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检测器比较准确地检测了交通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采用实地试验方法对可变情报板的诱导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分流匝道处的车辆检测器交通量历史数据进行清洗融合,得到不受可变情报板影响的历史数据,再将得到的历史数据通过诱导前的交通流数据校正后形成基准数据,然后和可变情报板作用后的交通流分流比例进行对比,最后针对对比的结果给出调整方法,从而获得了更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现有停车诱导信息板的优化显示模型仅从驾车者的时间费用上进行优化,且多数仅支持输出各停车场空满状态.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优化显示双层目标模型,增加诱导区域内各停车场空满程度最相近为第二层优化目标,并将给定目的地的推荐最优停车场作为模型的输出.该模型可在保证待停车辆寻找停车场造成的交通压力最小的前提下,诱导驾驶者的停车行为更加高效.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提出的双层目标模型,可以使停车诱导系统将待停车辆向更有利于驾驶者及停车场双方利益的方向诱导,克服了已有单目标模型和以排队长度为目标之一的双层目标模型最优解的不唯一性,同时达到了使总行驶时间最短和各停车场空满程度最相近的诱导目标. 相似文献
4.
5.
为实现可变信息板(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的交通状态信息提取,选取速度、饱和度与交叉口平均延误作为交通参数,提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关联路段交通状态信息提取方法。针对驾驶员的VMS信息响应特性,设计了面向拥挤状态的VMS诱导策略,在关联路段均处于拥挤状态时基于Vague集对交通状态进行排序,以判别交通状态相对最优的关联路段进行发布。以实际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所提出的VMS诱导策略能够逐步引导拥挤交通流的分流,并为驾驶员在拥挤状态下进行路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短信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参考中国电信的SMGP协议和有关规范,为服务提供商SP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支持大流量通信的,具有开放性、扩展性的短消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对平台的架构、通信处理、业务处理、测试等多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并提出了其它可行的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动态路径诱导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传统动态路径诱导系统中的路径选择模型依托期望效用理论,实践表明这种以确定性的理论解决具有不确定性的交通问题的模型与出行者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背离.针对交通状况的复杂性、时变性、不确定性,本文建立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由于出行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导致的非完全理性化的交通行为特征,能够准确地描述不确定性交通条件下出行者的决策过程.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基于前景理论与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路径选择模型给出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前景理论在描述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期望效用理论的不足,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出行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路径选择决策行为,更接近于出行者的实际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实时公交运行信息和用户自身偏好对公交用户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引入三角分布描述公交信息的不确定性,并使用前景函数替代效用函数描述出行者决策的不完全理性,建立基于前景函数的选择概率模型.为进一步区分不同出行者偏好差异,在前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潜在类别模型,构建区分出行者潜在类别的前景概率模型.利用2013年北京市的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并检验.结果表明:a)出行者的选择行为受自身的偏好影响;b)基于景函数的选择模型比传统的效用函数模型拟合度更好、更贴合实际选择行为;c)区分潜在类别模型的统计学特征更优秀;d)多数公交用户对等车时间更敏感.通过各种措施缩短等车时间或直觉等车时间比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更能吸引乘客. 相似文献
9.
10.
诱导单元决策方法的研究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实现方法的好坏对诱导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智能动态路线诱导系统诱导信息的模式,对诱导信息所在路段的多目标终点交通流构成比例以及到下游路段的转弯率的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动态路线诱导系统诱导单元的综合决策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了所提出的诱导单元决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