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北盆地扭动构造油气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构造圈闭的成因与区域性伸展一走滑作用有关,按成因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①凹陷及斜坡地区所形成的断鼻、断块群;②扭动断裂带伴生的张性断块;③扭动断裂带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④以伸展作用为主的断阶带复杂断块。扭动构造对苏北盆地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图11参11  相似文献   

2.
王辉  黎明碧 《断块油气田》2010,17(6):682-685
在对全球大陆边缘主要含油气盆地圈闭类型及特征调研和分析后,发现目前圈闭分类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更好的指导油气勘探,提出了"圈闭群"的概念,即具有成因联系、在同一地质作用中伴生的一系列圈闭,可为构造圈闭也可为地层或(和)岩性圈闭,而不局限于圈闭的几何形态、遮挡条件或封闭机制。同时给出了基于"圈闭群"概念的新的圈闭分类方案,该分类方案包括底辟构造相关圈闭群、生长断层相关圈闭群、挤压构造相关圈闭群、伸展构造相关圈闭群、扭动构造相关圈闭群、沉积、成岩相关圈闭群、水动力相关圈闭群、复合成因相关圈闭群共8类圈闭群,最后给出了各圈闭群在主要大陆边缘盆地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构造风格造成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圈闭条件。因此研究含油气盆地的构造风格可以预测有关油气圈闭类型,这对于指导新探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作者通过地面地质调查,卫片影纹特征的描述,钻井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大量高质量地震剖面的解释,初步识别出吐鲁番-哈密盆地包含了2大类,9小类的构造风格:(1)基底卷入型,包括裂谷及其它伸展构造,扭动构造,其底断块和披覆褶皱,迭置构造,侵入构造撞击构造,勘探工作者已经  相似文献   

4.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局部应力场、基底断裂活动及潜山块体扭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具有不同成因及规模的断裂趋势带,它是深走滑断裂的伴生构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渤海湾盆地的隐性断裂带可以总结为5种成因类型:①板块活动引起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形成的区域构造应力型隐性断裂带;②基底断裂体系及其活动性形成的基底活动型隐性断裂带;③潜山呈雁列式排列形成的区域隆升型隐性断裂带;④局部应力场变化形成的变换型隐性断裂带;⑤潜山块体之间以及内幕薄弱带扭动形成的潜山扭动型隐性断裂带。研究认为,隐性断裂带控制了储集砂体分布,小断层与中低幅度构造组合形成断鼻、断块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带,潜山沿其分布形成构造脊,是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  相似文献   

5.
渤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走滑作用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盆地中的走滑构造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认识郯庐断裂新生代的活动及地球动力学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图编制,研究了渤海盆地东部走滑断裂带分布及类型,讨论了其形成动力学条件和油气地质意义。渤海盆地走滑断裂带主要发育雁列正断层系、同向剪切断裂系,也见反向剪切断裂系和次级同向剪切断裂系。剪切系断裂组合反映右旋扭动,右旋扭动时间为新近纪晚期—第四纪。走滑断裂带的形成是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反映,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结果。走滑构造带形成了重要的油气圈闭,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扭动构造在中国东西部盆地中普遍发育,确定机动构造需剖面和平面标志相结合。文中重点论述了扭动构造的组合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扭动构造控制着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聚集、运移、保存等条件,其中的雁列褶皱(背斜、鼻状构造)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7.
二、与同生断层有关的几种构造圈闭类型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构造圈闭有两种类型。一是同生断层的伴生构造,这是指同生断裂发育过程中,断层上下两盘岩层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各种形式的构造圈闭。另一种类型是沉积同期隆起(基底隆起或塑性岩层流动上拱)造成的构造,但又为同生断层所复杂化的构造圈闭。对于这种构造,隆起固然是控制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但油气的富集则往往主要受断层遮挡条件的控制。下面仅就黄骅拗陷、济阳拗陷所观察到的比较典型的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8.
焉耆改造型盆地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叠合、改造型盆地,中生代为类前陆盆地,之后虽经历了燕山运动中晚期的冲断、隆升剥蚀和喜山期的长期改造,但盆地构造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烃源岩以煤系地层为主,主生烃期为燕山期末,喜山期生烃贡献不明显;圈闭类型多样.多与冲断活动有关,形成于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燕山期末已存在的圈闭成藏条件较好,但控制圈闭的断层在喜山期活动与否及其活动强度,决定着燕山期形成的油气藏能否保存;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圈闭及地层圈闭的油气来源有限,盖层条件较差,油气成藏条件欠理想。下步勘探方向应以与燕山期末主生烃期相配置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滑脱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脱构造对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几何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分析了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变形特征、构造岩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滑脱构造的形成除了受外在动力机制控制,还与地层属性如不整合面、地层岩性及物性特征有关。其变形特征主要受控于滑脱层的深浅,地层的温压及所受应力大小,常伴生有三角带、叠瓦状构造和双重构造等。碎裂岩作为滑脱构造中典型岩石类型受到动力变质作用,发育大量裂缝和溶洞。滑脱构造形成的高温场、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滑脱断裂带、碎裂岩裂缝,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成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由于拉张和扭动作用,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依其成因可将构造圈闭划分为4类:Ⅰ类,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Ⅱ类,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Ⅲ类,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Ⅳ类,断阶带之间的复杂断块。根据构造圈闭成因类型、油气源及油气聚集途径等组合特征的分析,将成藏样式总结为3大类6亚类:由Ⅰ类圈闭形成的原生油藏及次生油藏(a,b型),由Ⅱ,Ⅲ类圈闭形成的断层输导型及储层输导型油气藏(c,d,e型),由Ⅳ类圈闭形成的f型油气藏。目前在苏北盆地两个主力凹陷---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以a,b类占主导地位,分布在凹陷斜坡地区,其次为主控断裂两侧的c型油气藏。另外在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内部发育一些f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
区域构造应力场、营潍断裂右旋走滑扭动、重力差异压实、热沉降以及地幔拆沉引起的均衡调整作用共同控制和影响了渤海浅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构造变形和沉降沉积中心的形成。渤海新生代叠加复合的盆地性质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与周边板块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浅层圈闭在渤海油气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晚期断层对渤海浅层大油气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浅层背斜圈闭对油气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据此归纳出两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区域构造应力场、营潍断裂右旋走滑扭动、重力差异压实、热沉降以及地幔拆沉引起的均衡调整作用共同控制和影响了渤海浅层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构造变形和沉降沉积中心的形成。渤海新生代叠加复合的盆地性质和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与周边板块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浅层圈闭在渤海油气勘探中占据重要地位,晚期断层对渤海浅层大油气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浅层背斜圈闭对油气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据此归纳出两种基本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地震资料解释,总结了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的类型、控制因素及分布.从力学成因上看,渤海海域褶皱作用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即与拉张作用有关的、与扭动作用有关的、与重力滑动诱导的挤压作用有关的和与压实、底辟等重力作用有关的褶皱作用.与拉张和挤压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古近纪,分别沿长期活动的控制性断裂和斜坡带分布.与扭动有关的褶皱作用发生在新近纪晚期,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郯庐断裂经过的地方.重力褶皱中的披覆褶皱作用贯穿于整个新生代,分布在凸起上;而盐底辟褶皱作用分布局限,目前仅在盆地南部的莱州湾凹陷有所发现.从目前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实践看,沿断裂带分布的与新近纪晚期扭动褶皱相关的圈闭是有利的储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14.
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条件非常有利,尤其盆地内沉积了阿普第阶盐岩层,发育多种类型盐相关构造,形成多种类型圈闭,同时盐岩层又是非常好的盖层。但该套盐岩层的存在也使下刚果盆地盐下、盐上油气成藏条件产生较大差异:盐下地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伸展构造有关的圈闭,未来重点勘探仍以寻找伸展构造有关的油气藏类型为主要方向;盐上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和储层,未来勘探应以寻找与阿尔布阶Pinda组碳酸盐岩和Vermelha组的滨岸砂岩为储层并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为重点;第三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则为烃源岩成熟度、圈闭及浊积砂体的发育,未来重点勘探方向为寻找深水一超深水区盐构造与浊积砂体复合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勘探实践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油气产量主要来自撒哈拉地台东部的含油气盆地区,而西部含油气盆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勘探前景广阔。东西部盆地两者从盆地沉积充填、烃源岩、储层、圈闭、油气性质和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勘探潜力分析认为,西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应以天然气为主攻方向,瞄准断裂带附近发育的大型背斜构造圈闭;东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油气勘探应以找油为主,寻找中小型的构造圈闭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16.
扭动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扭动构造在中国东西部盆地中普遍发育,确定扭动构造需剖面和平面标志相结合。文中重点论述了扭动构造的组合形式、基本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石油深部起源理论认为,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床一样都是地球排气作用的产物。含油气盆地的演化与地球外核的排气及表面的升降变化相呼应,表明了含油气盆地的深部构造本质。石油及天然气形成于地球排气作用出现冷分支的新生代,明显表现为热液期后的特征。油气以垂直运移为主聚集在流体动力学构造圈闭以及与此有关的地层、岩性圈闭中,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这些理论为寻找新油气藏指明了方向。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特点是盆地基底深,沉积地层厚度大,故在已发现油气藏以下地层直至基底内部都有望发现新的油气藏。在新构造运动活跃、深部脆性岩石发育、具有良好盖层形成圈闭的地区,应首先采用深部地震对以构造裂隙油气藏为目标进行勘探。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对于查明深部断裂、高孔隙带和裂隙带是无能为力的,亟需开发非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此外,还可结合遥感、地球化学、张量分析、放射性、形态构造模拟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裂谷盆地油气构造圈闭研究中,盐岩的沉积使得构造圈闭类型复杂多样化,同时也增加了油气勘探的难度,尤其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难度。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比例化物理模拟实验探讨含盐裂谷盆地盐相关构造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区地震剖面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其对油气构造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同裂谷沉积及基底断裂作用是影响苏丹红海盆地内盐构造演化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原始盐岩沉积厚度对盐构造演化及样式也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实验模拟结果和研究区地震剖面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上构造圈闭主要类型有盐构造相关的遮挡圈闭、滚动背斜圈闭和披覆构造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为断背斜等基底断块相关的构造圈闭。此外,受地层岩性特征和盐岩沉积及构造分布等影响,盆地形成盐上自生自储、盐下下生上储2套油气成藏模式。对比分析显示盐上、盐下储集层性能相当,但盐下油源条件较盐上好,且存在致密的盐岩层盖层和丰富的基底断裂油气运移通道。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下断块油气成藏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作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克拉通盆地的基本概念及类型。从克拉通盆地层序出发,论述了克拉通盆地的不整合、构造沉降、成因机制与构造演化,对这种结构简单而成因复杂的盆地类型从其形成的近同时性出发,将盆地发育与显生宙的两次构造巨旋回相联系。分析表明,克拉通盆地具有好油源、多类型的储盖组合,圈闭主要为地层一构造复合型,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油气聚集具有时效性等特点;克拉通盆地的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田规模多为中、小型;克拉通盆地的油气勘探历史较为漫长,科学研究是成功勘探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油气成藏条件、运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亚诺斯盆地LB区块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探讨局部油气富集的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勘探方向.LB区块是油气运聚的优势指向区,主力储层卡沃内拉组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与正断层伴生的低幅断背斜、断鼻构造;区块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与储层,它源油气沿C7层块状砂岩侧向运移,首先在层内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部分油气被后期断层作用垂向输导到C5层,并在该层底部紧邻断层的构造、岩性圈闭内再次聚集成藏,局部油气富集受构造背景、圈闭幅度及储层质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区内预测发育有C7层远离断层的低幅背斜型油藏、C5层断层下降盘岩性上倾尖灭型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