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2500万辆,而根据有关专家的统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亿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  相似文献   

2.
正拥有自己的汽车,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也代表了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过去10年中,我国汽车的保有量不断提高且速度非常快。据资料显示,2005年底,我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只有约3160万辆,而到2014年底时,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约14600万辆,每年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5%。拥有自己的汽车,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也代表了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是个巨大的数字,但和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汽车未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急速上升,目前,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过1500万辆,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递增,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能源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需求总量呈强劲增长态势,石油供需矛盾、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依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我国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4亿辆,届时汽车能源消耗量将超过4亿吨当量化石燃料。因此,发展我国汽车车用燃料的多元化和清洁化替代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将进一步增加,石油供需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2010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一直超过50%,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时汽车尾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尤其PM2.5已成为当今中国及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发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已成为我国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6.
利用收入分布曲线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中元 《中国能源》2006,28(8):11-15,46
急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保有量不仅和收入水平的上升有关,也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关,为了同时考虑这两个影响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对数正态分布曲线作为收入分布曲线构建了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家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7亿辆,汽车总的保有量将达到2.28亿辆,不断增长的中国汽车保有量说明中国在汽车领域加强节能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本文也利用了预测模型易于扩展的特点,进行了4种不同的情景分析,考察了影响汽车普及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我国汽车销量接近2200万辆,促使我国汽车保有量滚动增长至1.4亿辆,受惠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滤清器作为汽车维护更换较为频繁的汽配产品,其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300-500亿元的市场容量。并且随着行业洗牌的进一步沉淀,以及车主品牌意识的不断提升,在这个未来的庞大市场下我国滤清器行业将是怎么样的一个品牌格局呢?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报废量也将大幅度增加,按6%的汽车报废率计算,截至2015年我国汽车报废量约为927万辆,且今后几年还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大规模的报废汽车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但若处理不当,则会对环境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汽车工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汽车是能源的主要消耗者,据1985年统计,我国汽车社会保有量为321万辆,每年耗汽、柴油1382万吨,占全国汽、柴油销售量的40%.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00万辆,消耗汽、柴油要4700万吨.而我国到2000年大约可生产汽、柴油7000万吨,其中可供汽车运输部分有3100多吨,供需相差1500多万吨.照此测算,今后平均年节油率至少要达到2.2%.因此,  相似文献   

10.
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国,200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609万辆.到2010年底突破7700万辆,10年间增长了近4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保有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压力巨大。目前,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国汽车平均油耗已经逐步降低。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将极大地促进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