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储峰  顾勤 《江苏陶瓷》2007,40(F09):28-28
宜兴紫砂是全国优秀陶瓷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鲜明的地区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蜚声海内外。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历史悠久,风格神韵独特,积攒着历代相传的文化底蕴和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紫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张志清  张烨 《江苏陶瓷》2012,45(1):54-54
宜兴紫砂陶瓷艺术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而成熟,发展到今天,壶的用料更加讲究,壶的造型艺术日臻完美,壶的装饰艺术种类更加丰盛。紫砂陶土乃是天下独一的自然资源,作为一名陶艺工作者,更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厚爱。奋发创新出多款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精品。紫砂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张建生 《江苏陶瓷》2014,47(5):54-54
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人文脉络丰富而厚重,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是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而宜兴紫砂茗壶的出现,更为陶瓷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为底蕴,取其精华,精益求精,呈现给世人以独到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并赢得了世人“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称誉。  相似文献   

5.
范泽锋 《江苏陶瓷》2010,43(3):50-50,54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兴于清,以其细腻精湛的工艺,丰富多姿的造型,五光十色的风采,为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所钟爱,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中的一支闪耀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周志和 《江苏陶瓷》2007,40(1):43-44
紫砂花货塑器,俗称“花货”,是宜兴紫砂三大造型体系之一,与紫砂光货、筋纹货并列于世,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器物、人物,经艺人加工,运用捏塑、雕刻、塑饰等手艺技法,运用紫、红、黄等自然色泽,经炼泥、制坯、雕琢和高温煅烧等几十道工序,造就以各种形态、神态独特的形式,成为紫砂造型门类独具风格特点的艺术形式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7.
缪永娣 《山东陶瓷》2011,34(5):39-40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它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宜兴紫砂,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洁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容了传统民族文化内涵,使之艺术生命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8.
沈寅华 《江苏陶瓷》2007,40(6):46-46
宜兴紫砂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制作工艺、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公认的实用价值,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宜兴紫砂有它清晰的文化背景和独树一帜的制作工艺,它所体现的工艺流程和独特风格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性、文化特  相似文献   

9.
蒋玲 《江苏陶瓷》2006,39(5):38-39
宜兴紫砂壶与其有6000千多年的陶瓷历史相比较,她的出现略显迟缓,仅有500多年的历史。但纵观宜兴紫砂继承传统,立足创新,新品新容层出不穷,障了以其得天独厚的材质,千姿百态的造型,独树一帜的工艺,高雅脱俗的文化韵味独步千秋外,还与历代艺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励志创新,洗新革面,汲江南地理习俗、文人沃土,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灵活掌握运用“质、形、神、艺”等手段,在想象中孜孜追求,在想象中不断求新,在想象中不断开拓,在想象中不断磨炼所分不开的。一个艺人,如果不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想成功创新一把新壶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0前言 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渊源流长,人才辈出,名品佳作百世流芳,已经形成了“光货”、“花货”、“方货”、“筋纹货”几大艺术门类.紫砂陶艺作品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国内外被人们所珍爱和传播,紫砂陶艺的无穷魅力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激励着陶艺园地的耕耘者,为紫砂艺术发杨光大不断奉献和追求着.  相似文献   

11.
羊建鹏 《江苏陶瓷》2010,43(3):49-49,54
创作"枫情茶具",源于在苏州光福浏览时所见。光福山水秀丽,风景宜人,有闻名遐迩的香雪海,无尽的梅树,花光溶溶,溪水清清,令人流连忘返。在光福山,有海上画派著名画僧虚谷之墓。与虚谷同时的海上画家胡公寿、吴昌硕、任伯年、蒲华等,都曾有在紫砂壶(瓶、盆)上题诗作画的经历。虚谷也曾在一紫砂花瓶上画兰花三朵,兰叶几茎,出笔爽健,落款“虚谷作”。此瓶现藏于上海的一收藏家家中。画家、文人在紫砂器上作装饰,一方面说明这些画家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紫砂壶(瓶)的艺术魅力之不凡。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江苏陶瓷》2012,45(5):31-31
江苏宜兴古名荆溪、阳羡,地处太湖西岸,具有悠久的烧陶历史。宜兴特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制品称作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产生、发展的过程,由普通日用陶器至明代供春抟泥成器,并随着茶文化的变革而改变。饮茶,由早期的煮茶改为沏茶,随着饮茶方式演进,茶具也随之相应的发展变化。紫砂壶,首先是为了实用而造,然后向实用和形式美的方向发展,形式也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由细变精;  相似文献   

13.
何燕萍 《江苏陶瓷》2010,43(5):24-24,26
宜兴紫砂经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智慧创造、薪火相传,迄今仍长盛不衰。尤其是数百年来形成的独有的紫砂艺术语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壶艺传承人,陶冶着众多壶艺爱好者的心灵,给人带来身心愉悦与无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黄顺达 《江苏陶瓷》2010,43(4):49-50
宜兴紫砂花货是状天下万物的某一形态.把人们在生活中感悟到的美,用艺术的手法在壶上把它们表现出来。如清代的陈曼生,由他所设计、杨彭年兄妹等名家制作的“曼生十八式”中,就有仿自然想象的“却月”、“饮虹”,仿植物形态的“瓜形”、“葫芦”,仿实用器物的“合斗”、“棋奁”,仿古代文物的“乳鼎”、“镜瓦”等。“曼生十八式”以其器型的优美多变引人人胜。后人仿作代代不绝,至今仍在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5.
千年的历史。浩瀚若星辰的传统装饰艺术。宜兴紫砂就像一颗嵌在艺术史项链上的钻石,璀璨光辉,历代紫砂艺人为世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供后来者享之不尽。一个民族站在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前,应当如何去面对过去,又该如何把握未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人类遗产的密码不断被破译,传统的技艺被新的科技取代,  相似文献   

16.
春秋楚国陶朱公兴陶蜀山、北宋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东坡提梁壶传说、明代供春树瘿壶流传史载、南京明朝司礼太监墓葬吴经提梁壶文物出土考证、曼生十八式陈氏传承……紫砂文化继承创新、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太祖朱元璋废龙凤团茶,兴花茶(散茶),茶具随之兴起,宜茶的紫砂茶具创作技艺日趋成熟。文人的参  相似文献   

17.
孟小军 《陶瓷》2021,(7):71-72
中国的传统美德并非仅仅囊括了中国人心中的道德,更是一种包罗万象的人文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美德的形成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更深度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并在中国传统文人的配合下,构成了一个十分典形的特殊文化形式,中国人文艺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内诞生,紫砂艺术中相当多的经典的创作就来自于此.  相似文献   

18.
王晓健 《江苏陶瓷》2010,43(5):41-41,45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其作品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在紫砂界一直为藏家所津津乐道的"何氏风格"是在博取名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追求"力感"和"气韵"的独特风格。"何氏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凭借他自己的天赋和悟性,孜孜不倦地苦练内功。另一方面也与何道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密切相关。无论是京剧、书法还是太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它们遇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国粹"——紫砂。  相似文献   

19.
张尧健 《江苏陶瓷》2008,41(1):18-19
艺术精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创作精锐的概括,表达了艺术创作的构思要领。在从事紫砂设计创作的十余载,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重要的一点。一把泥土,将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就必须要创作出脱尽人巧殊众工,鬼斧神工难雷同的艺术精品。只有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实地观察汲取,  相似文献   

20.
正宜兴的花货紫砂壶一直以来就占据了紫砂艺苑的半壁江山,其百变纷呈的造型,无穷无尽的创意使紫砂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众多风格迥异的花货造型中,与梅相关的作品历来经久不衰,寒梅傲骨,凌冽风霜,那高贵的品质一直是品格高尚的代表,令人憧憬的臆想,以梅为题,如何才能创作出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呢,眼前这把凌梅或许能够为我们解答,通过剖析这把壶的造型创作,也许能够让让更深的感受到梅蕴壶中的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