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洪水分级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的等级划分应考虑流量、水位、防洪能力及灾害等因素,综合这些因素把洪水分成5个等级。1、2级洪水,洪水流量小,水位低,基本无灾;3级洪水,洪水流量较大或水位较高,有一定灾害;4级洪水,为大洪水或高水位,有较大灾害;5级洪水,为特大洪水或高水位,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及时准确评估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构建了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等级云模型。同时,利用熵权法和模糊变换法得到安阳市各县区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评价表,并绘制出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地区分布图。以安阳市"7·19"特大暴雨进行验证,检验了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及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林州市和安阳县存在高风险洪水灾害等级,因为两地依靠太行山脉,受地形地势影响,降雨尤其集中,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极高;且两地人口密度较高,洪水灾害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协同影响效应的系统过程。在分析洪水风险系统的基础上,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相关因素,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融合灰色聚类法与层次分析的数据处理优势,提出了适应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的系统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流域内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口地区受高强度局部暴雨和潮位顶托作用的影响,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频发。提出了一种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及空间迁移规律研究的综合方法,以广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了广州市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多源复合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并基于标准差椭圆法探究上述3种灾害的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及灾害风险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广州市有52.81%的地区属于中高风险及高风险区域,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整体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其中从化区和增城区风险较高,因此,应对以上区域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2)暴雨洪水-复合洪水-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的风险重心先向西南方向移动后向东北,灾害风险呈现西南—东北分布格局,灾害风险的聚集效应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复合灾害的风险决策及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洪灾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致灾因子、自然以及社会的作用,从洪水灾害危险性以及社会经济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易、快的因子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湖北省)进行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实现各种指标定量描述和综合,得出湖北省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洪水灾害风险性比较大的区域,集中在江汉平原的襄樊盆地的大部分平原核心地区,与实际情况能较好地符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科学制订减灾决策的依据。本文在现有洪水风险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针对防洪保护区洪水灾害的特点,选取最大淹没水深、洪水最大流速、淹没历时、GDP和人口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适用于防洪保护区的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河北省L河下游防洪保护区不同情景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为例,探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并分析结果的合理性。该模型物理意义清晰、计算简便、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为洪水灾害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洪水灾害的评价,以往多采用定性描述评价。在洪灾评价过程中,不应忽视定性描述,同时应进一步将定性描述上升为定量分析.本文通过大量的洪灾统计系列,运用经济原则,统计分析,采用综合指标,制定划分洪灾等级定量指标,并对东北地区洪水灾害划分等级进行评价,从而制定了洪水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改变了以往洪灾无标准评价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对于尾矿坝溃坝事故,加强其稳定性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尾矿坝为对象,利用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透水堆石坝的稳定性评价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弓长岭尾矿坝稳定性等级为1.31级,相对于Ⅰ级稳定性风险稍大,需要对部分Ⅱ级和Ⅲ级指标指向的问题,强化管理和处置。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洪水灾害评价指标危险性、暴露性、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4因子的分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湖州市下辖区县进行了风险评估,给出各区县的风险指标。并分析了各区县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为今后制定防洪规划、合理分配防洪减灾力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桂林市区作为研究区域,首先综合考虑了洪水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及社会的抗灾减灾能力,利用GIS与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然后利用模型对桂林市区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分区评价和分析;最后利用自然间距分类法将桂林市洪水灾害风险分成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风险评价结果与评价区域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供桂林市防洪减灾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情景分析技术对未来可能影响太湖流域洪水灾害的洪水风险动因和响应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影响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动因与响应,在动因与响应的识别和描述的基础上,对动因、响应与洪水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动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大致排序,分析了太湖流域为应对未来洪水风险所采取的响应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总结归纳了太湖流域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异常洪水灾害事件。结果表明,降雨等自然气候和城市化等经济社会因素是影响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主要动因;环湖大堤加固工程、城市地下蓄排系统等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较好的响应措施。针对太湖流域可能发生的极端异常洪水灾害事件较多,并且影响重大,提出对这些极端异常洪水灾害事件需要更加深入研究,以便得到更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洪水风险区划及灾害防治区划编制有关成果,对我国洪水风险分布总体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区域的洪水风险分布特点及其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当前,我国洪水风险及灾害防治等级较高区域主要位于江河湖泊未达标治理河段两岸、部分国家蓄滞洪区以及广大山地洪水威胁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应重点针对这些区域加快推进河湖堤防达标建设、河道整治、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等工作,强化洪水风险管控和重点隐患排查力度,提升“四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区域的防汛需求,主要从洪水灾害的危险性、敏感性和易损性3方面建立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模型,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汛期暴雨日数、暴雨强度、高程、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湖区缓冲区、GDP、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9项影响指标,用蒙特卡罗法辅助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值,通过ArcGIS的地图代数功能对各个指标图层归一化处理,计算得到研究区域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显示:鲁南片的高风险区位于南四湖周边区域、枣庄市局部地区;鲁北片的高风险区位于聊城城区、黄河以北沿线;胶东片的高风险区位于济南市周边以及半岛东部局部地区。通过与历史洪涝灾情资料进行比对,发现上述区划结果符合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区划结果对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洪水防治和决策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蓄滞洪区是我国洪水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流域性洪水的安排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千万余人的长期生存家园.对蓄滞洪区进行洪水风险区划是现阶段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产业布局调整的必要基础性工作.在分析国内外现有与蓄滞洪区相关的洪水风险区划方法、风险等级划分指标和阈值基础上,从服务于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管控和洪水风险管理出...  相似文献   

15.
在航道与堤坝施工过程中,堤坝边坡失稳风险需要引起重视。运河堤坝边坡具有沿线较长、受河水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等特点,结合运河工程实例,建立适用于坝坡失稳模糊风险评估的模型,提出风险因子的量化指标及风险等级划分体系,确定模糊风险的等级,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坝坡失稳模糊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坝坡失稳风险因子的层次结构,计算各指标对于失稳风险的权重,然后建立风险因子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的风险等级划分以及定量指标的隶属函数构造,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坝坡失稳的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并结合权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得出综合评判结论。最后结合运河工程实际,提出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加强安全监测以及进行设计验算等坝坡失稳除险避险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河南省山洪灾害频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加之暴雨集中、防洪工程建设改进更新不及时、山洪灾害发生时人员撤离和转移难度大等现实困难,通过基础数据统计和内业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分布情况、灾害类型及历史山洪灾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阐述编制洪水风险预案及洪水风险图的重要意义。选取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的老王坡蓄滞洪区为例,利用GI 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该区进行洪水淹没分析并绘制洪水风险图。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宁省2016年7月雨水情资料,总结了降水概况,分析了降水特点,详细的阐述了3次洪水过程。通过历史资料对7月份洪水过程进行定位,并分别对3次洪水过程的洪水特点进行剖析,旨在为今后辽宁省汛期防治暴雨洪水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DPSIR模型的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丘区沿河村落洪水预防和治理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难点之一,定量研究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风险程度可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保障。将DPSIR模型引入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中,对模型中各指标重新定义,对模型内部关系重新梳理,得到新的契合山洪灾害风险评价的DPSIR指标体系模型,以及因子度和风险度两个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威海市文登区2个小流域的5个不同特征的沿河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研究对象下垫面及人类活动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度和综合风险度来表征山洪灾害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定量体现不同沿河村落风险状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可应用于沿河村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中单一赋权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和风险等级难以客观划分的问题, 提出改进组合赋权-模糊聚类算法, 开展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考虑洪灾危险性、敏感性和易损性等 3 个方面筛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分别采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 VC-CRITIC 法赋予主、客观权重, 通过改进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计算最优组合权重, 加权计算不同评价单元洪灾风险度, 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模糊聚类算法划分区域洪水灾害风险等级。以茨南淝左片防洪保护区遭遇淮河干流百年一遇洪水为例进行洪灾风险评价算法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 极高风险区和 高风险区共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24. 87 % , 基本为淹没水深较大、地形位指数较低和社会经济价值较高的区域。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可靠, 所提改进组合赋权2模糊聚类算法可为防洪保护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溃坝洪水严重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准确预测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至关重要。针对出山店水库的溃坝洪水,应用高精度二维浅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洪水在下游河道的演进过程,采用洪水灾害风险指标量化洪水的灾害程度,研究不同溃决情景下溃坝洪水的动力学特性、下游地区淹没范围和受灾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溃坝初始阶段淹没面积增加主要与流量峰值有关,最终淹没面积大小与溃决后水库下泄水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