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色金属企业管理发展简况 20年来伴随着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壮大,有色行业的企业管理水平也取得长足的进步。经过20年的发展,到2001年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到883.71万吨,是1982年的7倍,平均每年增加有色金属36.7万吨。钢铁与有色比为100:6,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上。有色金属进出口量已经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2.
<正>3国内研究开发现状3.1有色金属生产现状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建成设,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10种常用有色金属的产量2002年达到1012万t,超过了美国当年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有色金属的产量达到1228万t,2004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产量达到1397.85万t,同比增长了17.53%。2005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631.84万t,比上年增加18.14%,产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铜产量达到258万t,电解铝产量达到780万t。  相似文献   

3.
2002年,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 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突破1000万吨,使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国家重点联系有色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企业改组改制取得新的进展;技术改造不断创新,科技进步成效显著;有色金属市场开始转暖,价格有望继续回升;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受原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的委托承担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并已经编印成书。有需要者可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近年来,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2年和2003年,中国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早在20年前,针对当时有色金属产品紧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还不充分的现实条件,适时地提出了“优先发展铝,积极发展铅锌,创造条件发展铜”的方针,从而极大地加快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步伐,规模和产量迅速提高。20世纪90…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色金属》2014,(9):27-28
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就"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及行业相关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中国日报:指数发布对国际市场有什么积极影响?贾明星: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非常快,2013年有色金属产量超过4000万吨。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已经接近全球供应量的一半,但是在定价权和话语权方面,我国话语  相似文献   

6.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色金属工业现状及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大国,2002年全国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012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铜158万吨,铝436万吨,铅129万吨,锌211万吨,镍5万吨,锡超过7万吨,锑超过12万吨,镁超过23万吨。另外,具有资源优势的钨、钼、稀土等产量仍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大部分稀有金属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2002年我国铜材加工量达到251万吨,铝材加工产量274万吨。主要有色金属和传统加工产品已经能适应国内市场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新的一年来到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向全国有色金属工业战线的全体职工和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节日的祝贺!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地质勘查到采、选、冶、加工,从设计、科研、高校到建设施工和设备制造等一整套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13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增长了4倍,年均递增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全国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2001年全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达883.71万吨,首次突破800万吨。1983年~2001年的18年间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多年来居世界前列。 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部分重点企业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与装备,如奥托昆普闪速熔炼、诺兰达熔池熔炼、拜耳法生产氧化铝、160KA以上预焙阳极铝电解槽、高精度铜铝板带(箔)轧机等,使一批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工程、核能利用、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有色金属材料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仅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国际有色金属工业的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继2001年达到883.1万吨后,2002年预计达到1000万吨,有望居世界第一。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但远不是世界有色金属强国,特别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任务重,国际化经营程度低,国际竞争能力弱等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适应新的形势,确保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适应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一、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回顾和分析 解放初期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国产量只有1.3万吨,1959年40万吨。至1958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引.14万吨,经过30年的奋斗,1978年产量接近100万吨。至此一个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并为后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铝电解节能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铝电解产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05年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1635万吨,连续4年居世界第1位。其中原铝产量达780万吨,已成为世界铝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取得了积极成果,促进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湖南素称“有色金属之乡”,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湖南有色金属开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产业成龙配套。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10%左右,1999年湖南省的有色金属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位。 一、概况 1.全省有色工业概况。湖南有色金属工业,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铝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显现。现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和铝工业大国,目前正在积极向世界有色金属和铝工业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5.
2004我国氧化铝年产量699.42万吨,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1%。今年预计将突破800万吨,仅次于澳大利亚。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世界金属工业中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有色金属产量中增长速度位居第二位的是铝,2004年铝材产量是1995年的2.52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10.8%。  相似文献   

16.
主持:吴先生,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科学研究和行业管理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我们曾经一起走访了许多有色金属企业和一些再生利用企业 ,这些年来,您一直在关注着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对再生金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今后的发展走向,您是如何评价的。吴秀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再生有色金属的发展是必然的一种现实选择。从产量来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建国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在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大国的过程中,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再生金属的产量来看是逐年递增的。再生有…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成就展"上,集中展示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产业规模包括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实现成套出口,新材料研发生产基本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建设了一批重要的海外资源基地,实现了加工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输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近10多年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在国际同业中的影响力及竞争力日益增强。去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1430万吨,已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铜产量217万吨,占全球的13.8%;  相似文献   

19.
与贵金属黄金一样,如今的常用有色金属期货产品都有着工业和投资两大需求分类。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深陷金融风暴冲击的今天,越来越多有色金属圈外以及非专业金融投资业内的资本都驻足于有色金属期货大盘跟前。而在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范围内的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大跌,跌势之猛为有色金属期货出现以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贵金属》2010,(7):19-19
6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有色金银工业发展形势,总结2009年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会议指出,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我国金银产量仍然保持世界第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德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金银分会会长周菊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