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以Q油田为例,研究复杂断块油藏注气驱油地质溢油风险。首先通过地质分析,明确开发层系与断层的位置关系;然后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动态认识,分析断层的封闭性;最后通过计算断层紧闭指数和封闭指数,判断断层的封闭性。分析结果表明,Q油田断层目前是封闭的,只要保持合理注气压力,W4断块不会发生溢油。  相似文献   

2.
通过曙一区超稠油杜229块兴隆台油层的油藏基本特征和生产动态分析,发现超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油藏平面动用程度较差,井间地带仍有大量剩余油。为了改善蒸夜空吞吐开发效果,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在井间部署加密水平井,采用直井与水平井间的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已见实效。  相似文献   

3.
由于黄土塬二维地震静校正问题造成假构造现象,长期以来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不发育断层。利用二维地震剖面层拉平和横向压缩技术,发现多个断距小且大多近于直立的断裂,经过断层组合,确认北东向断层的存在,并认为发育北东向断裂带。该北东向断层可能是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右旋扭动应力场作用下重新活动并在中生界产生的撕裂断层,很可能在全盆地中都有发育。通过断层展布与油藏分布的叠合对比,显示出中生界油藏分布与断层位置有关,该断层可能是油气成藏的重要运移通道。进一步推论认为,中生界高陡断裂带的分布对中生界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36-41块属于王庄超稠油油藏,由于该区储层中粘土矿物、伊蒙混层含量高等原因造成储层强水敏,这给开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该区块的敏感性资料分析,建立了一套强水敏超稠油油藏的开采配套技术,并通过全过程的油层保护、针对性的复合防砂、提高蒸汽注入质量等技术,建立了适合强水敏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体系,为敏感性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注CO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单家寺单113块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高、凝固点高和烷烃含量低的特点,提出了超稠油注入CO2改善超稠油开采效果的采油工艺技术。通过对超稠油油藏注入CO2开采的试验,研究超稠油注入CO2的影响因素,并对单113块进行了注入CO2蒸汽吞吐的矿场试验。试验效果表明,注CO2蒸汽吞吐对单家寺油田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应用地质、地震、试油和化验分析资料基础上,根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对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成藏机理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老新地区具备形成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的良好条件。油气是在高地层温度、地层压力场和势能场等主要动力作用下形成和在沉积型、构造型和复合型油气输导体系中运移。油气于荆河镇组沉积中后期聚集成藏,其空间分布具有互补性。直路口断层下降盘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东河塘1油田CⅢ砂岩油藏区域内断层相当发育,断层的封堵性判定对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在此以东河塘1油田CIII油藏3号断层为例,运用泥岩断层泥比法(SGR)作为评价参数,将生产动态井间干扰和示踪剂监测作为论证方法,定量分析其封堵性.对开展区域断层的封堵性研究和分区注水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洼38块具有多套油水关系的复式油藏特征,经过多年的吞吐开采,在注入蒸汽冷凝水、边水、底水、层间水、断层水的综合作用下,油藏和油井出水原因越来越复杂,"水患"成为制约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2007年在生产过程中综合采取挤灰封串、化学堵水、控制采液强度、边部排水采油、提高固井质量、避免过断层钻井等配套治水措施,达到了理想效果,年累计增油8 456 t,创经济效益445.63万元,为该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曙22块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曙22块生产时间长、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等特点,根据油藏类型以及渗流理论,利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该区块油藏数值模型,产量劈分考虑了实际射孔井段厚度及井底流动压力差,对该区块地质储量、压力、含水率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地质储量拟合相对误差为5.1%,83%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小于8%。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曙22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层内非均质性、断层、井网不完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井网不完善、断层的遮挡性以及层内非均质性引起的水驱见效的差异性。总体上,在断层的附近,尤其是断块的高部位,都有一定的剩余油富集。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层系断层封闭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周口店八角寨雾迷山组碳酸盐岩露头断层密度、断层内部结构和断裂带泥质质量分数的分析,结合岩石形变三维应力数值模拟及塔中碳酸盐岩油藏岩心和薄片多期方解石交切胶结关系,揭示了碳酸盐岩层系断层封闭机理,提出了一种精确测定碳酸盐岩中泥质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主断层核部岩石破碎程度大,断层密度高,随着远离主断层,断层密度大体呈指数降低;围岩碳酸盐中泥质质量分数一般为10%~15%,而在断层核部位,泥质质量分数增加到30%~40%,明显增加了2~3倍,同时,随着远离断层核的部位,泥质质量分数稳定下降,说明在碳酸盐岩层系的断层中,高泥质含量仍然是断层封闭的最重要的机理之一;岩性组成及含量的不同也会导致岩石在应变形态上的差别;碳酸盐矿物特别是方解石脉多期交切、结晶现象在破碎带中广泛分布,说明胶结作用是影响碳酸盐岩层系断层封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震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以L油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老油田油藏进行挖潜研究,首次将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结合运用于油藏构造精细描述中,确定了4种主要的挖潜地带:(1)断层附近的微构造;(2)断层面封闭形成的构造;(3)断层夹持的三角死油区;(4)非主流线区的低部位死油区。L油藏的挖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特别是将三维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紧密结合,确定出具体的钻井井位,能有效的指导老油田挖潜。  相似文献   

12.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轮阶段后,存在着吞吐效果变差,周期产油量下降、吨油成本上升等问题.在认真分析了影响高轮井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并采取了组合式吞吐、间歇蒸汽吞吐、多元式吞吐等多种技术对策,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吞吐模式,提高了热利用率,改善了高轮井吞吐效果.这些技术措施对其它超稠油和稠油油藏开发是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在老油田后期开发中更好地寻找剩余油,从油层微构造,断层及断面的封堵性开发,分析了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地区为:(1)正向微构造,包括低部位的正向微构造;(2)断层形成的微构造,包括断层封闭,断层夹持以及断层遮挡的非主流线区形成的微构造。D油藏的实际钻井结果表明:通过微构造确定剩余油的富集区是一种好方法;断层是油层微构造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正向油层微构造和断层形  相似文献   

14.
曙一区兴隆台油层为疏松砂岩超稠油油藏,以中细砂岩为主,为稠油胶结,胶结方式较为疏松,油井出砂情况严重,进而导致套坏,造成油井无法正常生产.为了有效解决油井出砂问题,研究了从钻完井、射孔到生产的一套综合防砂技术.现场应用证明,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油藏出砂问题,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汉油区盐间非砂岩油藏埋藏在下第三系潜江组盐韵律层中,属于自生自储的白云质裂缝性泥岩油藏,大多位于断层附近,基质渗透性差,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特高,钻井过程中往往造成井漏和井喷。因此,采取何种完井方式非常重要。通过对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地质特征分析和不同完井方式的油井生产动态的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完井方式,为这种特殊复杂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汽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开采效果变差。在分析油藏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三场"的基础上,论证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该区块蒸汽驱最优注采参数,对最优参数预测结果进行经济评价。研究表明,蒸汽驱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备可行性,可以作为蒸汽吞吐后续接替技术,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对复杂小断块低能量油藏单元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然后建立了针对实际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的地质和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注气前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基础上,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讨论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注气时机CO2吞吐前后近井地层原油饱和度和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的有效时机和最佳操作参数选择,为小断块单元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断层应力封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断层封闭性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重点难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构造力学原理和方法,通过计算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地区的断层应力特征,研究了断层应力特征随断层埋深变化的演化规律,并探讨了断层应力与断层封闭性随断层埋深变化之间的关系规律.结果发现,断层应力、断层性质和断层封闭性在浅部是张性开启的,而在深部是压性封闭的,中部(1650-2000m)则存在一个断层性质和封闭的过渡段,即断层性质和断层封闭性的转换段.  相似文献   

19.
分析Z油田次生断层封闭规律和评价标准,总结适应油田断层封闭性能评价的方法,并对油田内部次生断层的封闭性能进行精细评价。研究表明,该油田内部次生断层性能主要受岩性对接封闭和泥岩涂抹封闭的影响。当断层两盘地层的砂泥比大于0.75时,断层的封闭性较差,反之较好;当断层两盘对接砂岩的泥比率小于0.15时,对接砂岩的连通性好,断层封闭性差;当对接砂岩的泥比率大于0.5时,断层封闭性好。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风城油田蕴藏极其丰富的浅层超稠油资源,该油藏具有储量丰度高(519.6×104t/km2)、埋藏浅、地层温度低的特征,原油性质具有黏度高(50℃时13768mPa?s)、凝固点高的特点。该油藏采用常规蒸汽吞吐开采难度大,采收率相对较低。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启动技术主要有蒸汽吞吐预热启动和循环预热启动;相对于蒸汽吞吐,注蒸汽循环预热启动吸汽加热均匀,启动平稳,但循环预热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针对风城油田重32井区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开发试验及生产现状,深入研究分析了该井区SAGD循环预热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以理论结合实际,探讨了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阶段现场操作中的一系列优化技术,对双水平井SAGD在循环预热阶段的现场优化操作形成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