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靖安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启贵  胡勇  王德玉  司尚举 《石油学报》2002,23(6):68-71,76
靖安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继安塞油田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3亿t级特低渗透油田,属典型的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序列组合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是油田成功开发的基础。适应油藏低压、低渗透特点的先期注水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高泥质含量(20%)碎屑岩地层压降区粘土膨胀堵塞喉道的负面影响,建立油藏早期的有效驱替系统的开发方式,使单井产量稳定提高;应用油藏水动力受效单元和平面径向调差技术、油藏数值模拟跟踪研究技术,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压裂技术、注气及气水交注开发方式的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水平,该油藏已成功地实现了6年低含水采油,采收率由方案设计的17%提高到了24%。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瑞飞  宋子齐  何涌  赵磊  胡斌 《断块油气田》2003,10(3):43-45,75
为了提高低渗及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并借鉴国内外油田的开发经验,通过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研究,提出了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方法,即采用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从水井注水时机、采油井投产时机、注水井最大流动压力、采油井合理流压、超前注水适应条件、超前注水实施要求6个方面对超前注水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该方法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低渗及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产能低、注水开发困难、采收率低是深层低渗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探索特低渗透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和提高采收率途径,针对濮城油田沙三中油层深层低渗的特点,进行了系列驱替实验。研究了水驱油、气驱油特征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驱替特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驱替速度和净覆压使驱油效率和采收率降低;特低渗油藏气驱采收率明显高于水驱采收率,采取注气开发可以提高其开发效果和采收率。这一研究成果对濮城油田经济、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中特低渗透储层与隔层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萨、葡、高油层中的特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研究为例,系统论述了松辽湖盆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中,特低渗透储层与隔层的空间分布类型与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类储层的沉积成因和井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主要分析对象是特低渗透油田,简述其油藏特征,以及注水开发方式,并指出讨论该类开发技术的意义。进一步列举现有可用于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技术工艺,如超前注水、分层注水、加密井网等。并以某油田为例,梳理其注水开发期间主要面临的矛盾,以及实践优化举措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庆低渗和特低渗油田开发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油区侏罗系延安组和三选系延长组油层分属低渗透和特低透油层,迄今已发现30个低渗和特低渗油田。由于采用了适合本区储层特点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使这些低渗特低渗油田得到了较为有效地开发,开创了商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新局面。本文从油田地质背景、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建设工程诸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长庆油田区低渗和特低渗油田的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7.
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搞好油藏的注采系统调整,是高效开发低特低渗透油田的重要措施。朝阳沟油田是大庆长垣外围油田中开发规模最大的低特低渗透油田,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的预测,结合现场试验资料和生产成果,对朝阳沟油田不同类型储集层注水方式的调整方法、效果、时机和水驱控制程度界限值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较发育的储集层适于进行线性注水调整,储集层裂缝不发育及砂体零散分布、断层较多的区块适于进行不规则点状注水调整。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能够有效提高低特低渗透储集层的水驱控制程度,通过调整压力场变化,改变注水驱油的液流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它低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有参考价值。图6参2(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8.
莫里青油田未动用储量区主要分布在莫里青断陷湖盆沉积中部,属于低丰度、特低渗透油藏,储层岩性变化快,物性较差,储量丰度分布不均衡。本文根据莫里青油田剩余区块油藏地质特点,确定采用水平井分层系方式开发剩余未动用储量。  相似文献   

9.
国内首次注天然气驱油技术日前在河南中原油田试验成功,7月份即可正式进入生产阶段。以油藏类型多、埋藏深、构造复杂著称的河南中原油田,目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质储量为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对这部分储量,目前的注水工艺技术不能满足开发要求,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仅能达到15%-20%,二次采油开发效果极差。如何开发深层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提高油田采收率,既是油田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油田三次采油增产稳产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0.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逐步成为华池油田原油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潜力;但其物性差、产量低,多属岩性油藏,天然能量匮乏,故提高此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水平和相关经济效益,已成为华池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根据华池油田长3油藏的地质特点和近7年的开发实践,提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平的一些认识,希望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塞392长6油藏是靖安油田近年来投入开发的整装特低渗透油藏,由于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发育等因素的影响,油藏单井产量低,见效程度低,开发效果差.通过对塞392开发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油藏精细描述、合理注水技术政策、精细注采调整、注水井剖面治理、低产井治理等一系列稳产技术政策,为油田的长期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砾岩储层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储层的复模态孔隙结构,并受山麓洪积相带、成岩压实及后生成岩变化的影响,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砾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测井、钻井、取心及有关地质资料,分析了复模态结构砾岩储层的储能参数、储量参数、油层分布、规模、连片性、钻遇率、渗透率及其非均质性特征,在七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建立起了综合评价参数标准,对非均质砾岩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描述.以不同的角度分析并阐明了该区非均质砾岩储层静态质量,从宏观上认识和评价微观结构特殊的砾岩油藏及其非均质性,有效地评价并指出了该区砾岩储层进一步开发的重点井区、层位及类型,为油田开发决策和增产措施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连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中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  赫恩杰 《石油学报》2000,21(4):58-64
二连油区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已投入开发十几年,其年产量曾一度稳定在70×104t 左右,其开发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以“两南”油田为代表的多数区块,为了改善开发效果,实施过完善注采系统、细分开发层系、井网加密、强注强采、调水增油等措施,开展过储层伤害、裂缝分布、周期注水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进人深度开发阶段。开发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暴露了一些开发问题。本文从油藏工程的角度,总结分析了该类油藏在注水政策、压裂与重复压裂、油层伤害、地层裂缝、井网部署与调整、稳产接替方式、低速低效区块的二次开发、经济效益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讨论了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目的是更清楚地认识和解决油藏开 发中的某些问题,以期为该类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田树全  唐庚 《钻采工艺》2006,29(1):49-52
临盘油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至2002年底,已正式开发临盘、商河、临南、曲堤和江家店等五个油田。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通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加大油气层保护力度,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从钻井、射孔、采油和修井作业几个方面的油气层保护进行了分别阐述,并结合“三新”工艺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曲堤油田曲9馆三稠油出砂储量开发和商河低渗透油田长期稳产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东油田属欠压实型异常高压非均质油藏.储层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存在启动压差,严重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动用极不均衡;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分层工艺适应性差.注水开发难度大。采用逐层上返与细分层系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使用以注采压相结合的配套技术.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文东深层低渗非均质异常高压砂岩油田高效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渗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井网模式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开发油藏已成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许多油田开始得到普遍应用,根据水平井对油藏的适应条件,大庆、长庆等低渗、特低渗油田将水平井作为提高油井产能和油田产量的主要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矢量化井网概念研究了具有原生裂缝的特低渗油藏应用水平井开发的井网优化模式,以长庆油田元48井区长4+5油藏为原型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井距、井网形式的模拟分析,水驱方向优选等,最后得到合理水平井开发井网形式。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属低渗透砂岩油藏,平均渗透率为8.4×10-3μm2,孔隙度13.5%。储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胶结致密。油层平均厚度12 m,埋深400600 m。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下而上可分为纯水带、油水过渡带和纯油带。针对该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实施了整体开发配套技术,从2000年发现到2003年,建成年产原油30×104t,实现了该油田快速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南海珠江口盆地自投入油气勘探开发以来,关于该区新近系海相储层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但是由于深层的勘探开发起步较晚,加之海上井数的限制,深层储层质量的研究相对薄弱,尚不能有效的指导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为此,以南海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油田为例,从微观孔隙结构和宏观物性对比了新近系珠江组滨岸储层和古近系文昌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的质量差异性,并分析了文昌组低孔、低渗储层的主控因素,以期指导该类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研究表明:A油田储层质量宏观上受控于构造沉积作用,沉积作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后期的成岩作用,是造成珠江组与文昌组储层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文昌组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减弱了原始沉积组构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并对后期油田开发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厂油田储层层次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储层层次分析法,将马厂油田划分为地层段,地层亚段,砂层组,小层,单砂体,成因砂体等9个非均质层次,识别出了马厂油田的6种基本结构要素,即河道砂体,河道间砂,前缘席状砂,砂坪砂,河道间泥和湖湾泥,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以单砂体为制图单位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模型,油田开发实践证明,所建模型与油田开发动态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