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发明系含2~4%Si的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将成分为2~4%Si、0.04%~0.15%Mn,S(S/Te)=0.1~0.3%Cu和0.035~0.12%Te的钢水连注成坯,并在钢坯冷却到1000℃以前直接进行轧制;如果板坯冷到1000℃以下需要重新加热到1000~1200℃才轧。经冷轧和控制在950℃以下的温度进行中间退火,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电磁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发明揭示了深冲性能良好的冷轧双相钢板、这种钢板由铁素体及低温相变组织构成,其成分为(按重量计算):C,0.001~0.008%;Si,≤1.0%;Mn,0.05~1.8%;P,≤0.15%;Al,0.01~0.10%;当(Nb+10B,%)复和值为0.010~0.080%时,Nb占0.002~0.050%,B占0.0005~0.0050%,如需要,可加Cr 0.05~1.00%,其余主要是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这种钢板的生产方法如下:将含有上述化学成分的钢坯,经热轧、冷轧后进行连续退火,连续退火的方式是在α→γ转变点至1000℃的温度范围内,将钢板加热并均热,然后,以≥0.5~<20℃/s的平均冷却速度,将钢板由均热温度冷却到750℃,再以≥20℃/s的平均冷却速度将钢板冷却到≤300℃。  相似文献   

3.
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系含2~4%Si的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点在于将成分为2~4%Si、0.04%~0.15%Mn、S(S/Te)=0.1~0.3%Cu和0.035~0.12%Te的钢水连注成坯,并在钢坯冷却到1000℃以前直接进行轧制;如果板坯冷到1000℃以下需要重新加热到1000~1200℃才轧。经冷轧和控制在950℃以下的温度进行中间退火,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电磁性能。众所周知,从前在工业上要得到磁性优良的硅钢片,是利用弥教MnS作为有利杂质的,它能有效地发展(110)[001]的二次再结晶织构。但是要使上述的MnS在晶粒内部呈微小的,均匀的弥散分布,并有效地抑制一次再结晶  相似文献   

4.
李青山 《钢铁研究》2003,32(4):59-62
1 发明要点公开了一种生产用作变压器铁芯等具有高磁感取向电磁板的方法。在此方法中 ,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的抑制剂是在冷轧至成品板厚后形成 ,使低温加热板坯成为可能。主要工艺是 :硅钢板坯加热 ,热轧板退火 ,一次冷轧 ,脱碳退火 ,涂布退火隔离剂 ,最终高温退火。板坯加热温度为 10 5 0~ 1 2 5 0℃ ,脱碳退火在露点为 30~ 70℃的含氮保护气氛中进行 ,脱碳退火温度为 85 0~ 95 0℃ ,时间是 30s~ 1 0min ,脱碳之后紧接着进行氮化。板坯的成分为 ,w(C) :0 .0 2 % ~ 0 .0 4 5 %、w(Si) :2 .90 % ~ 3.30 %、w(Mn) :0 .0 5 % ~ 0 …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磁感取向硅钢中C、Mn含量对磁性和板坯加热温度的影响。将不同成分的3%Si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在1225℃~1400℃之间加热并热轧成2.3mm厚。热轧板常化后经一次冷轧成0.35mm。高温退火的试样用双片法测量其磁性。结果证明,钢中的C含量对成品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当钢中含C量低于0.026%时,即使板坯加热温度高达1400℃也不能使成品发生二次再结晶,磁性极低。 为了得到高磁性所需的板坯加热温度下限随钢中的C、Mn含量而变化。适当提高钢中C含量和降低Mn含量可把板坯加热温度降低到1225℃。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具有棱方织构和在10奥斯特下导磁率至少为1850G/Oe的硅钢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下列工序:最终冷轧前在760~1177℃温度下进行硅钢退火,在比静止空冷快的速度下把硅钢从低于927℃和高于393℃冷却到至少低达260℃,并用不快于静止空冷的速半把硅钢从最高退火温度冷却到低于927℃和高于399℃,然后用至少80%的压下量冷轧硅钢。  相似文献   

7.
生产导磁率μ_(10)≥1850G/Oe取向硅钢的工艺包括下列步骤:钢水的准备,其成份主要为(按重量计):≤0.07%碳,2.6~4.0%硅,0.03~0.24%锰,硫和硒的含量为0.01~0.09%,铝和硼至少要有一种,其含量分别为0.015~0.04%和≤0.0035%,≤0.02%氮,≤0.5%铜,其余为铁。把这种钢水进行浇注、热轧、退火、用含有(NH_4)2SO_4、Fe(NO_3)_3、Al(NO_3)3、Mg(NO_3)_2和Zn(NO_3)_2冷轧、脱碳这组含氮化合物一种的基体涂料作涂层以及最终织构退火。  相似文献   

8.
普通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和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爱锋  张文康 《特殊钢》2012,33(2):29-32
研究了普通取向硅钢(/%:0.03~0.05C、3.0Si、0.065~0.080Mn、0.004~0.007P、0.018~0.025S、0.02Cu)2.20~2.30mm热轧板经二次冷轧和中间退火生产0.30mm板的工艺过程。重点分析了化学成分(C、Mn、S、P)、加热温度(1350~1400℃,1200~1320℃)、常化工艺、二次冷轧压下率(56%~62%)和二次再结晶温度(900~1000℃)对普通取向硅钢铁损P17和磁感应强度B8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加热温度和二次再结晶温度对普通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影响较大,常化工艺和中间板厚对钢的磁性影响不显著;普通取向硅钢合适的主要成分的范围为(/%):0.03~0.05C、2.9~3.1Si、0.05~0.10Mn、0.015~0.03S,热轧加热温度~1380℃,终轧930~960℃,二次再结晶温度~950℃。  相似文献   

9.
无取向硅钢薄带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取向硅钢板为原料,采用异步轧制和织构控制技术在含硫化物气体的热处理条件下生产具有(100)织构的无取向硅钢薄带.研究了硅钢薄带厚度、退火温度对磁性能的影响,以及硫化物气氛对硅钢薄带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钢薄带磁性能对于厚度存在一个最佳值;在相同轧制条件下,退火温度为1 000 ℃,保温1 h的硅钢薄带磁性能较好;退火气氛中含硫化物有利于形成(100)面织构,从而制取高性能的无取向硅钢薄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退火工艺对普通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的影响,对经不同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退火后的材料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等温退火条件下,加热至600℃时开始发生初次再结晶,800℃以上初次再结晶组织发展完善;而在最终冷轧板直接进行最终高温退火的情况下,加热温度在500~700℃时,将升温速率提高到80℃/h,初次再结晶组织更易于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含 Si2.95~3.15%,含 C≤0.005%,含 S≤0.005%,含 Al0.45~0.55%,厚度为0.50毫米的无取向硅钢中,加入0.008~0.018%的稀土元素,在较宽的热轧温度范围内,采用一次冷轧法,最终经一次或二次高温短时间退火,使成品晶粒控制在150μm 左右,可获得铁损值 P15/50小于2.70瓦/公斤,B_5(为1.647(T)的高级无取向硅钢(相当于无取向硅银 H_8水平).  相似文献   

12.
BTQ001钢的生产流程为230 mm铸坯-2.3 mm热轧板-0.63 mm一次冷轧板-850℃退火-0.27 mm二次冷轧板-1 200℃退火,分析各阶段产品显微组织的变化,同时对取向硅钢成品磁性能进行统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TQ001取向硅钢热轧加热温度为1 280~1 30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950℃、卷取温度为550℃为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本专利为(110)[001]取向电工硅钢的生产工艺。其磁感B_(10)至少18700高斯,铁损(60Hz)P_(17)≤0.720瓦/磅。工艺步骤为:提供成份为:C0.02~0.06%,B0.0006~0.0080%,N_2≤0.01%,Al<0.008%,Si2.5~4.0%的钢水,经浇铸,热轧、冷轧、脱炭,涂含硼和MnSO_4的耐高温氧化物涂层及最终织构退火等工艺。  相似文献   

14.
杨伟勇 《特殊钢》2020,41(6):55-59
在化学成分合理设计的基础上HRB400E钢(/%:0.21~0.25C,0.40~0.65Si,1.40~1.55Mn,≤0.040P,≤0.040S,0.015~0.025Nb,0.005~0.008N),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及控轧控冷温度对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钢筋表面时效锈蚀的影响。提出了最佳的轧制温度参数:加热温度为1140~1170℃、开轧温度为1 040~1 060℃,精轧温度为1000~1030℃,终轧后的冷床温度是870~890℃。结果表明,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屈服强度450-475MPa,其析出物主要为粒径大小为300~600nm的Nb(C,N),分布在网状碳化物上、网状碳化物边缘以及晶界附近的晶粒内部。  相似文献   

15.
据《特许公报》,平1-43818,1989.9,22报道有两种生产双取向电工钢板的方法:一种是按重量%计,由含Si1.8~4.8%,Al_(sol).0.008~0.048%,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组成,以40~80%压下率冷轧,并在横向以30~70%压下率冷轧,接着在750~1000℃温度作短时退火后,再在900~1200℃温度最终退火。在上述以30~70%压下率最终冷轧后进行短时退火,或在最终退火工序产生二次再结晶之前的升温过程中,进行氮化处理,使材料的  相似文献   

16.
1.经验公式的建立影响硅钢钢锭加热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含硅量(Si%)、锰硫比(Mn/S)、装炉锭温(t(?))。经验证明,当16≤Mn/S≤24时,加热温度基本不受锰硫比的影响。又当400℃≤t_装≤800℃时,加热温度基本不受装炉锭温的影响。为了在加热温度基本不受锰硫比和装炉锭温影响的条件下,研究加热温度和含硅量的关系,所以设定16≤Mn/s≤24和400℃≤t_装≤800℃为标准条件,并在大生产中选取符合上述条件的炉次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7.
黄利  董磊  黄禄璐  董丽丽 《特殊钢》2021,42(4):75-77
通过检测取向硅钢27Q110一次冷轧板再结晶温度退火试验后的硬度及显微组织,确定取向硅钢脱碳退火(初次再结晶)阶段最佳退火温度为850℃.对冷轧硅钢厂取向硅钢27Q110脱碳退火后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取向硅钢27Q110脱碳最佳退火温度为850℃,且主要织构γ在{111}<112>处最强.  相似文献   

18.
降低取向硅钢板坯加热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绩戈 《武钢技术》1993,(7):17-21,8
传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的特点是:以MnS作为抑制相的板坯,在1350~1380℃的高温加热后进行热轧,然后以二次冷轧法进行生产。这种生产工艺的缺点是能耗大、成材率低、修炉频繁、限制轧机能力、成本高。实验室研究表明:通过适当调整钢中的C、Mn、S含量,严格控制酸溶铝含量,同时加入微量的晶界富集元素,可以把取向硅钢板坯的加热温度降低到1250~1300℃。在后步工序的配合下,可以生产磁性良好的产品。本研究是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武钢大生产的条件下,为验证降低取向硅钢板坯加热温度的可行性而开展的。并从化学成分、热轧、冷轧、退火工艺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立了在大生产条件下最佳的化学成分及工艺参数。得出结论:大生产条件下降低取向硅钢板坯的加热温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系有关具有棱边织构取向,在10奥斯特下至少有1850G/Oe导磁率的磁性硅钢的的制造方法。含硅2.60~4.0%的取向硅钢,其一般生产工艺是:热轧、二次冷轧、每次冷轧前退火和高温织构退火。近年来许多专利都发表了10奥斯特时有1850G/Oe以上的导磁率的硅钢,其中,从处理方法来看,最有意义的是美国专利3,287,183号、3,632,456号以及3,636,579号。美国专利3,287,183号是1966年11月22日发表的,该专利把特定含量的碳、硅、铝、硫以及铁组成的钢在950~1200℃温度下退火,析出AlN,从而处理成高导磁率硅钢。以后,在美国专利  相似文献   

20.
单取向电磁硅钢的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含铝硅钢的熔炼、铸锭、高温均热,热轧成厚度小于50mm的板坯、将板坯热轧成厚度小于5.0mm的带钢,板坯轧成带钢的开轧温度为980℃~1040℃、热处理,以至少75%压下率的冷轧、脱碳以及最后织构退火等工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