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酸菌发酵生产共轭亚油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明  齐树亭 《中国油脂》2007,32(7):63-65
以盐生植物紫花苜蓿籽油为底物,用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1854催化紫花苜蓿籽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发酵过程中pH、预培养、苜蓿籽油的浓度和乳酸菌菌液浓度对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苜蓿籽油可提高CLA转化率,发酵pH6.4,苜蓿籽油浓度0.05%,菌浓度2.5%时CLA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国萍  李庆章  霍贵成 《食品科学》2006,27(12):146-148
共轭亚油酸在抗癌、减少脂肪沉积、延缓动脉硬化等方面表现出来功效,推动了共轭亚油酸生产的研究。本研究以寻找到的共轭亚油酸的生成菌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进行多次及复合诱变处理,以提高菌株Ldb2生成共轭亚油酸的能力,获得了315UU、98DD及71UN突变菌株,使共轭亚油酸的生成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幅度在43.04%~59.56%。  相似文献   

3.
嗜酸乳杆菌发酵生产共轭亚油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脂肪酸。以盐生植物紫花苜蓿的种籽油为底物,用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1854催化紫花苜蓿籽油中的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通过单因孝实验分析了发酵过程中pH、温度、预培养和苜蓿籽油的浓度对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类具有不同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十八碳二烯酸的总称.CLA因结构多样而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目前研究较多的活性异构体为c9,t11-CLA和t10,c12-CLA.生物合成法因产物结构单一、安全性高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然而其产量仍有待提高.本研究从内蒙古传统发酵乳中筛选鉴定到10种菌株,选择CLA产...  相似文献   

5.
从淘米水中筛选出一株能高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通过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该植物乳杆菌和实验室保藏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出发菌株,优化其混合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底物添加量4.0%、菌种比例(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4:1、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5.5、34℃下发酵72h,CLA的合成量最高,可达到160.35μg/mL。   相似文献   

6.
从淘米水中筛选出一株能高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通过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该植物乳杆菌和实验室保藏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出发菌株,优化其混合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底物添加量4.0%、菌种比例(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4:1、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5.5、34℃下发酵72h,CLA的合成量最高,可达到160.35μg/mL。  相似文献   

7.
从分离到的乳酸菌中筛选到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sp.),在MRS培养基上,乳杆菌L1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适亚油酸的浓度是0.1%(v/v),最适培养时间是42h,参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酶是胞内酶,并且可能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共轭亚油酸的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株嗜酸乳杆菌突变株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健  魏明  曾实  陈秀金 《食品科学》2003,24(9):76-79
以嗜酸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方法,得到一株共轭亚油酸转化量较高的突变株,其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5℃,pH值4.0,保温时间48h,亚油酸与培养液的比例为1000mg:100ml,在此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产率达38.1%。在1mmol/L浓度下,Na^ 、Fe^2 、Mg^2 有助于提高共轭亚油酸的产量,而Hg^2 、Co^2 、Cu^2 、Mn^2 、Fe^3 不利于共轭亚油酸的合成。用超声波处理细胞后,共轭亚油酸的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离到的乳酸茵中筛选到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sp.),在MRS培养基上,乳杆菌L1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适亚油酸的浓度是0.1%(v/v),最适培养时间是42h,参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酶是胞内酶,并且可能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共轭亚油酸的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L-谷氨酰胺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嗜乙酰乙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dophilum)ATCC13870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硫酸二乙脂和60Co诱变处理,定向选育出一株L 谷氨酰胺产生菌G21 8.在适宜的条件下积累L 谷氨酰胺,平均质量浓度为32.5g/L,最大时可达36.7g/L,谷氨酸产量较少.  相似文献   

11.
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185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诱导处理,获得1株共轭亚油酸(CLA)高产菌株,通过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该菌株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条件为:培养温度37℃、pH值4.5~5.5、LA浓度0.1%、接种量5%~7%、培养时间24h,此时CLA产率达31.2%。  相似文献   

12.
以植物乳酸短杆菌RS2-2(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获得1株乳酸脱氢酶高产菌株U-N-B14,通过优化实验对该菌株生产乳酸脱氢酶的营养要求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g/L):酵母膏10,麦芽糖12,乙酸铵4,K2HPO44,NaCl 8,吐温80 2mL/L。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30℃,pH值6.5,培养时间24 h,接种量8%。在此条件下,1.5 m3罐中试生产的乳酸脱氢酶产量可达1 497 U/g。  相似文献   

13.
产共轭亚油酸德氏乳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焱  于国萍 《食品科学》2007,28(1):176-179
以徳氏乳杆菌?永茄侵郑保保矗福?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对细胞悬液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1616u,并优化其培养条件,在培养基初始pH值为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30h时,发酵液中可积累共轭亚油酸平均为11.04μg/ml,最高可达11.61μg/ml。  相似文献   

14.
周倩  刘佩  马鎏镠  阮晖  何国庆 《食品科学》2010,31(21):195-199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5-2-1 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H 值、培养时间、亚油酸添加时间、亚油酸质量浓度。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 试验设计,建立初始pH 值、培养温度和亚油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所得植物乳杆菌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0℃、亚油酸质量浓度0.21mg/mL、初始pH6.3,此条件下,CLA得率为44.77μg/mL,CLA 理论得率为45.326μg/mL,转化率为21.32%,与优化前转化率7.78% 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Z. Zeng    J. Lin    D. Gong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9,74(4):M154-M158
ABSTRACT:  Natural sauerkraut fermentations contain a great number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lactic acid bacterial strains with high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producing ability from natural sauerkraut fermentations. Fifteen CLA-producing lactic acid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in the study. One of these strains, designated as NCUL005, showed the highest CLA-producing ability (0.623 mg/mL).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converting linoleic acid into CLA by NCUL005 was 26.67%. The CLA produced by NCUL005 comprised a mixture of 32.2% cis9, trans11-C18:2 isomer and 67.8% trans10, cis12-C18:2 isomer. NCUL005 was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based on its cell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lactic acid production, and analysis result from Biolog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BMIS).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UV_3-9包埋固定化技术发酵产共轭亚油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法将乳酸菌UV3-9固定化处理后,对该固定化乳酸菌小球进行了发酵生产共轭亚油酸(CLA)的研究。结果显示,固定化小球的最佳直径为2~3 mm,固定化小球在氯化钙和硼酸混合液中需浸泡过夜;固定后的小球发酵产CLA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7℃,初始pH 6.5,发酵时间28 h,底物LA添加量为0.3%,CLA最大产量达到92.061μg/mL。该固定化乳酸菌小球已完成了7批次的共轭亚油酸发酵,其产量均在80.476μg/mL以上。而且固定化UV3-9的CLA发酵产量是游离UV3-9的1.28倍。  相似文献   

17.
18.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纳他霉素高产菌株 ,即将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的纳他霉素(natamycin)产生菌褐黄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gilvosporeus)ATCC1 332 6菌株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 (0 6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 ,获得了 1 2 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 1 3株。其中突变株SG 56的生产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到 1 4 6 % ,研究了其发酵性能 ,优化了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 ,使纳他霉素产量提高到 1 7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