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入侵检测系统的出现让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从原本的被动保护变成了主动防护,这样一来就给原本的防火墙防护又增加了一层防护网。与此同时,计算机系统也在不断地升级,朝着越来复杂的方向发展,网络数据信息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对网络安全审计技术进行改造才可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开始出现。本文就网络安全的现状出发对网络入侵检测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基于数据挖掘基础上进行的网络如今检测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传统模式的校园网络安全依靠单一的网络防火墙来实现。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一种基于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混合使用的安全模型现已被很多校园网络采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校园网中常见的几种安全隐患,详细介绍了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在职院校园网中的一个选配。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遍布各个领域,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计算机系统发展不够完善,会频繁出现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御措施,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成果,也得以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网络防御中。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防御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数据加密、智能化防火墙、规则生产式专家系统以及智能化入侵检测等手段,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防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使得网络安全维护管理工作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入侵检测技术作为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开始得到业界重视。本文通过介绍计算机网络入侵形式,对入侵检测技术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的运用方式进行深度阐述,期望能够有效解决各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传统的安全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入侵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成为当前网络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各种入侵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检测防御-数据融合分析和数据挖掘-响应"多检测器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入侵防御模型.基于多检测器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的IPS,比现有单一的防护系统更为合理和有效,并在设计中对传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联动系统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以解决INTRANET安全问题和传统IPS的漏报以及因误报而造成的新的DoS攻击等问题.而且这种设计的意义在于它具有普遍性,在同类企业网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移植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是一个主动的和重要的网络安全研究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及其发展阶段,阐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及分类,重点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各种检测技术,指出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模型。介绍了该系统模型的基本思想,阐述其结构及主要功能,着重分析了该系统的数据挖掘和检测过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地从大量数据中提取重要的特征和新的模式,生成有意义的规则并建立检测模型,实现对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D istrbute Den ial of Service)入侵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了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论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介绍了网络使用的主要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加强网络和系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网络全球化的覆盖,当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工作学习中,并渗透人们的生活,而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性,维护网络安全是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探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传递和处理信息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网络信息化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其不断应用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逐渐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互联网的好处在于其共享与开放,这也使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建立网络安全协议十分必要,网络安全协议能够有效的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网络安全协议也是安全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本文中,将对网络安全协议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朝着信息化高速发展,网络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让工作更加高效,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现如今,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在校园中,网络是一项基础设施,被应用于教学、管理、科研以及学生生活等多个方面,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校园数据的增加,一些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为维护校园网络安全,一些网络安全技术被应用于校园网络当中,本文首先阐述校园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一步论述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希望校园网络安全问题能够被重视,校园网络更加安全绿色健康。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不断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干扰。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研究了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其中包括了入侵技术涉及的种类出发,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更好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提高计算机数据库入侵检测技术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入侵检测技术的作用,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完善计算机数据库,实现计算机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并且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安全防护,从而推动计算机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十分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但是网络系统本身、网络外部和网络系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影响到网络信息安全。要重视和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加大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力度,贯彻执行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要合理应用防火墙与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漏洞补丁和入侵检测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生物识别以及数字签名技术,切实维护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入侵检测技术和打补丁技术为基础,对Windows2000安全系统进行不断更新、升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Windows2000的入侵检测技术和打补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打补丁技术的有机的结合能够实时监控网络传输,自动检测可疑行为,分析来自网络外部入侵信号和内部的非法活动,在系统受到危害前发出警告,对攻击做出实时的响应,并提供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Windows2000系统安全。提出在Windows2000安全建设中这两项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进程中,也为各大领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提高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防止内部产生数据信息被窃取或破坏,必须要在网络安全当中科学合理地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此有效地促进网络安全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然后对大数据应用的优点与危险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公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呈现出来,加强对公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变得至关重要。在公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源性的特点,很容易在各类信息有效传递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遭受相应的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因此,为解决这一现状,本文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结合问题,提出解决公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入侵中,社会工程学是一门利用人们的心理特征,骗取用户的信任,获取机密信息和系统设置等不公开资料,为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创造有利条件的学科。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起决定因素的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和管理,网络安全往往容易被入侵者从内部攻破。加强对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的管理,加强安全审核策略,建立完善的安全响应机制,同时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从源头上遏制利用社会工程学入侵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出来,病毒、木马、黑客等极大地破坏了网络安全。虚拟网络技术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网络安全问题,阐述虚拟网络技术的原理和技术,并分析虚拟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