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潘雄 《佛山陶瓷》2015,25(2):74
<正>问:某单位有一条生产800 mm×800 mm规格的抛釉砖辊道窑,设计了窑前干燥窑,坯体出干燥窑的水分在0.4%~0.6%之间。用柴油检查进干燥窑前没有发现坯体存在裂纹,而在窑前干燥窑之后可以擦到裂纹,通过排查,发现该裂纹不是釉线等设备的机械应力所造成的,请问潘工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2.
专利信息     
本发明本发明涉及建筑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深刻凹凸纹理的陶瓷岩板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具有深刻凹凸纹理的陶瓷岩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坯料通过辊压成型压制成坯体后进行一次干燥;B、打印模具墨水;C、喷涂数码面釉;D、将坯体进行二次干燥;E、在坯体表面按照预设图案打印颜色墨水和精雕墨水;F、在坯体表面打印亮光数码保护釉和哑光数码保护釉;G、将坯体进行三次干燥;H、将坯体入窑室烧制,抛光后获得具有深刻凹凸纹理的陶瓷岩板。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具有深刻凹凸纹理的陶瓷岩板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有利于在确保陶瓷岩板平整度的前提下提高岩板纹理的立体感、提升岩板的耐磨和防滑性能,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何寿生 《陶瓷》1997,(6):45-47
1.前言卫生陶瓷坯体成形后,仍含有比较高的水分。为了达到快速烧成入窑时坯体含水率的控制要求,坯体要经过干燥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干燥系统大致有:1)自然干燥系统:坯体脱模后放在吊篮或放在存坯车上在车间窑边阴干,干燥周期长,坯体干燥质量不能保证。2)控温干燥系统:来自烧成窑产品冷却时抽出的余热(或配置燃烧设备),将干燥室内存放的坯体进行干燥。由于干燥过程中湿度没有控制,干燥周期仍需2~3天,同时由于存在热传递死角,仍有少量坯体未  相似文献   

4.
岩板干粒的杂色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仅有干粒,坯体材料本身的原因,也有干燥窑、辊道窑,喷墨机与干粒机在印花,传动与烧成过程造成的落脏,还有干粒在球釉车间加工与储存不当造成的亮点污染。因此面对问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砖烧砖。  相似文献   

5.
专家门诊     
《佛山陶瓷》2011,(10):51-53
内墙砖马鞍形变形问题的探讨分析河南安阳某内墙砖厂将330mm×450mm小规格内墙砖升级为330mm×600mm大规格时,出现了马鞍形变形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此问题应该抓住变量与不变量来进行分析。即首先分析在生产过程中什么因素发生了变化,然后再分析不变化的因素。(1)工艺中的变与不变因素1)工艺中的变化因素在内墙砖升级为大规格时,其变化因素主要是坯体的配方,变化率达95%,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塑性、坯体强度和铝含量。坯体配方的变化对泥浆、粉料、成形、干燥、  相似文献   

6.
专家门诊     
关于坯体干燥开裂问题的答疑问:我厂生产抛光砖,近来坯体干燥出现开裂问题,对干燥窑进行各种调节,效果都不明显。请问可否在配方中增加高岭土的用量,以提高坯体强度使坯体不开裂?答:理论上增加高岭土的用量是可以的,但在实际使用时要考虑下列问题:(1)增加高岭土用量会引起坯体泥浆的流动性问题,如果要增加用水量,则会增加喷雾干燥的成本;(2)高岭土的价格偏高;(3)如果高岭土的用量大,反而对坯体排水不利,加剧坯体的开裂。因此,建议加坯体增强剂有效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干燥窑的调整上,如果无法调整,则要考虑干燥窑是否存在结构性缺陷,对干燥窑…  相似文献   

7.
潘雄 《佛山陶瓷》2020,(3):49-50
问:我们工厂有一条内宽为2.5m、长度为280m的辊道窑炉,生产600mm×1200mm×10mm、600mm×600mm×20mm和600mm×1200mm×20mm不同规格的产品,烧成周期在40~90min之间,产品吸水率控制在0.1%~0.5%之间,在生产过程中,不管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在坯料和釉料不变的情况下,出窑坯体都很容易出现前后边下弯、左右边上翘的马鞍状变形,其变形数据如下:坯体前边+0.2mm^+0.4mm,坯体后边+0.15mm^+0.3mm;坯体左边-0.3mm^-0.5mm,坯体右边-0.2mm^-0.6mm。  相似文献   

8.
熔块窑     
熔块窑在玻璃和陶瓷工业中又称池窑。釉原料中的 Na_2CO_3、K_2CO_3、硼砂、硼酸等溶于水,当其溶于水后,在施釉时易被坯体吸收,使坯的成熟温度降低,同时又提高剩余釉浆的耐火度。坯体干燥时溶解盐重行析出,聚集于坯体干燥较速之边缘,烧成时因坯体的各部分烧成不同常发生气泡现象。在玻璃生产中大量使用铅等有毒性原料。冷却池长3.95米,宽1.29米,高1.75米,  相似文献   

9.
《陶瓷》1974,(2)
(三)坯体干燥意大利墙面砖和地面砖坯体干燥所用的设备有以下三种类型:1、隧道式干燥窑窑长30—35米,坯体码垛后装到干燥车上,由传动链及刮板连续装车。干燥前坯体含水量为4—5%,窑内温度为150—180℃。经过30—35小时干燥,坯体含水  相似文献   

10.
潘雄 《佛山陶瓷》2009,(6):47-48
在生产微粉聚晶抛光砖时,三件600mm×600mm或四件500mm×500mm规格的坯体同时出窑时,经常出现如下情况的变形:在同排出窑的坯体当中,如果其中一件坯体略为走快100~150mm,那么这件砖坯就会出现前边上翘状的变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五层干燥器在抛光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火金 《陶瓷》2009,(8):16-19
前言 近几年来,建筑陶瓷行业的渗花砖、微粉砖、抛光砖等蓬勃发展,规格越做越大,比较常见的规格有600mm×600mm,800mm×800mm,1000mm×1000mm抛光砖;产量也越来越大,一条线产量已达到8000-15000^m2/d。但是,无论是佛山地区还是国内其他建陶产瓷区仍然采用单层或双层干燥器作为干燥的主要设备,一直以来普遍存在干燥破损率高,质量不稳定,调试难度大,对坯体强度要求高等诸多问题,很多厂商深受困扰,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2.
<正>问:某公司生产的抛釉砖产品,一直都存在出窑后砖坯表面分布着点状不固定位置的小黑点落脏,该黑色落脏主要以以下几种方式出现:(1)清理辊上喷枪之后,出窑坯体表面黑点会增多;(2)空疏窑时,空窑前段或后段出来的砖坯表面黑点增多;(3)酚水特别多时,出窑坯体表面黑点增多;(4)大雨大风的时候,出窑坯体表面黑点会增多;  相似文献   

13.
《佛山陶瓷》2021,31(3)
正近年来,陶瓷薄板及大(岩)板,如750mm×1500mm、900mm×1800mm、1200mm×2600mm、1200mm×3200mm等系列新产品迅速发展,其生产工艺和产品缺陷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攻克。这里共同探讨一下上述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要点,及出现不同缺陷的预防措施。瓷薄板、大(岩)板产品如图1,在生产控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招世恒  陈迪晴 《陶瓷》2006,(8):37-38
针对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330e×600 e、300e×900 e等大规格釉面砖。国内许多厂家均投入了胶滚印花生产大规格釉面砖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且厂家定位高档,不透水釉面砖已成为各大厂家选择生产的重点产品,因此不透水釉面砖的研发就刻不容缓。笔者根据本公司的实际生产经验,从坯体—底釉—烧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单层不透水底釉配方的调整过程。1坯体配方的调试釉面砖吸水率国标:<17%,釉烧后一般吸水率为15%~16%;一次烧釉面砖的吸水率略小,仅有13%~14%。釉面砖一旦浸水,由于吸水率大,很容易透过产生水印。有关资料显示,坯体的吸水率<6%…  相似文献   

15.
在釉面砖生产过程中,釉坯(上釉后的素坯)的炸裂是釉烧工序的一个主要缺陷。釉坯的炸裂,在各生产厂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有的厂釉坯炸裂相当严重,占其入窑总数的10%以上。为此,探讨釉坯炸裂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经  相似文献   

16.
郑州瓷厂采用的远红外线辐射板尺寸是200×320mm。辐射板是郑州须水金刚砂厂生产的碳化硅板。碳化硅板上涂有上海10~#远红外线涂层。涂层的具体配方是:二氧化锆O%、三氧化二铬20%、三氧化二铁10%、二氧化硅20%,辐射板内装有1千瓦镍铬电阻丝。将上述辐射板装在小烘箱内,进行了红外线干燥10时平盘试验。典型的试验结果是:试验用电压为130伏、电流3.1安、辐板表面温度251℃、辐射板离坯体距离  相似文献   

17.
正问:我在北方多个陶瓷基地工作过,发现北方昼夜温差对干燥后坯体质量影响较大,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晚上12:00后,会突然出现因干燥窑低温,坯体开裂现象;而白天11:00~15:00时段,也是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又会突然出现因干燥窑温度过高,坯体开边裂现象。这样每天都要对干燥窑和窑炉进行无序的调整,不利于窑炉温度与压力的稳定性,请问在这方面有什么预防措施?答:北方有些地区的昼夜温差在15~20℃,如果干燥  相似文献   

18.
陶瓷坯体水分的测量有烘箱法,电阻法、电容法、红外线法、微波吸收法等。本文主要探讨微波干燥法快速测定薄型砖素坯含水率,研究表明将功率调至130w,样品5g加热时间13分钟,所测坯体中水分与烘箱干燥法所绘得的水分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正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包括:陶瓷粉料经压机压制后进入干燥窑进行干燥;对干燥后的陶瓷坯体底部喷涂或辊涂增强涂层;对喷涂或辊涂有增强涂层的陶瓷坯体进行干燥或固化。本发明无需对坯体配方进行调整,也无需在坯体配方里加入坯体增强剂;只需要在坯体干燥后,喷涂或辊涂增强涂层,  相似文献   

20.
潘雄 《佛山陶瓷》2010,20(5):50-50
问:我公司的一条窑炉生产800mm×800mm微粉抛光砖,出窑后发现靠传动边的砖坯出现缺后角现象,该缺角有大有小,表面圆滑有光泽。在入窑前检查未能发现有任何缺陷,将坯体调转90。入窑,烧成后,仍然是坯体的后角有缺角,如果遇上空窑时,则问题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