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市民社会思潮复苏下中国城市规划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问题 ,但是 ,对于城市规划师在市民社会中的作用还处于口号式的理解阶段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简述二战以来西方国家规划师角色的变迁历程入手 ,通过对“市民社会”概念以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的构建特征的综述 ,指出在市民社会建构过程中 ,规划师应该利用注册规划师制度推行的契机走向社会 ,与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一起协力参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国外城市规划潮流的变化与城市规划师的培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八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体系相继发生了变化,对城市规划师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规划是一个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广泛领域的学科,规划师的队伍不只限于工学出身的规划师,还应由地理学、环境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行政学、法学等文理科出身的规划师组成。关于城市规划师的培养教育途径,应考虑建立包含多学科的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及规划师的继续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的两种指导思想和规划师的品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的两种指导思想和规划师的品德金经元城乡分离是社会生产发展和分工的结果,他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城市规划在本质上就应该顺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捋顺城乡关系、调整城市内部结构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然而,在城市出现以前,人类...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的作用与规划师的作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城市规划的三重作用 城市规划通常有三种含义: (1)分析城市的起源、发展及形态的演变,追溯城市的历史文化,描述城市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状态,判断其内在关联性,概括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帅年代钱学森多次提出,将专家体系、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发挥综合系统的整体优势去解决艰深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8.
规划师,作为一个职业,工作的对象是城市。城市是有形的物质和空间,也是无形的历史与化,更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形态。规划师们大都怀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希望城市象得到良好滋养的有机体一样,协调、平衡、茁壮地成长,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安全、方便、舒适地生活,希望完好保存城市的历史精萃,尽快解决现存的诸多问题,创造人类生栖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9.
社区作为集居民事务办理、便民利民服务、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矛盾消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在当今社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社区规划师起步较早,机制发育较为成熟,特别是美国社会发达的非政府组织和规划师职业中的公众利益价值观,为规划师开展社区规划创造了基础条件。美国社区规划师具有多元化的角色,其工作内容宽泛,涉及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住房规划、环境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解析美国社区规划师的工作职责、模式和内容,可为我国社区规划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12.
研究以文化基因的视角分析西方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和"消费文明"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即基于"个人"的自由价值观、基于"泛人"的平等价值观和基于"理性"的理性价值观,并与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由于中西方文明体系的演化背景、历程不同,中西方在基本价值观上存在巨大差异,中西方城市规划师的价值观,更大意义在于"互视",而非照搬。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规划管理角度的规划师执业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当前,我国的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应从涵盖的范围、规划师队伍的壮大、规划决策机制的完善、岗位职责与责任的确定四个方面进行完善。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只有涵盖管理部门的规划从业人员,才能体现其制度设置意义;应鼓励规划师队伍向多元化、层次化发展,以适应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多元化发展;合理认定规划师岗位职责与责任,完善决策机制,既限定管理部门规划师的自由栽量权,又避免其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16.
浅析最后计划者体系在施工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最后计划者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最后计划者体系与传统计划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推行最后计划者体系方法尚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文章立足对景观适宜性评价的概述,并结合北京市海淀区三山五园地区绿道体系规划的实践案例,构建了其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详细地阐述了评级体系的内容、权重和评价结果,并最终得出绿道体系规划,以期为后续的探寻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略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出发,以"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为依据,引入中国台湾地区社区规划师的发展经验,分析了社区规划师在我国国情下的主要作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最后计划者系统(LPS)和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是项目管理与计划控制的两种新方法。鉴于两种方法主要是围绕建筑管理环境下的项目管理进度计划与控制而展开,有着共同目标,但两者是基于不同的生产管理理论,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和处理计划的管控方式。两者在同一项目中是否可以融合而相得益彰,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介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比较,揭示两者在理论基础、计划方式、目标改善、心理处置、衡量指标、经验习得、演化特性、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异同性,明晰各自优劣势,为进一步探索两者协同乃至融合集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