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李萍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8,(5):136-138
针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以兰州地区某天电力系统负荷值为样本,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和多项式拟合,给出了预测数据的残差和相对误差。对预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后,剔除相对误差较大的4组数据再次进行拟合,可使相对误差平均值远低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相对误差(5%),提高了模型精度。该文提供的方法在电力系统短期负荷、股价分析、经济效益等领域的同类数据分析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回归算法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部门安排机组启停、制定购电计划的基础。并逐渐成为电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分别用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序列最小优化、改进的序列最小优化四种方法对某省负荷数据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序列最小优化算法比线性回归、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经改进后该算法的预测精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5.
考虑到电力负荷的指数性增长和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了三阶电力负荷短期预测模型,给出了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主要步骤。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极限学习机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参数,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极限学习机(CSPSO-ELM)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寻找极限学习机(ELM)网络中最优的输入权值和隐层偏差值,得到输出权值矩阵,以达到减少随机参数误差的目的。同时引入混沌自适应策略,增强粒子群算法的多样性,防止粒子群陷入局部收敛。在充分考虑天气、湿度、假日因素和当地工业产值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下,提出一种基于该方法的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最后,针对扬州市高新区用电总量预测问题,通过与其它模型的对比实验,证明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了极限学习机的参数结构,提高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热电厂的短期热负荷预测在城市集中供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热能利用率。电厂的短期热负荷一般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而BP神经网络应用最为广泛。Elman神经网络算法在BP神经网络基础上加入了承接层,作为一步延时算子,实现记忆能力,使系统具备适应时变能力,增强系统全局稳定性。但Elman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的构造依然需要大量样本的支撑,而且输入层的变量多,导致预测时间依然很长,收敛速度慢。该文在Elman神经网络预测前,进行了相关系数预处理和对样本中异常值的平均化预处理,通过数据归一化运算,使Elman神经网络输入层变量大幅减少。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算法使预测模型快速寻优,减少预测时间的同时明显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9.
电力负荷预测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随着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获取数据量增加,数据的结构也更加复杂,负荷的频繁变化以及地区性的气象因素等都将影响负荷的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弹性网(EN)进行大数据降维以及花授粉算法(FPA)优化BP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弹性网对负荷和气象等高维大数据进行选择和降维。弹性网通过在惩罚项中添加L1范数和L2范数,兼具了最小绝对值收缩及变量选择(LASSO)和岭回归的优点,克服了LASSO降维时因为数据内部存在共线性和群组效应而影响降维效果的问题;然后,考虑到BP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容易受到初值的影响、收敛速度慢以及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引入花授粉算法(FPA)优化BP神经网络,通过与粒子群算法(PSO)对比得出花授粉算法寻优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本文方法应用于实际电力负荷预测,结果表明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现阶段对起重机金属结构的优化设计,都是利用智能算法通过筛选最优目标值的方式来获得结果。为开发专业机械CAD软件探索新思路,并探寻一种快速获得非标产品参数的可行方法,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映射的方式来获得设计方案。把入粒子群结合惩罚函数算法,作为金属结构设计问题的方案发生器,产生大量针对不同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数据样本。再利用所得的数据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相应的权值和阈值。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实现快速设计的功能。基于Visual C++6.0进行了软件开发及算法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18.
19.
孔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3)
选定煤耗量作为优化的唯一目标函数,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发电厂或电力系统,解决了多台机组运行时相互间负荷的最优分配问题,并与等微增率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计算结果和使用范围方面都较等微增率法更加经济、优越,具有运算速度快、使用方便的特点,能够实现机组负荷的优化分配,改善机组的运行经济性,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