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这个三峡深处的著名庄园,以它的取水地而命名。庄园的名字,亦是水井的名字。1930年,出于防御的需要,李氏的族长将原来在祠堂城墙外的水井,按城墙型用巨大条石围入宗祠以内。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鄂西山地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规律与特征,基于1971-2015年恩施、巴东、来凤、房县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鄂西地区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5年鄂西山地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的升幅最大,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冷事件数逐年减少,极端热事件数逐年增多,突变年份分别为1996和2007年。鄂西山地极端气温事件具有5、18 a等周期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极端气温事件发生频率具有明显交替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能够对鄂西地区防灾减灾,构建极端气温气象灾害的综合防范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唱起《龙船调》,可知这首享誉海内外的美妙民歌来自于湖北省最西部的利川?利川南邻潇湘,西靠蜀渝、北依三峡。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800里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相似文献   

4.
降雨是触发斜坡失稳的重要因素。鄂西山地90%的滑坡是降雨引起的,对埋藏较浅的输气管道威胁巨大,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管道安全,实现管道沿线滑坡的早期预警,降雨和滑坡之间关系的研究极其必要。文章根据历史滑坡和历史气象数据,分别研究了前期累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持续时间(ID)对滑坡的控制,得到了鄂西降雨触发型滑坡的阈值函数,土滑:I=22.14D~(-0.22),岩滑:I=60.07D~(-0.48),其中I是降雨强度,D是降雨持续时间,这一经验降雨阈值将用于以后的预警模型中。  相似文献   

5.
静研 《中华建设》2012,(12):47-49
《龙船调》的发源地,《大水井》剧中的原始背景,这就是柏杨坝镇。它是一个记录土司宗族发迹、繁荣、衰败的地方,也是一个展示土家风韵古建筑的地方。撩开季节更替的幕布,秋以她妩媚的身姿在风中摇曳,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季节的喜怒哀乐。这时,走进柏杨坝镇,走进大水井建筑群,她就好似一幅幅凝固的风景画卷,以庄严的姿态,曼妙的神韵,缓缓地走进我的视野。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境内,是建于明末清初的古老庄园,也是当地李氏家族在此活动空间实体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新邵县干旱死角区土地肥沃、阳光充足、资源丰富,但由于水利基础薄弱,长期处于生产落后,经济贫穷的境况。如何改善这些地方的水利现状,开发水土资源,发展山区经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据湖南省定干旱死角标准(水量不足3000ma/hmZ,天水田面积占现有水田面积50%以上等),新邵县有干旱死角村41个,总人口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5%;天水田676.Zhmz,占水田面积58%,总蓄引进水量280.5万m3。这些村水源奇缺,更无水库和电灌设施。一遇干旱,作物失收,人畜饮水都很困难,人民生活困苦。多年来年人均收入只有75元,远远低于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由于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但人口众多,耕地却较少并且只占到13%左右,由此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而在这种形势的紧张状态下,耕地面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宝贵。由于我国2/3是山地,且人口众多,所以居住面积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开发山地、应用山地面积进行建设则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果从居住的个体观察,山地建筑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依山而观,可以让居住者临近自然,同时也可以提高居住的质量、增加居住的面积。对此,进行开发山地建筑在我国的建设发展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乘船自湖北宜昌港溯江西上,人三峡大坝五级船闸,象爬楼梯一样越过当今世界之冠的宏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便进入了蓄水已深达百米的高峰平湖。迎着数百里长的平湖碧波,观赏着蜀道西江奔来眼底的美景,昔日“三峡滩如竹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的险象已无影无踪。那令人胆寒的“鬼门关”崆岭、牛肝马肺峡、新(青)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击沉过多少船只,吞噬过多少人命,可眼下再也不见它们的狰狞面孔。  相似文献   

9.
郑生民  井涌 《中国水利》2006,(15):56-58
综合分析秦岭在我国自然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论述秦岭山地的水文生态功能,及其“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战略地位。提出秦岭山地是中国南北之间最重要的一条水文分区界线、长江黄河两大水系重要的水源地、保育完整天然森林植被景观、水源涵养、保育生物多样性等五大生态水文功能,其复合生态与环境影响或控制中华文明和历史演进、当代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社会进程的两大战略地位,并提出恢复和重建秦岭山地水文生态系统功能的立体生态化保护性开发模式等五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岳全庆  徐磊  邵玉冰 《人民长江》2015,46(14):45-46
针对红层软岩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以巴东组红层软岩为例,选取泥岩、粉砂岩进行浸水崩解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红层软岩在不同含水率的情况下的崩解性、软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泥岩水理性质与所含的黏土矿物有关,也与含水率的交替变化程度有关。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浸水的岩样,其水理性显现程度较小,而发生干湿交替循环的岩样再浸水后,其水理性就变得极其强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陆续开始建设山地光伏电站,在平原或平缓的丘陵地带的光伏电站设计经验已不满足实际需要,主要分析在山地光伏电站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以使设计单位在设计光伏电站的过程中完善设计,不留设计隐患。  相似文献   

12.
山地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山地城市地形、城市性质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和排水形式。介绍了以巫山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在规划雨水排水系统时,结合山洪防治设置排洪渠,并利用冲沟进行排水,避免山洪进入城区;规划污水排水系统时依据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性质、污水种类以及地形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3.
美丽中国,美在哪里?老外来北京,最感兴趣的是四合院、胡同;世界看中国,最敬仰的是那些民族特色村寨,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歌舞艺术、民俗节庆……因为它们遥远、神秘、稀少、陌生……  相似文献   

14.
与平原型城市相比较,山地城市给水系统在输送相同体积的水时需要更多能耗,且爆管风险和管网漏失率更高。提出在山地城市给水系统中结合供水分区和地形地貌修建高位调节水池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将高位水池改建为深度消毒处理的反应器,在缓冲供水高峰,降低管网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减少给水能耗的基础上,实现供水水质的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实现山地城市供水系统低碳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鄂西利川清江源地区高海拔砾石层的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鄂西清江上游利川地区首次发现多处残留的高海拔河流相砾石层,砾石层均处于清江与长江分水岭地带,经对砾石层特征分析,得出结论:清江上游利川地区曾经发育与NNE向构造线近一致,总体流向南西方向的古水系,砾石层为NNE向古水系所残留的“高阶地”。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砾石层的ESR年龄测定,指示现代清江形成于中更新世以来。高海拔砾石层的发现,对研究清江河谷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山地风电地域的特殊性,使得EPC项目管理过程紧凑,环环相扣。通过对利川安家坝风电场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分别从全过程成本角度的设计优化、统筹风电采购接口与前瞻性的风险管控等方面,对山地风电项目全局性管理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河道山地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山洪、水土流失等严重危害着河道周边公路、铁路、桥梁、大型水利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快速识别已发生的河道山地灾害意义重大,而传统巡检方式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滞后性,迫切需要新方法来替代。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具有局部感知、参数共享、池化等多个特性,相比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具有更强大的特征学习和特征表达能力。在深度学习开源框架下,利用大量河道山地灾害图片数据完成了Caffenet等多个深度模型的训练,并结合迁移学习方法,使河道山地灾害识别准确率最终达到90%以上,为河道山地灾害快速识别、群防群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鄂西建始李家湾长江、清江分水岭处发现残留的中更新世河流相砾石层,砾石层及河谷地貌特征反映其可能为NNE向古水系即"古马水河"所残留的"高阶地",从而指示"古马水河"可能为一条顺NNE向构造线向SW方向流的大河,说明长江水系在不断向南袭夺清江水系,分水岭不断南移。对砾石层两个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728±72 kaBP和789±78 kaBP,属中更新世早期。与长江三峡阶地的年代对比表明砾石层与长江三峡第五级阶地为同时期形成,这可能指示在三峡地区已不存在多级夷平面,目前所存在的剥夷面可能形成于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19.
朱健  刁树广 《红水河》2016,(3):81-83
山地风电场升压站的综合楼是风电场值守人员的主要工作和生活场所,使用上的舒适方便与否,直接影响到值守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笔者总结部分广西山地风电场综合楼设计上容易忽视或考虑欠周到的几个问题,分析其影响,提出应对的建议措施,为后续山地风电场建设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