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和石油化工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历程和现状,并与日本的做法和国产化速度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今后的国产化工作提出了建议。从作者阐述的情况可以看出,炼油、石油化工重大装备国产化工作是有成绩的,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异常艰难的,成绩背后隐藏的问题是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2.
《石油知识》2014,(2):27-27
<正>日本是国家石油储备较为健全和完善的国家,储存方式呈多元化,特别是海上储备在世界上独具特色。一是在地震和海啸发生频率较低、强度较小的区域选址建设,有效利用了海洋空间,节省了陆地资源,另外由于是双层结构和浮在水中,相对于地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石油洞库潮湿产生的原因和对储油设备、油料质量和电器设备的危害;对人们总结出的“补漏是基础,通风是关键,密闭是保证,吸湿是辅助”的防潮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介绍了通风防潮的注意事项和库门密闭的具体措施,以及铝塑复合材料、低密度和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防潮新材料及其铺挂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新疆油田公司精心进行了企业规划工作,加快了企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和部门的积极支持是做好规划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合理的工作制度是做好规划工作的关键;深入的专题研究和有效的体系支撑是做好规划工作的基础;注重系统集成、坚持滚动优化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的必然要求;充分的前期论证和严格的项目管理是推动规划落实的必备条件。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始终坚持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能源逐渐受到世界的重视。通过煤层气与煤炭、石油和常规天然气等常用化石能源的组成对比,建立了煤层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新型能源的分析基础。从能源开发历史和能源类型角度说明了煤层气是一种新型能源;从能源燃烧产物角度解释了煤层气是一种更加清洁的能源;从能源热值和能源利用率角度证实了煤层气是一种更加高效的能源;从大气环境保护和煤矿环境安全角度阐明了煤层气是一种更加安全的能源。提出了化石能源优劣程度的主要判别标准,即对于元素组成以C和H为主的化石能源,C/H原子比是决定该能源优劣的主要因素,C/H原子比越小,能源的清洁性、高效性和安全性越好。最后通过对煤层气能源清洁、高效和安全性等特点的研究,揭示了煤层气在能源与环境两方面的重要价值,表明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国际合作和复合型专业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教育》2003,(6):10-12
石油大学(华东)承担了“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部分研究任务,并根据项目研究的预定规划和项目组的分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与探索:一是在石油工程专业开办了涉外石油工程方向试点班,二是启动了与国外石油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计划,三是对石油主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四是进行了石油主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本硕连读培养的改革试点,五是加强了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外语能力培养与培训。这些改革和实践为进一步加强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流体替代技术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技术是研究隐蔽油气藏的关键技术。岩石物理是地震信号与储层性质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岩石和流体性质的地震响应。流体替代分析是岩石物理分析的重要部分,它是流体识别和储层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在AVO分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流体替代的理论基础是Gassmann方程。在岩石物理技术指导下,对某工区探井进行了流体替代分析,并根据替代后的结果分析了波阻抗随深度、岩性和含油气性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替代结果进行了AVO正演研究,比较分析了储层中流体分别为盐水、气和油时的响应特征,并据此根据实际的部分叠加道集进行了烃类异常识别。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2019,48(12):1283
稠油渗流是稠油开发的重要环节,加深对稠油渗流性质的认识是提高稠油采收率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影响稠油渗流的因素较多,研究方法各异。介绍了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类方法在稠油渗流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它们各自在求解稠油渗流时的优势和不足,对稠油渗流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建立稠油渗流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对数值模拟方法的选取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2014,43(7):848
综述了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煤焦油脱水速率模型及蒸馏,酚类、盐基化合物和洗油的分离与精制,工业萘及精萘的生产,蒽油制取优质新型沥青,煤焦油加氢的研究进展和工艺现状,并对各种分离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还介绍了近年出现的新型煤焦油分离技术,如粗酚加压分解工艺和溶剂提纯工业萘。对煤焦油分离与精制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萃取和膜分离是盐基化合物提取的发展方向,蒽油制取优质新型沥青是国外研究热点,煤焦油加氢是提高煤焦油附加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油管网是石油储存和运输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国家能源和战略安全的有效手段。根据建设原油管网的必要性,论述了世界原油管道的建设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原油管网的技术水平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并对我国原油管网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化工HSE管理及其体系进行了定义,论述了HSE管理的重要性,阐述了HSE管理发展过程、管理要素、体系设计,结合自身实践描述了大型化工企业HSE管理体系构想及其试验,对世界HSE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在HSE管理中使用安全逻辑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PIPE ROCK钻柱扭摆系统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以斯伦贝谢公司Slider系统为代表的钻柱扭摆系统在常规滑动定向钻进时,取得了较好的减轻摩阻、克服钻进"托压"的应用效果,但国内钻柱扭摆系统仍处于试验与完善阶段。为此,从分析自主研发的PIPE ROCK钻柱扭摆系统的原理及系统构成、操作流程、使用方法、试验实钻结果等方面入手,结合与常规滑动钻进方式的技术效果比较结果,总结了该系统现场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该系统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 L204井应用该系统前后的数据表明,扭摆钻井防托压效果明显;(2) Long016-H1井水平段共定向调整轨迹20次,使用常规滑动定向平均纯钻时效为64.3%,而使用钻柱扭摆系统的定向纯钻时效提高到83.4%,提升效果明显;(3)使用扭摆系统后,可以在钻进过程中不停钻调节定向工具面,使工具面保持长期稳定,提高了定向精准度;(4)钻柱扭摆系统目前还存在着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人工实时调整扭矩设定值、使用效果受人员个体差异影响较大等缺点,因而有必要持续改进该系统以最终实现轨迹的智能控制。结论认为,该钻柱扭摆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定向钻进托压难题,具有提高定向纯钻时效、提高定向精准度的作用,减少了定向次数和定向段长,大幅度提高了定向机械钻速和单趟钻的行程钻速,能够满足现场作业要求,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紧密堆积技术是高性能固井水泥浆体系设计关键技术,对提高固井水泥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提高颗粒体系的堆积密实度。为此,选用可压缩堆积模型作为紧密堆积理论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和数值计算方法,编制了堆积密实度计算程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计算多元颗粒体系的堆积密实度,对影响颗粒体系堆积密实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水泥浆设计和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超细颗粒组分、合理优化粒径分布区间、提高颗粒体系的大小颗粒平均粒径比可以有效提高堆积密度,相比三元体系,含有纳米材料的五元体系可达到颗粒体系的最紧密堆积,水泥浆性能更好。利用紧密堆积模型指导油井水泥体系干混配比设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粒子注入系统是粒子冲击钻井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关系着粒子注入的稳定性与均匀性,直接影响冲击破岩效果。粒子注入系统经过2代发展,其注入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注入系统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目前该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过高,难以在钻井行业广泛应用。鉴于此,提出了双柱塞式粒子冲击钻井注入系统的概念,分析了注入系统的原理、特点、组成及工作流程,对注入管的强度、尺寸及可靠性进行了设计和分析校核;提出了粒子注入系统顺序阀的概念,并对其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其密封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聚酯热媒炉控制系统原由单元仪表组成,联锁保护系统通过继电器实现,其安全性、稳定性,故障率高。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改造方案,描述了新系统的配置实施过程和隐患治理情况。  相似文献   

16.
固井水泥车用液压泵及液压马达试验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修造厂为了测试固井水泥车用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性能,以保障其修理质量和优化配套系统,需要建造相应的试验装置。简述了直接加载和功率反馈试验方案及其测控系统的原理,并进行了比较。功率反馈试验方案具有节能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钻大位移井、分支井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井下旋转导向工具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核心部件。分析了国内外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现有工作方式及优缺点,提出了动态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设计新思想,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结构,并详述了该工具的设计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复合交联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弱凝胶调驱体系抗剪切性能弱而限制了其在油藏中的应用,以共聚物丙烯酰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主剂,加入甲醛–苯酚复合交联剂和高温稳定剂,制备了调驱性能较好的弱凝胶体系。考察了聚合物质量浓度、稳定剂质量浓度、交联剂/聚合物质量比、交联剂配制摩尔比、温度、pH值以及矿化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弱凝胶体系的最佳使用条件:聚合物AM/AA/NVP质量浓度2 000 mg/L,交联剂/聚合物质量比2/1 000,交联剂(甲醛/苯酚)摩尔比4∶1,稳定剂(硫脲)质量浓度100 mg/L,pH值为7,温度60℃。室内调驱性能评价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黏度保留率达到91.38%,同时封堵率在99%以上,突破压力大于7 MPa,并且还具有一定的选择封堵能力,剖面改善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深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正电胶聚合物混油钻井液体系和聚磺混油钻井液体系的基本配方、维护措施及在塔河油田6口水平井的现场应用情况,指出正电胶聚合物混油钻井液的抗温性较差,维护处理困难,但携岩能力强;聚磺混油钻井液体系的性能稳定、维护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硫化氢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研究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了川西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产状中包裹体的物质组成,探讨了该地区硫化氢的分布及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下三叠统中丰富的膏岩矿物、足够的埋藏深度以及较高的地温梯度构成了硫化氢大规模生成的必要条件。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在须二段成岩作用阶段就开始大规模向该地层中运移,其运移通道主要为孔喉和溶蚀孔隙;后期注入的烃类中硫化氢含量相对较低,其运移通道为构造裂隙和流体压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在运移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还原环境是硫化氢不被消耗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