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守贵 《中国化工》2014,(3):F0001-F0001
[本刊讯]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石化颁发l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这标志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产l号生物航煤获得适航批准,中国石化的生物航煤产品巳完全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生物航煤也因此正式迈入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河北化工》2012,(2):31-31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日前在杭州炼油厂工业装置成功应用,生产出合格的生物航煤产品。  相似文献   

3.
生物航煤工业化试验成功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日前在杭州炼油厂工业装置成功应用,生产出合格的生物航煤产品。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石化积极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既可得到所需要的交通运输燃料等能源产品,又能实现对自然环境的CO2零排放。在生物质液体燃料方面,我们已涉足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并开始了纤维素乙醇技术、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和生物航煤技术等的研发。成功开发SRCA法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并完成工业化试验;已与中国科学院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与空中客车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开展生物航煤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力科学院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生产项目近期研发成功,该项技术目前已通过型式试验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力科学院也成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研发生产单位,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6.
国内要闻     
《当代石油石化》2014,(3):49-49
<正>中俄首脑会晤并强调加强油气等领域合作。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双方将共同推动在油气开发、核能、煤炭、电力等领域的合作。2月11日至15日,经国家安监总局严格的现场检查,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安全设施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国石化颁发1号生物航煤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中国  相似文献   

7.
祝文超 《炭素》2012,(4):19-19
日前,我国电力科学院碳纤维复合导线芯生产项目研发成功,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技术目前已通过型式试验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力科学院也成为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研发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8.
会 员 之 窗     
《工程塑料应用》2016,(6):146-146
??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专门从事“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公司的研发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物炼制工艺、高分子材料聚合、生物材料在工程材料及纺织领域的应用,拥有“实验室研究–中试开发–工艺设计–产业化装置”完整的产业化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平台。目前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丁醇、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等多种产品。  相似文献   

9.
RSS-2催化剂是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生产,于2012年首次应用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航煤加氢装置,装置于2012年11月投入生产。截止2021年8月装置停工检修,催化剂连续运行8年8个月。催化剂进入使用末期,活性和选择性有所下降,但通过加氢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仍然保持良好的活性满足生产需要。本文介绍了RSS-2加氢催化剂的物性参数、加氢反应原理,分析总结了该剂在航煤加氢装置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生物液体燃料将在全球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求空间较大。国内外石油公司将生物液体燃料作为新能源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并加大非粮原料技术路线的研发投入。中国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原料供应不足、技术有待突破、产业政策不完善是主要的制约因素。随着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交通领域能源转型加速,电动替代加快发展,发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迫切性有所减弱,而随着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机制的实施,发展生物航煤、抑制航空碳排放增长较为迫切。中国应考虑将生物航煤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大非油料技术路线的研发攻关和政策支持,突破生产原料瓶颈,助力中国航空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1.
《工业催化》2014,(9):653-653
经过3次连续采样,上海石化炼油部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装置所产汽油达到国Ⅴ汽油标准。这是国产RSDS-Ⅲ型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首次在国内成功生产出国Ⅴ标准汽油。RSDS-Ⅲ型催化剂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作为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正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专门从事"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公司的研发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物炼制工艺、高分子材料聚合、生物材料在工程材料及纺织领域的应用,拥有"实验室研究—中试开发—工艺设计—产业化装置"完整的产业化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平台。目前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丁醇、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等多种产品,均  相似文献   

13.
<正>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专门从事"生物制造"产业化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公司的研发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生物炼制工艺、高分子材料聚合、生物材料在工程材料及纺织领域的应用,拥有"实验室研究—中试开发—工艺设计—产业化装置"完整的产业化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平台。目前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丁醇、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等多种产品,均  相似文献   

14.
<正>[石化新闻网]7月16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前往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会见该公司董事长孙立。双方充分肯定了两大集团合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就进一步发挥中国石化航煤产能优势和中国航油市场优势、扩大双方航煤产销规模进行了磋商。目前,中国石化航煤产能已突破2000万吨,航煤  相似文献   

15.
《化工时刊》2009,(11):8-8
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葛兰素克史公司13前与江苏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泰州医药城疫苗产业化基地组建合资企业,从事疫苗研发和生产制造及销售。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泰州组建的合资企业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120万英磅,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现状及研发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AM)的研发概况及产业化过程与现状,并分析了其前景。我国1984年开始该项技术的研究,1993年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大规模推广应用。目前国内超过10家企业采用生物法生产AM,总产能超过20万t/a,总产量15万t/a以上.且未来前景依然看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现代生物化工新技术,成功开发出壳寡糖、寡肽及生物技术相关产品。大连中科格莱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该所自主研发的酶反应——膜分离耦合技术建成了年产30吨壳寡糖生产基地,对推动中国壳寡糖的应用及糖生物工程产品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兴建的新一代年产160吨碳纤维生产线于5月27日在吉林举行投产剪彩仪式。兴建的这条生产线是我国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自主研发、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产业化先进的生产线,在生产的高稳定性和高均匀性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品质量得到明显升级。该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能力和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10月22日,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的“14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新技术开发”项目,在巴陵石化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这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新技术,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己内酰胺生产领域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知名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乙烯工业》2011,(4):17-17
10月1013,中原600kt/a甲醇制烯烃(MTO)装置顺利产出合格聚合级乙烯、丙烯产品,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甲醇制烯烃成套技术步入产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