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通道侗锦的实地调研,分析归纳了侗锦中几何纹样独特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形态,针对几何纹样中个性组织结构、灵活构图特征及创新应用形式等方面,研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中的造型规律及美学形态,探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图案中的艺术特色,为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及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晓玲  黄家剑  曾琬仪 《丝绸》2021,(4):113-119
侗锦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侗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研究侗锦纹样艺术特色是侗锦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仿生是侗锦纹样形成的重要方式.通过田野调查,文章从通道当地收集侗锦实物并提取纹样,根据当地侗民叙述及其生活环境特点,从仿生学的角度去研究侗锦纹样的特点,探究侗锦仿生纹样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通道侗锦有具象仿生、抽象仿生...  相似文献   

3.
湖南通道侗锦艺术传承现状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南通道侗锦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通道侗锦的图案、用色及织造三方面的技艺保护及传承情况展开深入的考察,为如何继续保护和传承侗锦艺术,实现侗锦的民族生态审美价值与现代消费需要的最佳结合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希 《纺织报告》2022,(4):120-122
侗锦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侗族特色。在继承和发展侗锦文化和织造工艺的实践中,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还要保留侗锦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切实加强非遗侗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创产品的创新力和表现力,使文创产品成为传播侗锦文化的工具,为侗锦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简要阐述非遗侗锦,在此基础上探究非遗侗锦的文创产品设计对策,为侗锦技艺和侗族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肖青  王婷 《丝网印刷》2023,(9):42-45
侗锦是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非遗的活化利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在新中式风潮背景下,将侗锦应用于新中式服饰设计,使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凤鸟”自古被信奉为吉祥神鸟,凤鸟纹样则成为图腾或者符号载体,承载着不同时期的装饰艺术特点。主要通过对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凤鸟纹样进行研究,对其形态结构的演变及装饰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早期凤鸟纹在青铜器皿中的时代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庆  方敏 《丝绸》2012,(7):61-64
针对当前学术界中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丝绸纹样时出现的"重视动物纹,轻视植物纹"及将植物纹与动物纹割裂的现象,将扶桑与凤鸟合体共生的图形看作一个完整的纹样,提出"扶桑凤鸟纹"的概念,立足于楚人的文化、哲学等因素,一方面要从现代象征思维的角度对传统艺术中"形而上"的精神进行还原、理解,进一步探寻、还原楚人当时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另外一方面要在现代设计中将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象征思维方式进行拓展、发扬,为开创新的"中国风"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王艺玮  郭虹  易兵 《丝绸》2023,(5):113-119
为探寻民族织锦文化的最优传承模式,文章将湖南侗锦图案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相融合。由于侗锦图案在人工提取过程中存在直接取样难的问题,并且提取人员容易加入个人主观意愿,为了提高图案提取效率和准确度,对侗锦采取图像分析法进行自动提取。首先使用数码相机对侗锦图案进行有效采集,接着将图像灰度化,对处理后的图像通过中值滤波算法进行噪声平滑预处理,再利用大津阈值分割算法求取双阈值,最后使用Canny算法实现侗锦图案的自动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提取出更多完整的边缘信息,且较人工手法而言更加精确、省时省力,较其他传统算法来说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余兰  张晓霞 《丝绸》2022,(11):133-142
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中大多以凤鸟纹为主题,对其装饰艺术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以考古类型学、符号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楚国丝绸上的凤鸟纹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不同造型样式、不同题材组合、不同构图布局的凤鸟纹装饰语言和艺术特点,并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二元互证探讨其中的内涵寓意和象征意义。研究表明: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上的凤鸟纹已成为当时表达浪漫主义思想感情的载体和追求自由生命信仰的寄托,也是早期楚人精神文化和审美意趣的象征,为后世凤纹等禽鸟类动物纹样的演变和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侗锦图案是侗族织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文化内涵的直接体现。为了使侗锦在现代化人文进程中更好的传承,赋予侗族文化新的生命力。以侗锦作为研究对象,从纹饰艺术、造型艺术、构图艺术、配色艺术等方面分析侗锦图案的艺术特色,并结合现代工艺如纹饰艺术与3D打印技术、造型及构图与激光雕刻技术、色彩艺术与现代蜡染工艺等方面探究侗锦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形式和创新设计方法,为侗族织锦艺术的传承和应用注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侗锦作为侗族人民高超的传统手工艺的体现,其艺术特色充分反映着侗族的民族特色。文章在符号学视角下,从符号学的语义、语用、语构等维度对侗锦进行分析,总结其构图符号、纹样符号、色彩符号,探索其符号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并进行单个家具设计与家具空间氛围营造的研究,旨在为家具设计提供新的参考方式,对侗锦创新传承与保护进行思考,同时也为其他非遗文化的活化保护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2.
非遗侗锦是民众集体的文化记忆和文脉的延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文章论述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价值,并提出了从传承人、传播路径、生产性保护和民族品牌建设等入手的相应保护和传承策略,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为实现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14.
熊兆飞  刘若安  李斌 《丝绸》2022,59(2):137-144
针对先秦楚地服用玉器中凤鸟纹构建的价值研究,文章采用类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二维印证法,得到其主要沿用中原玉器的形制特征,凤鸟纹的形态一定程度上传承了重视祭祀且神秘强大的古蜀文明凤鸟纹特征,其独特性和差异化构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多重文化价值。研究表明:龙凤同体的“风”字形龙凤合体纹服用玉器蕴涵阴阳相生、和谐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价值,为后世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楚地多凤立于龙身的龙凤附体纹服用玉器,彰显楚民族在发展壮大后仍保持着初期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价值;楚地独立凤鸟纹服用玉器的风格由抽象简约向写实缛丽嬗变,一方面是由于浪漫主义文化思潮的盛行,另一方面是构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重生价值观;而楚地凤鸟纹服用玉器的多自由线条、富于变化和节奏感的审美特点体现楚人以形传“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明式家具主要突出造形美和线条美;清代家具则重点突出其装饰美,尤其漆器家具体现此特点更为显著。其装饰纹样为: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皮球花纹样起源于瓷器装饰纹样,明清时期在服饰上也屡见不鲜.它虽然不如尺寸较大的"喜相逢"等团花纹样那样繁复秀美、细腻雅致,但形态活泼、组合多样,具有其独特的造型趣味和审美寓意.通过查阅与分析文献资料,探讨皮球花源流及演变,解析皮球花纹样组合形式、造型特点及美学价值,希望借此推动传统清代皮球花纹样的传承与发展,为现代...  相似文献   

17.
18.
王娇  李正  钟苡君 《丝绸》2022,59(1):127-133
土家织锦中台台花纹样独特的实用价值给予它特殊的符号象征。学术界对台台花研究存在崇白虎和赶白虎两种对立之说,而本文则运用同源异支交叉思维弱化对立,通过文献研究、实物分析及复原设计对其纹样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崇白虎通过纹样形制数字化复原及元素拆解分析诠释白虎形象的抽象表达,而赶白虎更多的是从色彩分析视角进行形象追溯。通过纹样形制、色彩的艺术表征分析同源异支现象下两种观念所带来的神灵、祖先、生殖崇拜共性文化研究,进而探讨土家民俗所带来的文化蕴意,从全视野角度审视土家织锦艺术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楚文化有两重概念,考古学上的楚文化是仅限于考古遗物,主要是物质文化。历史学上的楚文化也叫楚学,则是指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有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精神的重要承载物。经历了楚文化的浸润和陶冶,凤作为一种被神化、美化、理念化的形象,完成了其自身从神灵崇拜到精神意象的衍进与升华,并注入了强烈的人的主体精神,千百年间,它不仅已成为民族祥瑞吉祥的征兆,而且是美好情感的载体,同时还以其愈加瑰丽多姿的文化内涵,进而成为体现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此,我对楚文化的历史渊源、楚文化的组成部分、楚人的心理特点、楚文化中凤的起源、楚文化中凤纹的艺术特点、并以凤纹样为代表分析楚文化的艺术特点文章的最后写到楚文化中凤纹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江苏纺织》2014,(12):33-34
工艺 侗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古代侗族"刺绣杂纹如绶,织花细如锦";有一首竹枝词说:"松火夜偕诸女伴,织成侗锦纳官输",就是描写侗族姑娘晚上结伴织锦的场景。侗族《远祖歌》里也有:"鱼骨做梭织花锦,骨针用来缝衣裳"的记载。侗锦是侗族传统家居、服饰用品,有"素锦"和"彩锦"之分,是侗族女性通过母女或近亲代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用黑白棉线织成的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花工艺编织的为"彩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