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因素有许多方面。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基础产业.如何深化改革,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这是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水利基础产业的事业和企业双重也出发,说明了水利与市场经济接轨需要在产业内部区别对待,分类实施。提出了实现水利与市场经济接轨必须从建立真正意义的水务局、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大力发展城镇供水以及大中型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挖潜等四个方面重点突破。阐述了四项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何越山 《水利科技》1996,(1):49-50,13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水利行业已确立了在国内经济中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地位,水利行业的深化改革及水利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适应市场竞争,与国际经济接轨,我们必须大力开发智力,造就人才,而继续教育就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防洪除涝和抗旱供水兴利工程体系。随着水利工程设施的增多,工程管理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管理工作已成为我ffl7K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水利工程及其管理系统已成为基础产业的主体。就其主体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应采取那些相应对策.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亚经营管理与水利基础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已将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并把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对待。水利作为基础产业虽然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4.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事业的兴衰,不仅关系到农业,而且关系到工业和人民的生活。要加强这个基础产业.必须深化水利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在于加快水利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如何针对水利产业的特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经济体制,使水利改革与市场经济接轨,是振兴水利,实现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更好地发挥水利作用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深化水利改革并使其与市场经济接好轨?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换脑筋,也就是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要做到“三敢于”。一是敢于闯盲区。要革自己的命,把水利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海洋。水利不但要走向社会大市场,而且要积极开发本  相似文献   

6.
1992年10月诞生的十四大路线使当年春天小平同志南巡后便萌芽的我省水利经济,与日益明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南粤在思考,新型水利不仅应具有作为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还应具有作为基础产业的经济效益,没有经济实力的水利岂可服务社会?南粤在酝酿:冲破传统水利的桂格,投入市场经济的海洋!当年底,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决定》出台,基点是确立水利基础产业机制、全面深化改革的水利迈向市场,加快行业脱贫步伐。然而,延续40多年的传统水利,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短期内难以扭转,水利…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水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地位,只有建立水利五大体系,才能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壮大水利经济,从而增强水利行业后劲,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如何深化改革,围绕五大体系建设发展水利经济,提高管理水平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到来。水利作为基础产业必须与之相适应。水利改革的组成部分——流域水利改革也必须适应潮流,这样才能促进整个水利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必须在弄清并确立水利基础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流域水利应如何改革,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大潮。一、树立按江河流域治水的系统观点  相似文献   

9.
陈欣 《海河水利》1997,(2):39-40
实现水利经济良性运行的思考陈欣(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300171水利行业的基础地位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水利基础产业地位,从而科学地界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作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水利经济运行以及取得效益的手段和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给水利产业带来7新课题,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河道、水库等防洪工程管理作为水利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形势,适应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突出其防洪和兴利作用,是我们防洪工程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从工作实践和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仅供同行们探讨。我们的观点是:l新形势下,必须深化水利改革河道、水库等防洪工程不仅要实行行业管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队伍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工程管理体制,又要根据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需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经…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明确指出,必须从环境、经济、人口协调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新认识水利的重要性;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兴修水利是治国安邦的百年大计,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这些论断把水利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水利事业重要作用的总结,也标志着我国产生了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水利事业面临大好形势,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我们要迎头赶上。本文从产业、基础产业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水利是基础产业、水利基础产业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并对加快水利基础产业发展的措施和近期发展的任务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利基础产业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承载作用,就必须把水利建设纳人市场经济。只有向市场经济过渡,才是基础产业的真正出路.对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本文作者提出了意见和看法。(1)防洪除害工程起到了保障市场经济发展作用,可直接投入市场经济。(2)农业和城市供水工程,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水真正成为商品,要以市场需求和社会要求为目标,发展供水事业.(3)水利部门所开展的综合经营工作是发展水利基础产业的强有力支柱,也是产品经济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近市委又提出了“学先进、赶江南,三年实现再翻番”的经济发展目标,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行业,要适应这场改革,必须以发展壮大水利基础产业为目标,以加强水利经营管理为重点,以转换机制、创办实体、完善收费制度为突破口,建立起适应水利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水利产业正摆脱旧的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如何顺利与市场接轨,笔者认为,水利产业经营管理要进行一次更加深刻的变革,即实现由事业性的水利管理单位转向企业管理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水利企业成为水利市场的主体。水利企业的性质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非国有企业为补充。水利政府管理部门也要由过去主要的行政性管理转向宏观经济调控,改变旧的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水利建设“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宏伟而艰巨。要圆满实现这一目标,水利战线职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建设的两个接轨。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水利现代化接轨要加快水利建设的发展,就应主动地朝着水利现代化的方向迈进.逐渐形成全市水利设施建设的新模式,力争在短期内大见成效。一要实现投入多元化。多元化投入体系是突破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现代化投入运行机制。根据“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及水利部制定的“三办”…  相似文献   

16.
水利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水利作为一个产业来办。本文重点提出和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部门应该有哪些职能,怎么用发展市场经济的办法管好水利;二是确立社会主义水利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水利产业组织形式应该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农行政管理新体制,是水利产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中心环节,明确水行政管理职能;四是加快建立水利中介组织建设步伐,逐步完善社会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7.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进入新时纪,发展水利水保事业,推进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又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环境用水,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结合柳林县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实践,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水土、水资源统一管理、科技兴水、水利改革几方面论述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水利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水利作为一个产业来办。本文重点提出和论述了四个问题:一是在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部门应该有哪些职能,怎么用发展市场经济的办法管好水利;二是确立社会主义水利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水利产业组织形式应该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水行政管理新体制,是水利产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中心环节,明确水行政管理职能;四是加快建立水利中介组织建设步伐,逐步完善社会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9.
河道管理应走向良性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河道管理出现了许多弊端,行业发展非常缓慢,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水利基础产业地位的确定,河道管理应走向良性运行机制。1河道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思路对于病疾已久、积重难返的河道管理,如何走出困境,接轨市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水利基础产业与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提出从挖掘现有水利工程潜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化 ,强化水利基础产业地位 ,实现与质量效益型农业的紧密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