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火炮系统最小射程和射程重叠量的确定原則与方法,为火炮系统的初速分级奠定了基础,并计算了火炮的初速级,对火炮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射表编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火炮射程是舰炮武器系统的重要战术性能指标,提高火炮射程可以有效提高舰炮的作战性能。在对某舰炮武器系统结构不做大的改动条件下,通过对比、分析与计算提出了通过提高弹丸初速来增加火炮射程的技术途径。分析了提高弹丸初速对火炮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弹丸初速提高后对炮口动能和反后坐装置的影响,对弹丸初速提高后火炮结构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可为该型舰炮的改造和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外军牵引式火炮在射程、射速、威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从火炮结构上看,除了将火炮的身管加长以增大射程、采用新材料以减轻火炮重量、改进炮架结构以改善受力条件之外,还有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传统火炮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装  相似文献   

4.
华约国家的火炮具有较远的射程,因此有必要增大北约国家的火炮的射程。若采用提高膛压和加长炮管的办法来增大射程,势必导致研制新的火炮和炮件。如不这样,那么改进弹药,也可同样获得增大射程的效果。改进弹药以增大射程,有各种方法,现分门别类叙述如下: 第一类:增添附加装置,以便在弹丸飞行过程增大推力或减小空气阻力。属于这类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5.
以152火炮为例,对炮用变装药射程重叠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变装药的初速分级和装药结构以改进射程重叠量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身管直线度误差对弹丸初速跳角散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火炮射击精度的影响因素,制订身管设计和制造的技术条件,根据实测的身管直线度误差和炮口角偏差,以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为手段,分析了身管直线度误差导致的弹丸初速跳角散布大小及其对火炮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弹丸初速跳角散布在-2~2 mrad范围内,这导致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由1/500降低为1/491;火炮初速跳角散布不是影响火炮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亚栋  杨栋  牛青 《兵器知识》2010,(11):24-26
发展背景目前世界上装备的压制火炮主要以北约的155毫米和105毫米口径为主。从火炮的最大射程看,155毫米榴弹炮为20~70千米,105毫米榴弹炮为12~20千米,两者匹配使用更经济,更符合军队体制的需要。从作战使用和需求看,压制火炮的射程覆盖范围要全面。虽然不同身管长度的155毫米火炮在射程上可以调整,但其重量、体积等因素难以满足营连级压制火炮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配置口径和体积重量较小的压制火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在战术技术论证阶段较准确地估算射程与密集度的方法。在外弹道设计阶段合理地解决增程与射弹散布的矛盾,正确选择减阻方法.使增速法与减阻法合理匹配,使设计的火炮系统具有良好的射程与密集度综合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该火炮由西班牙塞维利亚火炮制造厂发展,它可满足西班牙陆军对某种能代替美国提供的 M114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炮的武器系统的要求。M114式155毫米牵引火炮是在1941年作为制式武器装备部队的,它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只有14600米,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射程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炮弹地面密集度性能与射程关系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炮弹三分之二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与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之间的关系,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和弹丸空中6自由度弹道方程,采用符合误差因素特征的随机数序列,建立了弹丸地面密集度仿真预测模型,以某155 mm口径火炮榴弹为算例,分别得到了对应最大射程和最大射程三分之二处地面密集度仿真数值。结果表明:弹丸最大射程和最大射程三分之二处的地面密集度影响因素差异较大,难以定量对应;用三分之二射程检验弹丸地面密集度指标的方法难以反映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水平,不宜采用;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性能与射角散布几乎无关,而三分之二射程时,射角对地面密集度性能影响较大;弹丸应按最大射程考核地面密集度,火炮系统可按三分之二射程考核地面密集度。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南非陆军的需求,南非国防采购署即将与南非迪奈尔路面系统公司签订合同,研制一种新型105毫米火炮系统。该新型武器被称为先进多用途轻型火炮,主要以现有105毫米火炮系统为参照,但在其性能方面将得到显著增强。南非陆军的关键要求是:该新型火炮必须耐用、可靠、易于操作,其射程必须在24~30千米之间,并能使用系列弹道兼容性弹药。  相似文献   

12.
射击过程中热影响及身管热控制措施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吴斌  夏伟  汤勇  陈刚  陈普庆 《兵工学报》2003,24(4):525-529
射击过程中高温火药燃气及弹带摩擦的热作用造成的热影响,如内膛烧蚀磨损、身管热应力、身管热弯曲、发射药自燃甚至膛炸,引起初速、射程、精度等丧失,严重限制了火炮性能的发挥,成为火炮威力提高的障碍。文中在简述各种热影响基础上,对目前采取的各种身管热控制措施按作用机理,从传热学的角度划分为隔热和冷却两大类,并对具体技术实现作了较详细阐述,同时就大口径自行榴弹炮身管主动冷却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射程为优化目标,对火炮弹丸在全弹道上从气动力、外弹道等诸性能方面进行了系统综合优化,同时,对火炮、弹丸外弹道优化理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求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该计算程序,只要根据下达的设计任务输入一些已知参数(如炮口能量、膛线缠度等),就可对弹丸最大射程的外弹道优化设计进行计算,给出最佳的弹重、初速、弹形参数等主要设计参数。文中还对175mm火炮弹丸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并与原方案进行了比较.另外,利用该程序还可进行优化计算在满足一定射程时所需的最小炮口能量。  相似文献   

14.
火炮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是火炮武器系统的重要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之一,也是射击精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火炮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了影响密集度的主要因素及起始扰动对弹道的影响,建立了模拟实际大气阵风风速随机变化的Markov随机风场,采用了符合误差因素特征的随机数,运用弹道方程法建立了密集度预测模型.该模型真实反映了主要因素影响密集度的机理,并考虑了各主要误差因素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杨泉 《弹道学报》1999,11(4):7-14
“巴黎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著名火炮,简述了巴黎炮性能指标,基于反求火炮弹丸动特性,给出弹道结果,使用了4自由度、5自由度和6自由度等几种弹道模型,通过巴黎炮的计算,证帝在计算高仰角远射程旋转稳定弹时,5自由度模型是较好的折衷方案,同时简述了D456R6弹道计算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地面炮兵是陆军中的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压制火炮是一种远射武器,它以射程远为主要特点,也是共力量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別是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炮兵压制兵器发展很快,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射程迅速增加。身管火炮已经突破三十公里大关,美国的175毫米加农炮的最大射程达到40公里(增程弹)。有的火炮如155毫米  相似文献   

17.
《兵工科技》2004,(3):43-45
现役155毫米火炮的改进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身管长度统一向52倍口径看齐,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39倍和45倍口径身管已经无法满足155毫米火炮射程的需求,而采用52倍口径身管后射程可达40千米以上,提高了火力支援的效率。另一方面,新型炮口制退器,液气缓冲复进机,反后坐机构,气压平衡机,轻型化炮架等机关报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也使火炮采用长身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去年2月美国联合防务公司研制的105mm可变药室容积火炮系统V^2C^2),进行了射击试验。在这次试验中,V^2C^2采用这项技术用155mm模块装药系统(MACS)发射了105mm炮弹,其射程可以达到30km。试验结果说明,美军地面部队未来的105mm和155mm两种口径火炮,可共用一种系列发射药。  相似文献   

19.
一种提高炮射智能弹药初速的新型发射装药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华  陆欣  周彦煌  赵润祥 《含能材料》2014,22(6):834-839
基于再生式液体炮(RLPG)及差动原理,提出了一种提高炮射智能弹药初速的新型随行装药方案,其特点是能在保持射弹过载不变条件下,大幅度提高火炮工作容积利用率和初速。这种装药技术便于与次口径脱壳弹设计技术匹配,设计出高升阻比滑翔弹,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火炮的射程。导出了差动随行装药火炮内弹道模型。数值计算表明,160 mm口径火炮采用这种新型装药方案,在限定最大膛压为350 MPa、射弹底部最大压力为p2 m≤318 MPa、飞行弹重为43.4 kg及弹丸行程为7.64 m的条件下,取随行药量9.2 kg、主装药量13.41 kg,弹丸初速相对常规装药可提高26%,火炮工作容积利用率提高约28%。飞行弹丸采用次口径滑翔弹时,弹径为130 mm,采用修正质点外弹道模型计算得到的火炮最大射程可增大到99 km。  相似文献   

20.
臧晓京 《飞航导弹》1997,(12):12-13
新型弹药可取代某些导弹一种新型炮射自适应结构弹药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有希望研制出射程更远和杀伤力更高的火炮系统。如果研制成功,这种技术将转变常规火炮的应用方法并使战术发生巨大变革。炮射自适应弹药(Blam)是一种采用两部分万向架固定的炮弹,炮弹内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