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具有速度快、直接成膜等优点。该膜对其模板分子具有极好的结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分子印迹膜兼具分子印迹与膜技术的优点,近年来已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对分子印迹技术及分子印迹膜进行了简介,继而重点对分子印迹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相转化法、表面修饰法和电化学聚合法等进行了评述,对现有分子印迹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分子印迹膜在手性物质拆分、固相萃取、农药残留检测及仿生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恒电压沉积法将纳米金属镍沉积于石墨电极表面, 经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原位生长出碳纳米管(CNTs), 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在CNTs表面原位聚合聚苯胺, 从而获得化学修饰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电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 并研究CNTs与PNAI复合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检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的CNTs都能均匀地生长在石墨电极表面, 纳米中空管状结构都保持完好; PANI均匀地包覆在CNTs管壁上, 复合材料呈现出典型的三维网状结构。所制备的CNTs/PANI修饰电极对A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 其中管径较小CNTs的修饰电极对AA的电化学响应更强: 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6~4.5×10-4 mol/L, 检出限为1.0×10-7 mol/L (S/N = 3)。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旭红  涂伟萍 《材料导报》2007,21(12):52-55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分子识别效率高且便于控制粒径大小和功能设计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溶胀悬浮聚合法、沉淀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表面聚合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对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新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识别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膜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催化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总结归纳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主要特点、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类别,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机理,重点总结了MIP在分离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法与原位分解法相结合, 在不使用软模板和强碱条件下制备得到了米粒状氧化铜(CuO)。将得到的CuO材料与Nafion溶液混合, 制作成化学修饰电极(CME), 开展葡萄糖的无酶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所制备的材料和电极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分析。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安培响应和交流阻抗技术对所制备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CuO形貌在微观下酷似米粒, 长度为0.5~ 1.0 μm, 直径为250~320 nm。当CuO修饰量为0.35 mg (电极表面积为0.22 cm2)时, 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在0.0357~2.361 mmol/L浓度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 Ipa(mA)= -0.00187+0.05239c (mmol/L), R2=0.998。检出限为 0.0647 μmol/L, 灵敏度为950.36 μA·L/(mmol·cm2), 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张立永  成国祥 《高技术通讯》2002,12(7):108-110,107
评述了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一些新方法,并对其新开拓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共混膜的制备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研究状况,详述了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进展,并简要概括了其在药物分离、传输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发现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其原理、过程及方法对其在固相萃取、传感器、聚合物膜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认识到分子印迹聚合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方法,以30mmol/L醋酸作为模板分子,5mmol/L苯酚作为功能单体,0.1mol/L氯化钾和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4)作为聚合底液,聚合电位为-0.8~1.2V,扫描圈数为20,以0.1mol/L碳酸氢钠溶液作为洗脱液进行洗脱20min,最终制得性能较佳的醋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该传感器进行循环伏安(CV)表征、阻抗表征、扫描电镜的形貌表征、差分脉冲表征,探索了不同pH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聚合底液、不同浓度洗脱液和不同洗脱时间对该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以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5.4)作为最佳底液条件下,醋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与0~45×10-9 mol/L浓度范围内醋酸分子二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2.85×10-9 mol/L,同时研究了该传感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与单链DNA(ssDNA)自组装生成单根离散的sWCNT-DNA复合物,将其吸附在玻炭(GC)电极表面形成一层SWCNTT-DNA薄膜,构建SWCNT-DNA修饰玻炭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与裸玻炭电极和未分散SWCNT修饰的玻炭电极相比,该电极的响应峰电流明显增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对不同浓度的铁氰化钾有一个线性响应,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ssDNA通过缠绕在SWCNT外壁使其离散,可提高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加快Fe(CN)3-6/Fe(CN)4-6-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使之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伪模板技术,通过表面涂覆热聚合的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膜。衰减全反射FTIR和扫描电镜表征表明改性后PVDF膜表面形成了印迹聚合物层。印迹膜的改性率约为2.3mg/cm^2,其纯水通量约为9.40L/(m^2·h·Bar)。利用动态过滤实验考察了聚合物膜对水相分子的选择性透过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膜可以选择性地透过模板类似物。在pH=7.6时,印迹膜分离因子α约为1.8,而在pH=10.5时,α在1.2左右,表明疏水作用在水相中有促进识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GO),以GO和硫氰酸铵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硫氮共掺杂石墨烯(SNG)。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硫和氮成功掺入石墨烯晶格中,SNG表面褶皱明显且形成了三维孔道结构。通过交流阻抗、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对苯二酚(HQ)、邻苯二酚(CC)和间苯二酚(RC)在修饰玻碳电极(SNG-180/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硫氮共掺杂能有效改善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修饰电极实现了对HQ、CC和RC的同时检测,线性范围在5.5~43.06μmol/L和90.91~245.28μmol/L之间,检出限为1.83μmol/L(信噪比为3)。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测试》2015,(11):50-54
建立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碳糊电极测定药物中槲皮素含量的新方法。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得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以m(石墨+聚合物):m(石蜡)=4∶1比例混合制成的印迹聚合物修饰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0 V富集150 s,然后从0~0.6 V以100 m V/s扫速线性扫描,记录其在0.338 V的峰电流。槲皮素物质量浓度在1.25×10-6~4.0×10-5 mol/L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0),检出限为4.72×10-8mol/L,应用该方法测定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得回收率为96.7%~105.6%。该修饰电极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槲皮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are designed to improve their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specif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such as benzene, toluene, and xylene isomers. The MIPs based on methyl acrylate (MA) monomer are prepared using toluene and ethylene glycol dimetacrylate (EGDMA) as a template and a cross linking agent, respectively. The binding sites on the MIPs a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FT-IR), nitrogen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selective behaviors of the MIPs are evaluated by their adsorption properties on a gravimetric appar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composition ratios of cross-linker, functional monomer, and template molecule.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ability can be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an imprinting effec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ed MIPs can be used for the aromatic hydrocarbon sensor material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17.
18.
茶碱分子印迹膜色谱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热聚合法在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制备茶碱分子印迹膜,采用SEM测试手段对膜聚合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证明分子印迹膜表面聚合层的存在,并将所得分子印迹膜及空白膜组装成膜组件,以膜色谱形式应用于茶碱和可可碱混合物的萃取分离,比较了相同条件下空白膜和印迹膜对荼碱和可可碱选择性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了不同浓度混合液和不同乙酸酸度的甲醇萃取液对过滤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印迹膜的选择性因子随混合液浓度和萃取液中乙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L-色氨酸为印迹分子,S-2-巯基丙酸为手性功能单体,分别制备了25个L-色氨酸分子印迹复合膜(MICM1~25)及相应的非印迹复合膜(NICM1~25)。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最优印迹复合膜(MICM5)及相应的非印迹复合膜(NICM5)的外观形态,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对印迹复合膜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分析MICM5对外消旋体DL-色氨酸的手性拆分能力。结果表明:以聚四氟乙烯膜为支撑膜,印迹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8∶90,甲醇∶水(1∶1,体积比)为致孔剂可制备出较优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其对外消旋体DL-色氨酸有较好的手性拆分能力,拆分因子达到2.41。相对于常用功能单体制备的L-色氨酸分子印迹复合膜,采用S-2-巯基丙酸为手性功能单体制备的L-色氨酸分子印迹复合膜具有更高的亲和性和更好的手性拆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