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煤与砂岩型铀矿在空间上密切共存,为探讨煤与铀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 的野外调研和系统的室内分析。在煤岩特征、煤的成岩演化和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从泥炭至褐煤 的煤化过程中,铀的含量不断增加;铀含量与煤岩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含量成正比;砂岩成岩矿物与煤化作用有 关;煤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与含矿砂岩具一致性。研究认为,在同生成岩阶段和早成岩阶段,煤对铀 的作用主要包括吸附作用、络合作用及还原作用;表生成岩阶段,煤对铀的再分配和“保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砂岩型铀矿床中,可以发现铀与有机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对有机质在后生砂岩型铀矿成矿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初步阐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矿化与有机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研究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及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层间氧化带是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因素,铀矿化位于层间氧化带的尖灭部位,产于相邻氧化带发育的灰色砂体中,层间氧化带是找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和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因素。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的系统分析,重点描述中侏罗统直罗组和下白垩统华池—环河组层间氧化带的特征,进而确定本区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砂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区,赋矿岩层主要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层,其下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研究程度较低,找矿成果不显著。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沉积体系、砂体、层间氧化带、岩石矿物学及铀赋存形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延安组属于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自下而上可分为Ⅰ、Ⅱ、Ⅲ、Ⅳ、Ⅴ共5个岩段。其中,Ⅰ、Ⅴ岩段分别为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沉积的河道砂体,发育厚度大,透水性及连通性好,利于成矿; Ⅰ、Ⅴ岩段发育较好的层间氧化带,在氧化带前锋线附近有不同程度的铀矿化,并且铀矿化以微粒状、短柱状的铀石为主。综合分析铀矿物质来源、砂体、古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认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具备铀成矿条件,尤其是Ⅰ、Ⅴ岩段氧化-还原过渡带中的灰色砂体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深对盆地深部和浅部高自然伽马异常特征综合分析研究,揭示高自然伽马异常地质成因,从而 促进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协同开发研究,针对收集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及其他相关成果,绘制并分 析了相关成果图。研究中遵循从单孔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到典型剖面研究,并按层对高自然伽马的平面分布特征 进行分析研究。化验测试结果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成果研究表明,在本区,自然伽马异常增大主要是由于铀的 活化和聚集,导致铀元素增加而引起。相关研究表明,盆地深部和浅部的铀异常具有一定的关系,盆地历经的沉 积环境变迁是铀元素富集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球化学理论认为火山岩型铀矿的热液铀矿床中的铀都是通过氧化溶液搬运的,并由六价还原成四价而沉淀成矿;或者是是碱交代作用形成的。但大量的文献表明,铀的成矿不仅与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有关,还与深源的中基性岩有关。  相似文献   

7.
朱强      李建国      苗培森      司庆红      赵华雷      肖鹏      张博      陈印      赵博文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675-690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煤、油气、铀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东北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先后发现了数个超大型、大中型砂岩型铀矿床,西南部地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则一直是该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难点。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地层结构、岩性岩相、水文地质、古气候等基本特征开展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白垩统洛河组具备有利于砂岩型铀成矿的地质条件,包括早白垩世以来适宜流体运移的构造背景,洛河组风成相砂岩厚度稳定、渗透性较好,泥-砂-泥或泥-砂-钙(钙质砂岩)/泥的地层结构,蚀源区和盆地盖层较高的U含量,连通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干旱—半干旱为主的古气候条件,丰富的油气还原介质等。通过对铀矿物类型及赋存状态研究,提出研究区主要为沥青铀矿,部分为含钛铀矿物。铀矿物赋存状态与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与针状磷灰石、长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白云石、黄铁矿等伴生,与炭屑等还原介质没有直接的伴生关系。其中砂岩型铀矿与磷灰石伴生关系尤其重要。通过成矿条件的分析,指出断裂构造控制的油气上升部位可能是下一步的有利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8.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 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盆地改造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分为晚侏罗世、早白 垩世、早白垩世末—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及中新世末—现今5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 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密切。 提出了晚侏罗世以来多期抬升剥蚀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构造抬升(掀斜)区控制着铀矿的空 间展布,而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 作用不利。  相似文献   

9.
在沉积学、生物和地球物理测井相标志研究基础上,运用锶钡质量分数比值和锶钡散点图法,锶钙和钍铀 比值法、沉积磷酸盐法、碳氧同位素和氧化-还原电位法等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时的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石千峰组为 淡水沉积,属干旱、炎热、氧化的陆相湖泊环境。其结论与石千峰组的棕红、紫红和紫灰色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别 与红色沉积层为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西缘的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古地理面貌总体呈西高东低走势.在该区各构造演化时期,地下水动力条件不尽相同.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一系列东西向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渗入和排泄具有促进作用,因而本区具备利于形成水成铀矿的古水动力条件.中侏罗统直罗组和下白垩统志丹群是本区最主要的含水岩组,内部具有良好的隔水顶板,使得该含水层具备良好的砂岩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是寻找后生水成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1.
The advantage o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which takes base-levels as reference, is that it can be applied to continental depositional basin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of sequential stratigraphic analysis. Moreover, the principles of base-level cycles are also suitable for analyzing sequential stratigraphy in continental coal-bearing basins because of their accuracy in forecasting distribution of coal measures. By taking the Dongsheng coal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base-level cycles i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coal i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Yan'an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area is a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 which is bordered by nonconformities and made up of five mid-term cycles and 13 short-term cycles. The long-term cycle and the mid-term cycles are obvious in comparison with a transverse profile. The episodic coal accumulation in the Mesozoic Ordos basin means that the deposition of primary matter (peat bogs) of coalification is discontinuous, periodical and cyclical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n. The episodic accumulation of coal measures in the Yan'an stage is controlled by ascending-descending changes of a long-term cycle and middle-term cycles. Coal measures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periods of the long-term cycle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layers, big cumulative thickness and poor continuity. Coal measures formed in the mid-term of the long cycle are dominated by good continuity, fewer layers and a small additive thickness,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thick and continuous coal measure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mid term base-level cycles.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资料入手,用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时代煤变质程度的差异、煤变质程度的时间界线与岩浆活动时期、煤变质带与燕山期花岗岩体分布带的关系、煤变质程度与煤到岩体距离的关系以及已知岩浆热变质矿区煤变质作用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内蒙古自治区煤变质作用类型属区域岩浆热变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衍射观察分析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区块的岩石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石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石英、长石含量较高,岩屑、填隙物含量较低,成分成熟度较低;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塑性岩屑含量较高,刚塑性岩屑相对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分选性中—好,颗粒以次棱角为主,结构成熟度相对较高,各小区块岩石学特征有所差别;物源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是该区域岩石学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延8储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等分析,延8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北边富长石、南边富石英,具有不同的物源;砂岩粒度以中粒为主,细粒和粗粒次之;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由于大量的长石、岩屑被溶,孔隙度、渗透率不呈正态分布,均偏大,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微孔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产纯油或含水率极低;砂体厚度、岩石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集层的物性。结果表明,位于河道中部弱胶结的中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鄂尔多斯地区浅部地层,通过岩心实验获取力学参数,根据岩石力学D-P准则确定地层本构模型,利用剪切损伤原则确定失效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DC钻头动态破岩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浅层PDC钻头破岩效率研究,进一步分析钻头破岩过程的响应机理与钻进规律。并对泥岩砂岩进行了破岩仿真,考虑了切向力随时间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岩石损伤和应力分布能够反映钻头钻进过程中岩石的动态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岩层段刀齿受力要高于泥岩层段,刀齿侧向力变化幅度大,在往复受力作用下,切削齿易于产生疲劳破坏甚至崩齿现象。以目标区块的砂岩层段为研究目标,其高效破岩的合理转速为5r/s,可在较低的能量消耗下提高钻井效率,为现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分布全盆地,目前已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文章从石油地质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入手,阐述成岩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储层的影响,研究碳酸盐岩的油气储集潜力,进而指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找气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根据盆地石油、油气伴生水以及煤、煤层夹矸、铀矿及围岩样品的氯仿沥青中5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与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有相近的成因特征;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沥青、三叠系延长组含油砂岩沥青与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沥青具有类似的成因特征;神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东胜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煤沥青、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以及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成因特征相近;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沥青可能与准格尔黑岱沟石炭二叠系煤沥青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沥青与放射性铀矿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天然气的物质来源复杂,且与石油和煤的进一步演化有一定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因较复杂、相互间关系密切,且具有多源性成藏(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