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亚硒酸钠对灵芝中22种微量元素的生物胁迫作用。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对灵芝菌丝体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剂量(≥50 mg·kg-1)的亚硒酸钠胁迫影响灵芝子实体生长发育,灵芝硒含量3 288.0μg·kg-1;适量外源硒元素胁迫栽培可以提高灵芝子实体中硒元素总量;在亚硒酸钠胁迫下,Na浓度无变化,Mg、K、Fe、Ag、Cd和Sn元素含量呈递减趋势,而Al、Ca、Ti、Cr、Mn、Ni、Cu、Zn、As、Se、Sr、Ba和Pb元素含量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硒源对灵芝生物富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亚硒酸钠和活化硒矿为硒源对灵芝的生物富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硒源对灵芝生物富硒的效果有较大差异,灵芝对亚硒酸钠溶液和活化硒矿水溶液的耐受浓度分别是1000μg/g和30μg/g。利用亚硒酸钠和活化硒矿为硒源的灵芝菌丝体最高总硒含量分别为2639.1μg/g和302.2μg/g,最高富硒率分别是25.4%和60.0%。由此可知,与活化硒矿相比,以亚硒酸钠为硒源的灵芝总硒含量较高,但是以活化的硒矿水溶液为硒源成本低,且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硒都恩施州的硒矿资源,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pH值控制灵芝发酵产生灵芝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H值对灵芝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灵芝酸的影响及提高灵芝酸类物质产量的工艺.采用pH值控制法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灵芝酸,HPLC法测定灵芝酸,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胞内灵芝酸的合成与菌丝体生长呈偶联型,胞外灵芝睃彤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牛长及胞内灵芝酸生成的最适pH值为5.5,胞外灵芝酸产生最适pH值为4.5,本实验按优化的pH值控制条件,胞外灵芝酸产量达到0.86 g/L,比自然发酵工艺提高了34.4%;并提高了胞内灵芝酸的产量,达到0.364g/kg湿菌体.pH值控制发酵法可有效提高灵芝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灵芝液体发酵富集硒元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灵芝在亚硒酸钠水平分别为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250μg/mL、300μg/mL、350μg/mL、400μg/mL的固体PDA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30℃恒温培养6d,观察并测定菌落直径;在不同亚硒酸钠浓度条件下进行液体发酵,180r/min转速下30℃摇床培养5d,检测发酵液生物量、富硒率,同时检测富硒后菌丝体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250μg/mL的含硒固体PDA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好,在含硒250μg/mL液体发酵培养基上菌丝体生物量最高为0.86g,300μg/mL发酵液中富硒率最高为47.71%,而且富硒后的菌丝体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富硒灵芝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灵芝作为富硒的载体,进行富硒灵芝液态深层发酵实验,研究灵芝对无机硒的生物转化能力。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富硒灵芝液态深层发酵条件如摇床转速、接种量、pH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灵芝能在含有低浓度亚硒酸钠(50~200mg/kg)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在菌丝体内富集硒。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富硒灵芝菌丝体干质量为38.0g/L,菌丝体硒含量为1568μg/g,总富硒量为59584μg/L。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灵芝富硒发酵最佳条件,探讨灵芝菌丝体硒多糖对小鼠运动疲劳活性的影响。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分析硒多糖的抗疲劳活性。结果显示,最佳富硒发酵条件为:Na2SeO3浓度39 mg/L,摇床转速185 r/min,温度28℃,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干重12.47 g/L,富硒率96.87%,硒多糖386.52 mg/L,多糖中硒含量93.58 mg/kg。硒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降低小鼠体内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肝糖原(HG)、肌糖原(MG)含量,提高骨骼肌细胞中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从而缓解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综上,本研究通过富硒发酵获取的灵芝菌丝体硒多糖具有较好的抗运动疲劳活性,有深入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富硒灵芝发酵培养工艺及产物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亚硒酸钠为硒源,以灵芝为富硒载体,采用液体发酵方式进行富硒灵芝培养;主要研究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对富硒灵芝的生物量及总硒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富硒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工艺进行优化,此外还对富硒灵芝中四类不同性质的蛋白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为获得最佳的富硒效果,发酵液中亚硒酸钠浓度在1000 mg/L左右为宜。接种量为12%,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为富硒灵芝发酵培养的最适工艺条件。碱溶性蛋白为富硒灵芝中含量最高一类蛋白,含量达到了8.64%;其次是水溶性蛋白,含量为6.64%;接下来是盐溶性蛋白,含量为4.62%;醇溶性蛋白的含量最低,含量仅有0.30%。但比较四类蛋白粗提物的硒含量,发现醇溶性蛋白的硒含量最高,达510.0 mg/g;其次是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硒含量分别为278.55 mg/g和115.51 mg/g;盐溶性蛋白的硒含量最低,为49.68 mg/g。考察四类灵芝蛋白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其抗氧化能力与其硒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醇溶性蛋白具有最高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碱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最低,且富硒样的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相应的对照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超声波对灵芝菌丝体中灵芝酸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单位灵芝菌丝体中灵芝酸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对影响灵芝菌丝体中灵芝酸提取的乙醇浓度、超声波浸提时间、浸提pH和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乙醇浓度100%,超声波浸提时间90min,pH2·5,加12倍量乙醇浸提为最佳工艺条件,所提取灵芝酸含量达46·7mg·g-1。结论: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灵芝酸的提取得率,大大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9.
以大米为基质通过固态发酵培养灵芝菌丝体,然后将大米灵芝培养产物碾磨成灵芝米粉,从而达到强化大米营养价值的目的。研究不同的大米加量、装液量、培养基pH和培养温度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多糖及赖氨酸含量为目标值,获得灵芝菌丝体生长的最优条件为:培养基装量为35g大米加45mL营养液/150mL三角瓶,起始pH5,培养温度26℃,发酵至12d时,灵芝米粉的多糖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达最高,总多糖含量为27.37%,赖氨酸含量为0.593%,比原大米多糖含量提高4.48倍,赖氨酸强化倍数为4.78。  相似文献   

10.
采用YMC C18柱(250mm×4.6mm,5μm),以0.5%冰醋酸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min,85%B→100%B;20~30min,100%B),检测波长在245nm,流速1mL/min,柱温为30℃的条件下,用HPLC考察灵芝酸T、灵芝酸S、灵芝酸R在不同灵芝菌丝体中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灵芝菌丝体中三种灵芝酸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03,而且此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适用于同时快速检测灵芝菌丝体中三种灵芝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茶叶对灵芝菌菌丝生长、菌体形态及灵芝多糖合成的影响。平板培养时,普通平板和茶叶平板菌丝增殖速率分别是13.5mm/d和6.4mm/d,表明茶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菌丝平板增殖速率。研究了摇瓶发酵时灵芝菌丝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与普通培养基相比,茶培养基菌丝球直径较大且结构疏松,菌丝球骨架菌丝较少,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丰富,锁状联合明显,有利于菌丝球供氧平衡和灵芝多糖等代谢产物的合成;茶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和菌丝体胞内多糖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培养基的增加34.4%和25.2%。  相似文献   

12.
富硒深层培养对灵芝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硒对灵芝生长代谢的影响。考察了灵芝对硒的耐受浓度 ,硒对灵芝菌丝量、灵芝蛋白、灵芝多糖和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并探讨了硒对灵芝菌丝内部分酶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灵芝对硒的最大耐受浓度为 4 0 0 μg/ g,在硒浓度 4 0 0 μg/ g以内 ,硒对灵芝菌丝量、菌丝蛋白质及多糖的代谢没有明显的改变 ;除可明显增加矿物质锌的含量外 ,对铜、铁、锰和钙含量无影响 ;对菌丝内硒的富集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最高可达 70 0 0μg/ g左右 ;硒对灵芝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没有结构上的影响 ,仅增加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灵芝菌丝体深层发酵工业化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焕荣 《食品科学》2006,27(2):196-198
目的:采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进行灵芝菌丝体多糖扩大生产;方法:利用农副产品(如玉米粉、豆粕粉)作培养基,在发酵罐中,根据其控制参数(如接种量、总糖量、还原糖、pH值、通风量、罐压、温度、生长因子),进行灵芝菌丝体多糖工业化扩大生产。结果:经过20批容积为10m3,定容为7.5m3发酵罐正常试验,生产周期平均为150h;pH值从6.5降至3.5;放罐后灵芝菌丝体经均质和喷雾干燥后其干粉平均每罐重量为66.1kg,干粉平均收率为8.76kg/m3,干粉中纯多糖含量为68.5g/kg,每罐纯多糖重量为4.225kg。镜检菌丝壁上无明显“芽头与锁状联合”,并有少量菌丝体自溶,无杂菌。结论:试验证明本工艺方案是成功的,是值得推广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灵芝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智杰  王进军  连宾 《食品科学》2006,27(12):837-842
灵芝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目前市面上已出现名目繁多的灵芝产品,然而无论从产品种类还是科技含量上来看,均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灵芝产业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利用灵芝研究开发保健品及药剂的四种主要方式:①以子实体为原料;②以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的菌丝体或发酵液为原料;③以固体发酵的菌质为原料,尤其注重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的研究;④以破壁或未破壁的孢子为原料。文中按类列举了目前国内开发出的各种灵芝产品,并对灵芝产品深入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灵芝菌经过低档绿茶萘汁、茶粉多次驯化后,平板培养时菌丝增殖速率和摇瓶发酵时菌体生物量与胞外粗多糖(EPS)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驯化种在茶汁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菌丝平均增殖速率分别提高了30.7%、8.0%;驯化种在茶培养基中发酵时,最大菌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119.87%、69.39%。显然,驯化种发生了部分遗传特性良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利用HPLC法研究了灵芝真菌发酵过程中胞内外麦角固醇的含量,经紫外全波长扫描,确定测定波长为282mm,研究表明:此方法测定麦角固醇含量最大标准偏差为O.92%,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28685x-382.61(R=0.9998),该回归方程在20~500嵋的范围内。精密度试验,灵芝真菌发酵胞内外麦角固醇含量RsD分别为O.40%和1.96%,说明此试验设计条件精密度良好,经加标后,麦角固醇的回收率在96.82~102.50%之间,表明此方法用于测定灵芝真菌发酵过程中麦角固醇含量准确、可行,经测定灵芝真菌发酵至120h,麦角固醇含量增至最高,胞内含量达到O.64mg/g,胞外含量达到0.07mg/mL。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灵芝固态发酵菌丝体多糖和三萜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糖和三萜含量为指标,探讨了8种灵芝菌株固态发酵菌丝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固态发酵菌丝得率、多糖和三萜含量的差异较大,紫芝菌丝得率最高,达到了21.66%;云芝单位菌丝体多糖含量最高,为8.16%;赤芝和树舌灵芝单位菌丝体三萜含量最高,分别为1.13%和1.08%。8种灵芝菌株中紫芝单位培养基的多糖产量最高,达到了0.996%,赤芝单位培养基的三萜产量最高,为0.173%,因此紫芝适合于固态发酵生产灵芝多糖,而赤芝适合于固态发酵生产灵芝三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取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营养芹菜汁饮品。方法芹菜渣为芹菜榨汁的副产物,含有芹菜中几乎全部的膳食纤维,利用灵芝发酵产生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液,并对影响其发酵的因素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水:芹菜渣为260%(v/w),初始pH5.0,黄豆饼粉1.5%,FeSO4.7H2O 0.008%适于芹菜渣的发酵,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可达30.76g/L以上,固形物40.23g/L以上,pH5.0左右,适合与芹菜汁勾兑。结论灵芝发酵芹菜渣所得发酵产品可以弥补芹菜汁中膳食纤维的不足,可获得全营养芹菜汁产品。  相似文献   

19.
PVA固定化细胞发酵灵芝醋酸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芝培养液为主要基质,添加适量酒精以固定化醋酸菌发酵灵芝醋酸饮料。对醋酸菌的筛选、灵芝菌液及酒精的添加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醋酸菌W-3;灵芝培养液添加量25%;醪液酒精浓度4%。采用PVA固定化醋酸菌以优化工艺进行了50批次发酵实验,固定化细胞粒子机械性能良好,醋酸转化率及产品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20.
祁勇刚  陈璐  王常苏  高冰 《中国酿造》2013,32(1):100-103
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和灵芝纤维素酶的分泌进行了研究.以菌丝体量和灵芝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6.0g、萌芽米4.5g、豆粕6.0g、酵母膏0.3g、KH2PO4 0.15g、VB10.015g、MgSO4·7H2O 0.75g、自来水150mL.在此基础上,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等量的滤纸浆,结果表明:添加0.5g滤纸浆的发酵液是基础发酵液的滤纸酶活(FP酶活)的8倍、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x酶活)的1.6倍.以萌芽米作为灵芝液体发酵碳源,结果表明:灵芝不利用γ-氨基丁酸.该研究提高了灵芝多糖量,减少了黑曲霉用量,为提高木瓜灵芝果醋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