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叙述了聚偏氟乙烯(PVDF)在涂料、注塑、水处理、锂电池及光伏等领域的应用,介绍了偏氟乙烯单体的合成方法、PVDF的聚合工艺,汇总了国内企业产能情况,并展望了国内PVDF产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3.
聚偏氟乙烯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正 《上海化工》2000,25(12):23-24,18
1概述 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是氟树脂系列中第二大产品,是由偏氟乙烯单体均聚或共聚而成的含氟多功能材料,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产品。目前世界年产量约为2万吨,仅次于聚四氟乙烯的第二大氟化工产品。 PVDF是一种热塑性树脂,为线型结晶性聚合物,树脂呈白色粒状或粉末状,粒状树脂是供模压、注射、挤出用的,粉末状的则用作涂料。由于氟碳链的结合能高,所以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性能,可在-40~150℃下使用不变形;PVDF的化学稳定性良好,能耐氧化剂、酸、碱、盐类、卤素、芳烃、脂肪及氯…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聚碳酸酯(PVDF/PC)共混物,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共混物的结构、熔融和结晶行为.考察不同聚碳酸酯含量对聚偏氟乙烯晶体结构、熔点以及晶体完善程度等的影响.同时通过Avram i方程和结晶速率系数的研究,探讨PC对PVDF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C的掺杂没有改变PVDF的晶体结构,但是高PC质量分数(70%以上)却不利于PVDF晶体的生成;随着PC质量分数的增加,生成的PVDF晶体完善程度逐渐降低;当PC质量分数在70%以下时,PC起到类似成核剂作用,提高PVDF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聚偏氟乙烯树脂的主要合成方式,回顾了近年来在树脂合成上的发展,并指出了各种方式存在的优缺点;分别从共混改性和共聚改性2方面阐述了改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认为应扩大生产能力、加快新型生产工艺的开发和应用,采用不同的改性手段制备新型PVDF材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改性聚偏氟乙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PVFD的柔韧性,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和抗冲击强度,并改善其熔融加工性能,采用偏氟乙烯与少量六氟丙烯进行乳液高压共聚合的方法得到改性的PVDF树脂。本文对共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改性PVDF树脂的组成、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及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相似文献   

7.
汪济奎  徐廷凯 《塑料技术》1997,17(1):7-10,13
本文论述了聚偏氟乙烯压电薄的结构与性能,介绍了PVDF薄膜产生压电性的机理及薄膜的生产方法,概述了PVDF压电薄膜材料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前言ABS 树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广泛用于家用电器、办公机械、汽车等行业;它的缺点是耐紫外线、耐药品性、耐污染性较差,因此不适合作室外使用的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不但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而且耐药品性、耐磨耗性、耐污染性良好。本文介绍的 PVdF-ABS 复合材料是指 PVdF-ABS 的共挤出层压板,国外称 KA 板。由于它兼有 PVdF 的特点,因此改善了 ABS 塑料的耐候性、耐药品性和耐污染性,从而扩大了它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友良 《塑料工业》2005,33(Z1):67-69
综述了乳液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合成PVDF树脂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并进行了这两种合成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偏氟乙烯对氟橡胶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随着聚偏氟乙烯含量的增加,氟橡胶/聚偏氟乙烯并用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压缩永久变形随之增加。同时拉断伸长率有所下降;动态力学分析(DMA)结果表明: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FKM/PVDF并用胶的储能模量在低温区域内有所减小,但在相对高温区域内有增大的趋势,FKM的了童无明显偏移,PVDF的了1g不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FKM/PVDF并用胶中,PVDF为分散相,FKM为连续相,分散相尺寸小于1μm,提高PVDF含量,PVDF有转变为连续相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聚偏氟乙烯系聚合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体型程离子二次电池,从叨年代起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现在它的市场正在急剧扩大。另一方面,聚合物凝胶电介质型锂离子二次电池,则在1990年由美国的贝尔通讯研究公司公布了它的技术概要,从1996年到1997年,它的专利已在日本被公开。这种被称为“型电池”是薄型具有可弯曲性。并且作为安全性高的下一代的二次电池,现在已受到欧美、日本以及亚洲的电池厂商高度重视。在这两种类型电池中,聚偏氟乙烯系的材料可作为加工成型性和稳定性的综合平衡性好,机械性能及温度特性等又优异的电池制造材料,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氟聚合物中聚…  相似文献   

12.
聚偏氟乙烯压电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日本Kawai在寻找用于能量转换的新材料时发现单轴取向极化的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具有强压电性,2年后Bereman、Nakamura和Wada等还发现PVdF具有良好的热电效应。之后世界各国对合成高聚物的压电、热电、光电等性能的研究飞速发展,利用这些性能研制的不少产品已商品化  相似文献   

13.
锂电池用聚偏氟乙烯粘结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电池用粘结剂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可直接影响其性能.介绍了锂电池用粘结剂应具备的特性、种类及存在的问题;叙述了日本专利中,偏氟乙烯作为锂电池用粘结剂和用偏氟乙烯与第二及第三单体的共聚改性、聚偏氟乙烯与其他聚合物共混改性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应用和聚合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偏氟乙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含氟聚合物,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含氟聚合物的特殊性质。近年来它的用途已从一般的化工领域拓展到涂料领域、电子领域、分子膜领域。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为了得到具有一定性质的偏氟乙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相应的聚合方法和方式的研究也正在逐步地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聚偏氟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混小截留分子量超滤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声雄  龚琦  黄加乐  杜邵龙 《化工学报》2002,53(11):1212-1214
引 言随着膜分离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对膜材料的品种和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小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在国内的需求越来越大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 ,制出的超滤膜强度高、韧性好、耐温、耐腐蚀 ,尤其适用于有机溶剂体系的过滤、提纯和浓缩[1] .但PVDF膜疏水性较强 ,水通量不够大 ,影响了应用范围的扩大 .用共混来改善膜的性能 ,是膜改性方法之一 .与PVDF共混制备超滤膜的第 2组分已被研究的有尼龙 - 6 [2 ] 、聚砜[3] 、聚丙烯腈[4 ] 、聚乙二醇[5]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 等 .本工作采用亲水性很强的聚醋…  相似文献   

16.
聚偏氟乙烯的耐腐蚀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敏 《浙江化工》1994,25(2):14-18
本文简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树脂的基本性能,着重叙述了其有机分散型涂料、粉末涂料、全塑制品、衬里管道及板衬的加工工艺特点及其耐腐蚀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推导了表征气液传质效果的K值计算方法,并研究了聚合釜装填量、搅拌桨型和转速等因素对气液传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釜装填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大,K值增大,气液传质效果提高;在搅拌转速大于500r/min的情况下,桨型采用上层二叶平桨、下层二叶斜桨的方式明显比单层的二叶斜桨或二叶平桨的K值大,气液传质效果好。确定了5L釜偏氟乙烯(VDF)乳液聚合必需的良好搅拌效果的条件:装填量3L,搅拌转速700r/min,桨型采用上层二叶平桨和下层二叶斜桨;VDF聚合速率达到115g/(L·h),合成出固体质量分数20%、粒径分布窄、稳定性好的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  相似文献   

18.
1概况聚偏氟乙烯(PVDF)是含氟塑料中名列第二的大产品。目前世界年产量为2万多吨,约占含氟塑料总量的14%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材料。PVDF是由VDF单体均聚或共聚而成的含氟树脂,通过模塑、挤出、注射、浸渍、涂覆、共混、复合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型材和零部件,应用于各个领域。PVDF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除了它的耐温性低于PTFE、PFA、FEP外,它还具有自己的特性,其中刚性、硬度、抗蠕变尤其突出,它的比重比上述含氟塑料小。PVDF可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信息处理、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接枝改性的主要方法,指出了PVDF在接枝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敬镛 《有机氟工业》1993,(4):19-21,28
近年来聚偏氟乙烯树脂(PVdF)在众多的含氟聚合物中得到较快发展。这是因为 PVdF 除了具有含氟聚合物共有的良好耐热性、耐化学性、高的机械强度、突出的耐候性、对紫外线和射线稳定和自熄性等优点外,还有两大特点:(1)加工成型方法与通常的热塑性树脂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