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是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准确地评价现有公共空间品质能为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关建设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和剖析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概念和内涵,试图确立以满足使用者需要为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一个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城市建设从大规模开发转向微调控并且更加注重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本文以提升行为品质为切入点,从街道网络、街区尺度、路径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策略,对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激发公共空间活力,塑造绿色、宜居、健康、生态的城市空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对现代城市生存环境品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建设、管理和文化三个层面,浅析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言,以期对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有所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开发》2022,(2):74-76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提倡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背景和趋势下,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公共空间服务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服务,参与城市治理,助力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5.
台湾高雄捷运车站通过建筑设计创新和引入公共艺术,突破车站刻板印象,成就城市地标,赢得各界肯定。该文通过对高雄捷运车站设计的分析,总结出以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以设计展现城市特质、以人为本塑造公共空间等重要启示。我国内地城市应以文化艺术为导向、公共空间为载体,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创新,体现地域特色和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轨道交通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更新为城市空间转型和品质提升提供了可行路径。面对特定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公共空间更新在规划设计阶段的实践也在探索中前行。以上海市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贯通规划为例,通过分析黄浦江东岸滨江的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围绕系统化、多角度的综合规划策略,从市民需求、控规和建设实施3方面着手,解读东岸滨江公共空间的更新实践,总结其更新的创新特点,借此为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得益于良好的公共空间,而标识系统的构建能表达城市特性、提升城市品质,是强化公共空间识别性和导向性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标识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空间的微观角度分析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空间环境,并结合宁波市三江口滨水核心区案例,重点考虑标识系统的空间落实,以提升步行空间的活力,提高步行效率,以期为类似区域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已初具国际大都市的物质基础,对城市环境、城市品质、城市魅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需要更为精致、更有品味的城市文化生活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其概念也在不断扩展与外延。从1980年代初建立的上海城市雕塑建设管理机制也将随之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适应社会新常态,将艺术文化更好的融合于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品牌和塑造城市形象,建设有文化内涵、有创新活力的当代城市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公共艺术建设是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进程的重要媒介,也是提升城市魅力和品质的有力抓手,预示着城市空间的内涵式提质进入纵深阶段。从我国目前的公共艺术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数量少、品类单一、尺度不当、缺乏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艺术水准良莠不齐甚至粗制滥造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公共艺术政策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引,整体上仍显滞后且实施乏力,严重制约着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新审视和解读国际公共艺术政策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行政优势和社会结构等国情现实,探索新时代艺术化空间治理的制度创新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解读人本治理内涵和城市公共空间认识的基础上,解析人本治理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以广西贺州市平桂新城为例,通过梳理其公共空间本底及发展现状,总结当前贺州市平桂新城的问题与不足,并以问题为导向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出从人本规划、顶层设计、公园城市、共享元素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及建议,希望能加快推进贺州市平桂新城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以期为贺州市其他片区和国内其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当前南宁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着结构布局不合理、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由此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水平较低。因此,南宁市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以其系统规划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并从结构、布局、文化特色、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当前水城建设为契机,提升南宁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新都市主义的背景和原则特征,揭示了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了通过新都市主义的功能混合使用原则、以人为尺度的原则和重视环境与人文原则对提升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步入品质提升阶段,以场景营造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激活城市发展潜能的场景营城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街区作为生活空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单元。对城市街区进行公园场景营造不仅是以美好生活为中心的场景营城理念逐渐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美学营造的范式,也是公园城市美学在街区层面的直观表达。以成都望江楼街区场景营造实践为例,从场景融合促进公共空间形态渗透、营造创新服务机制激活街区核心价值、以人文体验赋能业态重塑街区风貌3个方面,提出不断融入城市发展治理体系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美学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朱骁  章飙 《中国园林》2020,36(4):88
在高强度的城市建设和公共活动影响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问题日趋严重,创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也随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对风环境、热环境和声环境的数据综合分析以及城市物理环境与空间形态的耦合优化研究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之一。以物理环境的单一维度转向以多元要素综合研究为基础,并与城市设计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多源物理环境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对古荥大运河的实证探索,研究城市物理环境数据分析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深度介入,据此可建立基于城市物理环境优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布局,通过物理环境优化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提升与设计引导。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是满足市民日常交流、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双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的思路、框架、策略与实施进行阐述。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在城市减量发展的背景下,以“增绿色、增内涵、增活力、增幸福”为指导思想,制定“连通城市绿廊,建网络;改善街道空间,提品质;增补改造公园,补短板;激活文化空间,增内涵”的提升策略。在空间上,统筹安排城市绿廊、街道、公园和广场,建立功能完善、服务均衡、联系紧密的城市公共空间网络,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场所。在实施中,对应海淀区与辖区街镇两级实施主体,筹划重点项目,对接街镇工作,将城市公共空间的提升策略进一步向可实施、可落实的行动路径与实施项目进行转化,强化规划对于实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1)
新媒体公共艺术是当今公共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新媒体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增强公共空间的趣味性,提升城市品质;有利于增进人与艺术的互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城市历史的记忆,促进城市多元文化的发展,推动城市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7)
<正>0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住环境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承担居民大部分的社会生活和交往活动。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体现了当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与内涵,而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对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很多城市都很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不时出现大广场、大公园和大水面。然而,公共空间的建设是否成功取决于人的参与和活动的支持,即公共空间因人的活动而变为有意义的场所。要形成这样的空间,需要有规划人员的科  相似文献   

18.
公共艺术作为展现城市文化重要的表现媒介,被广范应用在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并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提升文化内涵和改善环境精神面貌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城市公共空间下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美化城市空间、传递文化思想、塑造地域个性等内容去探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心城区既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精华地区,也是公共空间品质差距较大的地区,是新时期上海加强公共空间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结合袖珍广场设计竞赛的相关研究和设计成果,对上海中心城公共空间建设的路径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认为中心城应当走存量空间挖潜的道路,通过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针灸式”的改造,以激发地区活力,推动城市更新。公共空间设计应以满足市民休闲活动需求为基本目标,注重提升文化艺术品质,统筹城市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20.
杨超 《住区》2022,(4):90-99
公共艺术对于人居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和文化复兴的意义深远,预示着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进入纵深阶段;相应地,公共艺术空间规划也成为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和研究对象,响应着提升公共空间内涵与品质的深层次诉求。本文在简要梳理国内外公共艺术规划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在地实践,从体系性与独特性两个角度阐述了公共艺术空间规划的方法框架及其在实操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包括特色布局、场所营造、前置机制和管控边界四个方面,以期为这一开放性课题的多维探索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