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先合成氨基功能化Fe3O4(NH2—Fe3O4),并以NH2—Fe3O4为磁核,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为锌源,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PEG-400)辅助下通过水热法制备PEG修饰的ZnO(NH2—Fe3O4@PEG@ZnO)磁性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XPS、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比表面吸附仪(BET)、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组成、形貌、磁性能等进行表征。并进一步以罗丹明B(RhB)染料为模拟污染物,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Fe与Zn的原子比(n(Fe)∶n(Zn))、合成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Fe)∶n(Zn)=1∶15、水热合成温度为180℃制备的NH2—Fe3O4@ZnO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降解性能,0.0500 g NH2—Fe3O4@ZnO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20 min内对50 mL RhB(1.0×10?5 mol·L?1)溶液降解率为90.36%。而相同条件制备的NH2—Fe3O4@PEG@ZnO复合材料呈微球状,比表面积为11.43 m2·g?1,禁带宽度为2.51 eV,对RhB的光催化降解率可提高至99.36%,循环使用10次后,其对RhB的光催化降解率仍可达96.48%,PEG-400对NH2—Fe3O4@Zn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具有较大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郭雄  王瑞芬  安胜利  朱杰  马润东  郭瑞华 《功能材料》2022,(11):11198-11205
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作为光催化剂时存在比表面积小和可见光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超声辅助合成法,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分别与g-C3N4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合,通过XRD、SEM、FT-IR、XPS、UV-Vis等表征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所得GO/CN、rGO/CN复合光催化剂均具有与g-C3N4具有相同的相结构和更加疏松多孔的形貌,且石墨烯材料的复合可以提高g-C3N4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并使其禁带宽度减小。由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分析得出,rGO/CN2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30min时对RhB的吸附率高达64.79%,为同等条件下g-C3N4的5.2倍,GO/CN1.5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其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为9.108×10...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Fe3O4的磁响应性及石墨相C3N4(g-C3N4)优良的光催化活性,首先采用高温热聚合法,以尿素为前驱体制备g-C3N4,然后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磁分离Fe3O4/g-C3N4复合材料。利用TEM、XRD、TGA、BET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多种测试手段表征分析Fe3O4/g-C3N4复合材料的形貌、晶型结构、比表面积、成分、饱和磁化强度等。通过模拟太阳光下Fe3O4/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吸附降解亚甲基蓝(MB)的实验,评价了Fe3O4/g-C3N4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可磁分离Fe3O4/g-C3N4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约为71.89 m2/g;且具有较好的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18.79 emu/g,可实现复合材料的分离回收;光照240 min时,Fe3O4/g-C3N4复合材料对MB的去除率为56.54%。所制备的Fe3O4/g-C3N4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光催化活性和磁性,并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与回收。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一种新型TiO_2/SiO_2/氧化还原石墨烯(TiO_2/S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的晶型结构、功能基团、元素化学性质、表面形貌和吸附效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与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降解效果,并比较了不同配比材料对MO的吸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TiO_2/SiO_2/rGO三元复合材料对不同染料都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其中对MO的光催化吸附降解效果更好。rGO∶(TiO_2/SiO_2)=1∶1(质量比)时,三元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佳,最大光催化吸附降解效率可达86%。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MoS2/Sb2S3可见光复合催化剂,采用XRD、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XPS表征手段对MoS2/Sb2S3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RhB)作为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与纯Sb2S3和MoS2相比,MoS2/Sb2S3复合光催化剂对RhB的光催化降解具有更高的效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同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与TiO2、Bi2S3、C3N4、Sb2S3等催化剂相比,MoS2/Sb2S3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此外,探究了MoS2/Sb2S3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机制,阐述了光催化反应机制,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降解较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碱性条件下,以共沉淀法合成Fe3O4,再以正硅酸乙酯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出Fe3O4复合材料(Fe3O4-SiO2-NH2)。采用FT-IR、VSM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T=55℃、t=60 min、Cd2+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1、Fe3O4-SiO2-NH2的添加量为0.1 g时,该材料对Cd2+的吸附容量为71.4 mg·g-1。其吸附动力学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热力学更适合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Fe3O4-SiO2-NH2吸附Cd2+后洗脱再生,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其对Cd2+的去除率仍然大于70%。   相似文献   

7.
先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法制备出Bi2O3颗粒,然后用光还原法将粒径为6~18 nm的AuAg合金纳米颗粒修饰在Bi2O3颗粒表面,制备出AuAg/Bi2O3复合光催化剂。AuAg合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效应(SPR)使AuAg/Bi2O3复合物能吸收波长为~577 nm的可见光,拓展了Bi2O3的光响应范围,还促进了Bi2O3中光生电荷的分离。以甲基橙(MO)、罗丹明(RhB)和铬离子(Cr(VI))作为目标反应物,在模拟太阳光和可见光照射下考察了AuAg/Bi2O3的光催化降解和还原活性,发现AuAg合金纳米颗粒修饰提高了Bi2O3的光催化性能。用模拟太阳光照射2 h后,RhB和MO的降解率以及Cr(VI)的还原效率分别提高了~34.2%,~38.0%和~56.7%。同时,AuAg/Bi2O3还具有良好的光催化和结构稳定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AuAg合金纳米颗粒对Bi2O3光催化性能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竹粉废料为原料,利用尿素热解制得氮掺杂生物炭(NBC),再通过原位沉积法在生物炭表面生长纳米Fe3O4,得到Fe3O4-氮掺杂生物炭复合材料(NBC-Fe3O4)。以KH2PO4溶液模拟含磷废水测试了NBC-Fe3O4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pH值7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吸附效率接近100%,最大吸附量为20.3 mg/g;复合材料对磷的吸附符合朗格缪尔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另外,复合材料中含有大量的Fe(Ⅱ)和Fe(Ⅲ),可以通过外加H2O2溶液形成芬顿氧化体系,实现同步催化降解腐殖酸和吸附磷酸根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Co3O4/rGO/g-C3N4催化剂,并在可见光照射下用于光催化臭氧氧化降解2,4-二氯苯氧乙酸(2,4-D)。利用XRD, SEM, TEM, XPS, UV-vis DRS, FT-IR和瞬态光电流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研究表明,Co3O4, rGO和g-C3N4形成异质结后光生电子-空穴(e--h+)对的分离效率,e-的迁移能力以及光催化臭氧氧化活性都明显提升。此外,0.5Co3O4/0.25rGO/GCN对2,4-D具有100%的去除率,并具有最高反应速率(k=0.070 9 min-1)。经过计算得出光催化臭氧氧化2,4-D的协同因子为3.91,表明光催化和臭氧氧化间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活性组分的捕获实验结果表明h+和·OH是光催...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配体修饰的UiO-66-X/ZnIn2S4(X=H、NH2、(OH)2、Br)负载型光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配体修饰方案对UiO-66-X/ZnIn2S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溶液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不同修饰基团的电子效应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体修饰后的ZU-(OH)2/GF对阳离子染料RhB的吸附效率最好,在30 min时吸附效率为46.8%,反之,所有修饰后的复合材料对阴离子染料MO的吸附性能均低于未修饰的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所有复合材料经过配体修饰后的光催化性能都得到明显提升,其中ZU-(OH)2/GF在150 min后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0%。经过连续5次循环后,对RhB的去除率均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TiO2(P25)、 Fe(NO3)3·9H2O、 Zn(NO3)2·6H2O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合成可磁分离的ZnFe2O4-TiO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采用UV-Vis、 Raman、 XRD、 SEM和EDS对ZnFe2O4-TiO2/rGO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不同rGO比例的ZnFe2O4-TiO2/rGO对模拟染料废水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GO在溶剂热反应过程中,被还原成rGO。由于ZnFe2O4和rGO的加入,不仅使ZnFe2O4-TiO2/rGO实现对可见光的吸收,而且使其具有磁性,便于分离和回收利用。当GO质量分数为5wt%时, ZnFe2O4-TiO2/rGO显现出对MB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60 min光照后的降解率达到99.1%。通过光催化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得出ZnFe2O4-TiO2/rGO复合材料降解MB的过程中,活性物种主要为·OH和·O2-, TiO2导带(CB)中的光生电子(e+)转移到ZnFe2O4的价带(VB),遵循Z型转移机制。光催化剂稳定性实验表明, ZnFe2O4-TiO2/rGO复合材料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可作为太阳光照射下降解有机染料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铋、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g-C3N4/Bi12O17Cl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手段表征其组成、微观形貌和性能,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g-C3N4对g-C3N4/Bi12O17Cl2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其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2% (质量分数) g-C3N4/Bi12O17Cl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最好,见光90 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以氧化石墨烯(GO)与Co2+、Fe3+为原料制备疏松多孔的纳米CoFe2O4-还原氧化石墨烯(CoFe2O4-rGO)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SEM和HRTEM测试表征了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具有三维结构。自组装的多孔CoFe2O4纳米球粒径约为200 nm,在rGO上均匀分散,解决了CoFe2O4易团聚的问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及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为1 262 mAh·g-1,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42 mAh·g-1;并在2 000 m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仍具有221 mAh·g-1的比容量。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拥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的原因在于CoFe2O4纳米球在rGO上均匀分布。三维结构增加了Li+储存的活性位点,有效缓解了电极的体积收缩/膨胀效应,提高了纳米CoFe2O4-rGO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浸渍还原法将Pd-Sn-Co纳米粒子固载到氧化石墨烯(GO)/CuBi2O4载体上,成功获得Pd-Sn-C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CuBi2O4复合催化剂,并用于碱性介质中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通过比较单金属Pd、双金属Pd-Co、Pd-Sn及三金属Pd-Sn-Co@rGO/CuBi2O4四种负载型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发现,三金属Pd-Sn-Co@rGO/CuBi2O4展现出最高的电催化活性和抗毒能力,其正向峰电流密度达到186.54 mA·cm?2,是商用Pd/C (29.57 mA·cm?2)的6.3倍。这种优良的电氧化性能归功于载体GO/CuBi2O4独特的三维结构为负载金属提供了充足的界面和活性位点及良好分散性的Pd-Sn-Co三金属纳米粒子之间强烈的协同作用,此外,将GO引入到CuBi2O4中有利于多金属纳米粒子的负载并吸附更多的含氧物种,提供优良的电子转移并增大与乙二醇分子的接触面积。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制备为发展高效Pd基电催化氧化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以MnxZn1-x Fe2O4为磁性基体的β-MnO2/MnxZn1-xFe2O4复合磁性催化剂,利用XRD、SEM、FTIR和超导量子干涉仪对复合磁性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 (Rh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β-MnO2/MnxZn1-xFe2O4的催化活性,并考察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球状的β-MnO2与块状的磁性基体MnxZn1-xFe2O4成功复合,且制备的β-MnO2/MnxZn1-xFe2O4复合磁性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磁学性能。当MnxZn1-xFe2O4与β-MnO2的质量比为20:100时,在2 mL含量为30%的H2O2作用下,1 h内β-MnO2/MnxZn1-xFe2O4复合磁性催化剂对100 mL浓度为10 mg/L的RhB降解率(93.9%)远高于纯β-MnO2(33.7%);在磁场作用下,β-MnO2/MnxZn1-xFe2O4复合磁性催化剂的回收率为89%,经过5次循环利用之后其对RhB的降解率仍达76%。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高岭土(Kaolin)在Cu2+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剥离Kaolin,并通过氧化沉淀法制备了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SEM、XRD对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并通过测试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饱和吸附量和磁分离回收率,确定了当Kaolin球磨4.0 h、掺量为3.0 g时所制备的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性能最佳,平衡吸附量为17.98 mg/g。磁滞回线结果表明,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6.19 emu/g。此外,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的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Fe3O4/Kaolin磁性复合材料对Cu2+的吸附行为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既存在单分子层吸附,也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7.
The Al2O3 particl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Al-4wt.%Mg melt by the “vortex” method. After being cast, Al2O3-(Al-4wt.%Mg) composites are remelted at 700, 750, 800 and 850°C for different residence times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MgAl2O4 (spi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MgAl2O4 is the unique interface of the Al2O3-(Al---Mg) composites held at 700–850°C. Fine MgAl2O4 crystals grow on the surface of the Al2O3 particle but, as the holding temperature and the residence time increase, some spinels will form themselves into pyramidal shape. The MgAl2O4 grows not only at the matrix-particle interface but also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specimens. The formation reactions of interfacial MgAl2O4 are as follows: Mg(1) + 2Al(1) + 2O2(g) = MgAl2O4(s)3Mg(1) + 4Al2O3(s) = 3MgAl2O4(s) + 2Al(1) Both of them are equall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