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天然锰矿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温度、光照、锰矿用量、溶液pH及共存离子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磷的吸附影响很大。离子影响中,Ca2+、Mg2+、CO32-、HCO3-、SiO32-和SO24-的影响不大,而AsO43-和AsO3-却能明显抑制锰矿对磷的吸附。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r2=0.984 4)能很好的描述磷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9),最大吸附量为30.40μg/g。FTIR和SEM结果显示磷主要是通过与锰矿表面的羟基发生置换或生成内层络合物而被吸附。天然锰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强选择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去除天然水体中磷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自然水体中生物膜对苯胺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苯胺的特性,以及溶液pH、生物膜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8,生物膜的量为2.0g时生物膜吸附苯胺的效果最好.Langmuir方程,Freundlic方程均表明:天然生物膜对苯胺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程度.方法以甲醇、淀粉、葡萄糖、乙酸钠、丙酸钠、污泥水解酸化液六种碳源模拟废水,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对不同碳源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研究.结果六个系统中,淀粉的COD去除率最小,为45%,其余系统相差不大,去除率最大的是污泥水解酸化液,为88%;缺氧结束时系统出水PO43--P质量浓度分别为2.24 mg/L、3.00 mg/L、3.81 mg/L、1.40 mg/L、2.46 mg/L、1.18 mg/L;各系统每克M LSS的亚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27 mg/(g·h)、1.15 mg/(g·h)、1.58 mg/(g·h)、2.91 mg/(g·h)、2.60 mg/(g·h)、2.03 mg/(g·h).结论碳源种类对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有很大影响,淀粉类大分子碳源不利于反硝化除磷,乙酸钠类小分子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处理甲苯废气的生物滴滤床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过程。在 2 0~ 2 5℃的温度条件下 ,以鲍尔环和阶梯环填料为载体 ,实现生物滴滤池的快速挂膜与驯化。接种污泥的性能、湿度和营养液的pH和循环量是影响生物滴滤池挂膜和驯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最佳后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方法 通过改变后曝气池出水口位置的方法调节后曝气池HRT,研究不同后曝气池HRT条件下,双泥生物膜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结果 在后曝气池HRT为2.4h的条件下,系统COD平均去除率为66.68%,NH4-N平均去除率为88.41%,出水NH4+-N平均质量浓度为6.26 mg/L,大部分NH4-N都在前段反应中去除,同步亚硝化反硝化不受COD质量浓度的限制;TP平均去除率在94.88%左右,厌氧释磷率稳定在45.24%左右,缺氧吸磷率最大,维持在54.59%.HRT为4.8h时,TP平均去除率降至59.48%,可利用的COD质浓度逐渐减少,使运行后期的NH4-N氧化率下降.结论 对于长期运行的双泥生物膜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保持后曝气池HRT为2.4h,系统出水COD值可满足排放标准,脱氮效果稳定,除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主要理化因子对南四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底泥污染物释放成为影响上覆水水质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温度、DO和pH对南四湖底泥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温度条件下的沉积物中磷释放速率高于低温,25℃时沉积物的最大累积释放量为581.6mg/m2,5℃时的最大累积吸磷量为1053.7mg/m2。较高的上覆水DO浓度可减少底泥磷的释放强度,上覆水DO6.0mg/L可有效抑制沉积物磷的释放。pH中性条件下磷的释放量最小,偏碱与偏酸环境均能促进沉积物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酸性化学镀镍--磷合金镀液,通过改变还原剂浓度,制备一系列不同磷含量Ni-P合金镀层研究磷含量对镀层性能的影响。表明镀层耐蚀性、硬度等性能与磷一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啤酒废水,通过监测分析挂膜阶段和正常运行过程中除去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效果和反应池内的微生物相特征.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在反冲洗后较短时间内就可达到最高,但很快就下降到负值,无法维持对磷酸盐的高去除率;另外发现若固着态微生物快速繁殖,可使曝气生物滤池迅速挂膜.  相似文献   

9.
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效果及滤料生物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啤酒废水,通过监测分析挂膜阶段和正常运行过程中除去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效果和反应池内的微生物相特征. 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在反冲洗后较短时间内就可达到最高,但很快就下降到负值,无法维持对磷酸盐的高去除率;另外发现若固着态微生物快速繁殖,可使曝气生物滤池迅速挂膜.   相似文献   

10.
磁处理对水体生物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磁化处理对水体的生物性质、水中生物的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生物效应,该生物效应对加速水体的复氧能力,提高自净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淹没式生物膜法除磷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磷微生物特性的研究是探明生物除磷机理的前提.本文通过菌属鉴别试验,分析了除磷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特点和其在生物除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出淹没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艺中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其次依顺序为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硝化杆菌属.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研究了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选择和富集.结果表明,采用3个阶段进行选择和富集,DPB占全部聚磷菌(PAOs)比例约从11.77%提高到66.07%;第3阶段培养末期,COD和TP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68.78%和69.02%,缺氧所耗ρ(NO3--N)达到23.91 mg/L;对反应器中生物膜进行直接染色发现,在厌氧放磷阶段能观察到聚磷菌体内有大量聚-β-羟丁酸(PHB)出现,而在缺氧吸磷阶段则有大量聚磷颗粒(Poly-p)出现,故可尝试采用聚磷生物膜的直接染色方法观察聚磷微生物细胞内PHB和Poly-p颗粒的变化,来判断生物除磷过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双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系统稳定期的主要微生物种类、数量和特性.方法利用电镜、特殊染色法、平板分离技术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对系统内硝化池、缺氧池内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和分离鉴定.结果硝化菌总数为9.5×106cfu/mL,共分离出5株硝化菌;反硝化菌总数为4.5×105cfu/mL,共分离出5株反硝化菌,通过吸磷试验发现,肠杆菌科的两株菌(LB3和LB5)和假单胞菌属的菌株(LB4)的吸磷能力较强20h后的吸磷量达到了3.32mg/L、4.64mg/L和2.74mg/L,弧菌科的菌株(LB2)和气单胞菌属的菌株(LB8)的吸磷能力较弱,20h后的吸磷量仅为1mg/L和1.24mg/L.结论反硝化聚磷污泥和普通好氧聚磷污泥在性状上极为相似,内源物质PHB和聚磷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硝化池内填料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硝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群;分离得到的5株反硝化菌可认为是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14.
以SEM,XPS等为手段研究了炭纤维经不同表面处理后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及其亲水性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经不同表面处理的炭纤维对固着在污水中的微生物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污水生物膜处理工艺中以高强型炭纤维作为载体是可行的;②提高炭纤维的表面亲水性有利于增加微生物的挂膜量;③对炭纤维表面结构影响小的处理方法不会破坏炭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挂膜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SEM,XPS等为手段研究了炭纤维经不同表面处理后表面形貌、表面官能团及其亲水性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经不同表面处理的炭纤维对固着在污水中的微生物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污水生物膜处理工艺中以高强型炭纤维作为载体是可行的;②提高炭纤维的表面亲水性有利于增加微生物的挂膜量;③对炭纤维表面结构影响小的处理方法不会破坏炭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挂膜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内导流筒式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低浓度废水时高分子载体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条件以及操作条件对生物膜厚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2.5~3h,有机容积负荷6.01~7.08kgCOD/(m3  相似文献   

17.
采用稳定运行的环状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s annularreactor,BAR)模拟原水长距离输水管道水质净化过程,研究臭氧对管壁生物膜净水效能与生物净水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生物膜中异养菌数量迅速降低,氨氧化菌达到100%灭活,臭氧在水中分解生成氧气有利于生物膜更新,使生物膜迅速恢复.臭氧冲击明显降低了生物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臭氧自身的氧化能力也使氨氮略有增加,臭氧质量浓度为0.7、1.5、3.2 mg/L的反应器对氨氮去除率由对照组的81.85%分别降至38.49%、17.60%和-5.50%,并出现亚硝酸盐氮积累现象.生物膜对氨氮去除效能的恢复较亚硝酸盐氮快,分别在第5天和第8天恢复;臭氧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导致出水总有机碳高于进水,运行6 d之后生物膜恢复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缺氧-好氧生物膜法脱氮系统中各类菌株分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淹没式生物膜法缺氧(A段)-好氧(O段)系统对煤气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工艺中,氨化菌、反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氮的转化过程中最为重要,只有这几类细菌发挥正常功能,才能达到脱氮目的。本文在试验中测定了这几类菌的数量,初步确定了它们在填料上和水中的分布情况,并同时测定了一些相应的水质指标,以利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To reveal additional effects of aquatic macrophytes on bio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onshore lake phosphoru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response of reed communities to this phosphorus, sediments from the Meiliangwan onshore reed area of Lake Taihu were sampled by using a columnar sampler (D=8 cm) on September 18, October 17 and December 3, 2003.The sampl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macrophyte-free areas.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dried naturally at room temperature, ground and screened with a 100 mesh sieve.The HClO4-H2SO4 digesting and H2SO4-H2O2 heating digest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otal amount of phosphorus (TP) contained in sediments of the reed area and in tissues of reed roots and stems.The result shows: 1) the level of TP, from both the reed area sediment and the reference samples, is highest during the vigorous growing stage and lowest during the slow growing stag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evel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2) the top layer (0-2 cm) of the sediment from the area without higher aquatic macrophytes and the sediment (4-7 cm) in the central reed area show peak values of phosphorus enrichment; 3) the phosphorus enrichment of different parts of reed tissues is in decreasing order: firous root > rhizome > stem.All are smaller in the level of phosphorous than that in rhizosphere sediments (0-2 cm).  相似文献   

20.
对东湖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水果湖和郭郑湖区域的水体及沉积物内源磷污染状况进行了考察,根据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及水体、沉积物相关分析结果,绘制了沉积物超额磷负荷水平分布等值线图.该图显示水果湖及西南沿岸是东湖沉积物污染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