的生物碎屑滩和砂屑滩、局限台地的自云岩坪是主要的储集相带。潜山溶孔溶洞型自云岩、石灰岩及礁滩复合体中的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礁灰岩以及潮坪自云岩是主要的储集岩。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都发育有较好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根据油气的分布与聚集特点,对碳酸盐岩油气藏作了分类。论述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前景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世洼陷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新采集的长电缆地震资料及地质、测井和地化资料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在始新世文昌期由一系列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组成,断裂对文昌组沉积的控制作用明显,但晚期白云凹陷的持续沉降以及巨厚的渐新统-中新统地层沉积,掩盖了早期半地堑的形态.断陷期的半地堑控制了湖相烃源岩的分布,对这些半地堑的进一步分析有利于厘清文昌组烃源岩的分布及促进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地区海相油气成藏物质基础——优质烃源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海相油气勘探程度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薄弱。通过区域地质、烃源岩形成环境、有机地化和有机岩石学等综合研究,重点探讨了龙门山构造带北段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情况。龙门山北段海相油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好,主要有筇竹寺组、大隆组优质泥质烃源岩和栖霞组、茅口组优质碳酸盐岩烃源岩,而泥盆系烃源岩分布有限,奥陶纪—志留纪缺乏优质烃源岩形成条件。该区经历过大规模油气运移、聚集成藏和后期破坏过程,分析这一过程对川西海相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预测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和川西坳陷深处具有良好的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盆地分析及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了哥伦比亚西努-圣哈辛托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结果表明:西努-圣哈辛托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及新生界沉积盖层;主要烃源岩为上白垩统Cansona组海相页岩、古新统San Cayetano组页岩及渐新统Maralu组页岩,主要储集层为古新统San Cayetano组砂岩、渐新统Cienaga de Oro组砂岩及灰岩、渐新统Pavo组砂岩,上古新统San Cayetano组泥岩、中新统Floresanto组泥岩以及部分不整合面可作为盖层。西努-圣哈辛托盆地内,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地层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