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太阳电池阵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分别对单晶硅电池阵列、多晶硅电池阵列、空间太阳电池阵列和砷化镓电池阵列进行测试实验. 结果表明,聚光后,前3种电池阵列的I-V曲线都趋于直线,输出功率急剧减少,系统效率下降较快. 而砷化镓电池阵列有较好的I-V曲线,其效率由聚光前的23.66%增加到26.50%,理论聚光比为16.92时,输出功率放大11.2倍,聚光光伏系统中可采用砷化镓电池阵列以提高效率. 砷化镓电池阵列Pm、FF和η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12W/K、-0.10%/K和-0.21%/K,为避免温度的影响须采用强制冷却方式保证电池效率,同时对外供热. 研究表明,10片单晶硅电池串联阵列最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4.23; 16片空间太阳电池串联阵列最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8.46. 研究工作对提高槽式聚光系统效率和大规模利用聚光光伏发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太阳电池阵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分别对单晶硅电池阵列、多品硅电池阵列、空间太阳电池阵列和砷化镓电池阵列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聚光后,前3种电池阵列的Ⅰ-Ⅴ曲线都趋于直线,输出功率急剧减少,系统效率下降较快.而砷化镓电池阵列有较好的Ⅰ-Ⅴ曲线,其效率由聚光前的23.66%增加到26.50%,理论聚光比为16.92时,输出功率放大11.2倍,聚光光伏系统中町采用砷化镓电池阵列以提高效率.砷化镓电池阵列Pm、FF和η的温度系数分别为-0.12W/K、-0.10%/K和-0.21%/K,为避免温度的影响须采用强制冷却方式保证电池效率,同时对外供热.研究表明,10片单晶硅电池串联阵列最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4.23;16片空间太阳电池串联阵列最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8.46.研究工作对提高槽式聚光系统效率和大规模利用聚光光伏发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资源紧缺的今天,太阳能以它恒定的来源和高强的辐射能量,日渐成为资源利用的首要选择。聚光型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带有菲尼尔透镜的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图像采集传感器,拍摄参照物的太阳影子长度,并以与垂直投影做出的比较测出太阳的偏转角度,通过高速控制芯片,根据对采集信息的分析,控制传动机构调节太阳能电池板的偏转角度,实现对太阳的定位和跟踪,从而实现太阳能的高效采集。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设计了不得一种太阳能双轴全自动聚光跟踪控制系统,使可以放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框架平台可以跟踪太阳光旋转,并保持框架平台上的太阳能电池与阳光入射角保持垂直,以达到光能的最大获取率。在考虑太阳的运动轨迹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可以同时跟踪太阳轨迹的二轴框架平台结构,方位轴和俯仰轴。在考虑晴天和阴天等复杂天气情况下,设计太阳运行轨迹跟踪方式和光传感器跟踪方式相结合的自适应智能跟踪方法。全自动地准确跟踪太阳的位置,跟踪精度小于0.4°,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能,提高了太阳能光电转换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菲涅尔透镜的聚光光斑辐照度分布不均,其根本原因在于透镜自身的结构设计。因会聚在接收面上的光线是复色光,所以存在一定色散。当色散范围超出太阳能电池的半径后,光斑中心亮边缘相对较暗,中间部位的辐照度均匀性较差。对此,通过改变透镜的设计方法来改善焦平面辐照度分布。设计中通过改变菲涅尔透镜中间部分的楔齿角度以及引入色散因子补偿光斑的不均匀度,提高整体的辐照均匀性,从而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聚光型太阳能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砷化镓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提出一种对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方法。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却水的流速降低、聚光光伏电池工作温度升高时,半导体的吸收波长增加,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检测出来的温度较高,这时可以通过节流阀增加冷却水的流速,提高聚光光伏电池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系数,从而降低聚光光伏电池的温度。该方法对于延长聚光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聚光光伏技术是指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光汇聚后,通过高转化效率的光伏电池(GaAs基)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被认为是太阳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的第三代技术,即聚光光伏(CPV)。1.聚光光伏技术概述GaAs基太阳能电池可分为单结和多结叠层式太阳能电池两类。GaAs、Ge单结太阳电池理论效率27%,实验室效率达到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聚光太阳电池上光照强度、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电池温度和光电转换效率随菲涅耳透镜与电池的距离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性能的提高主要源于短路电流的变化,而不是开路电压;聚光后,太阳电池与透镜距离为焦长时,输出功率可以达到最大值;太阳电池的最大单位光强转换效率需要把太阳电池放到透镜焦点前。本文研究结果对于聚光光伏系统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光机电信息》2011,(3):77-77
近日,宁波国家高新区企业聚光太阳能有限公司获得了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简称SNEC)第五届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展吉瓦级金奖,这是宁波参展企业中,唯一获得"吉瓦级金奖"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光机电信息》2007,24(11):58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但其发电的高成本一直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障碍。能否经济高效地利用太阳能的关键在于太阳聚光和跟踪水平的优劣。目前,世界各国都将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和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作为科学研究以及产业化的前沿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太阳能研究院陈应天教授及其团队与安徽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经过2年多合作研制的数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取得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突破。即使在目前百千瓦级的较小电站规模下,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 ,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 ,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 ,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读者希望通过网络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图书的查阅、借阅 ,获取自己的所需 ,因此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从流媒体技术着眼,分析流媒体技术、电视台网上视频点播影视节目管理系统和视频服务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英  周威 《变频器世界》2011,(5):52-55,64
本文阐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发展优势。然后提出在九洲电气新建厂区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构想,最后对此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双级式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分析了其拓扑结构。升压采用模糊推理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双闭环控制实现了对电网电压的同频同相控制,达到了并网要求。通过MatlabR2010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逆变输出电流和电网电压同频同相,并有效地跟踪了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移动业务市场,集团客户业务是移动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重点之一,集团客户业务中集团客户服务的能力和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电信业的重组,竞争对手重组整合的步伐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这场不可避免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手第一个发力点无疑是规模效应最高的集团客户市场。集团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集团客户市场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太阳位置的表述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详细讨论了光伏跟踪系统的分类.基于处理过的PSA算法及向量法对太阳位置进行计算,计算出的太阳位置与MICA数据对比误差在0.7°以内.给出更有利于跟踪系统应用的准赤道坐标系统,从朗伯余弦定理出发,给出单轴倾斜轴跟踪系统的最佳跟踪角度vs计算公式,并且给出了具有方位角、坡度校正的vso以R.Perez模型为基础,结合PSA算法以及向量法等对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跟踪系统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vs角跟踪的优势得到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国内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状况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光伏发电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问题,并对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有线宽带运营商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宽带网络计费管理系统 ,从硬件到软件、从前台到后台对各个方面进行管理 ,实现统一、规范、快速的信息化、网络化电脑管理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以过硬的服务质量、优惠的价格、丰富的内容吸引用户。  相似文献   

19.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对于系统采用不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应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可靠性,文中介绍了有关嵌入式操作系统封装层中的内容,并以商用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为例,通过对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内存块数据结构处理,来对VxWorks操作系统封装层中的内存管理部分,包括内存分配、内存释放以及内存访问越界处理3个方面进行了封装设计。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提高应用程序针对采用不同操作系统时的可移植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使用无线方式自动地识别人或目标,它有几种识别方式,但是最普遍是在一个连着一个天线的微芯片上存储人或目标的数据,天线能使芯片把识别信息传输到阅读器上。阅读器能够转换从RFID标签反馈的信息,并把数字信息读到计算机上。这种技术的应用将给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带来革命性交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