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维多孔支架在组织工程中有重要用途,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制备聚己内酯(PCL)三维多孔支架,研究其可行性及工艺条件对三维多孔支架孔结构及其尺寸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改变初始浓度、CO2压力和温度等工艺参数制备出不同孔径的PCL三维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貌,利用Image-Pro-Plus软件分析支架的平均孔径与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2诱导相分离工艺可以制备PCL三维多孔支架,支架的平均孔径在40~80μm之间,孔径分布较好;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减小,支架的孔径减小;压力对孔径的影响不大。通过对超临界CO2/丙酮/PCL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热力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冷冻干燥/粒子沥滤复合法制备聚己内酯组织工程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国  王迎军  宁成云  郑华德 《材料导报》2007,21(2):125-127,131
采用冷冻干燥/粒子沥滤复合法制备聚己内酯(PCL)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对支架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计算了支架孔隙率.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冷冻干燥法或粒子沥滤法相比,复合法制备的PCL支架具有孔隙率高(86%),孔隙结构均匀、孔隙连通性好、孔径可控等特点,支架结构可以通过调整预冷冻温度和造孔剂粒径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尤福  李吉东  左奕  李玉宝 《功能材料》2012,43(6):798-802
浆料粘度是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支架材料的关键因素,采用不同粘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浆料制备了相应的n-HA/PA66多孔支架,并对不同粘度浆料制备支架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浆料粘度对n-HA/PA66复合多孔支架的孔径、孔径分布、孔隙率、开孔率、力学强度等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浆料粘度的增大,制备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开孔率逐渐减小,而力学强度却逐渐增大。当浆料粘度为330Pa.s时,制备出的n-HA/PA66复合多孔支架综合性能最好,其孔径主要分布在200~500μm,平均孔径(324±67.1)μm,孔隙率为(75±1.6)%,开孔率为(59±2.5)%,抗压强度为(2.12±0.90)MPa,能够较好地满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孔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液共混法以及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碳纤维/聚乳酸/壳聚糖(CF/PLA/CS)三元复合生物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特征,并对其细胞相容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复合方法制备的三维多孔材料的孔径为20~500μm,孔分布均匀,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碳纤维的分散、冷冻干燥温度对材料结构影响较大,随冷冻温度的降低,支架的孔隙变小、变规则,内部结构趋向均一,孔隙率有所降低;该材料与细胞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符合组织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华国  王迎军  宁成云  郑华德 《功能材料》2007,38(10):1698-1701
采用相分离和盐析复合工艺,通过改变冷却温度、溶液浓度、溶剂/水比例、造孔剂用量等工艺制备聚己内酯多孔支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形貌,采用压汞仪测量支架孔隙率及孔径,研究各工艺条件对支架多级孔径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温度-70℃、PCL溶液浓度10%、溶剂/水比例95/5、80%质量含量的粒径100~200μm NaCl造孔剂为最佳实验条件,可制备出具有100~350μm大孔、5~30μm小孔及<10nm微孔的聚己内酯复合多级孔径支架,孔隙率高,连通性好,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6.
用超临界CO2法制备聚乳酸三维多孔支架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超临界CO2(SC—CO2)条件下制备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乳酸(PLA)多孔材料,研究了PLA的分子量、SC—CO2的压力、温度和处理时间对多孔材料的结构形态、孔隙率和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架材料的孔洞分布、结构形态和孔隙率不仅与聚乳酸的分子量有关,而且与处理样品的压力、温度和时间关系密切;经超临界CO2处理后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有所升高,与传统的方法所制得的材料相比较,多孔材料不仅杂质少,孔径孔率分布均匀,孔洞表面粗糙,而且在大孔之间几乎布满了直径为10—20μm的微孔,该结构提供了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通道,且细胞和生长因子也能通过。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温度是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多孔支架材料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60℃、75℃和90℃)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比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多孔支架孔隙结构、孔隙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对多孔支架的孔隙结构,孔隙率,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多孔支架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升高,贯通性改善,但弹性模量和屈服极限降低。多孔支架的热处理温度为75℃时,其孔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与天然松质骨相当,是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注塑方法制备了多孔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 (n2 HA/ PA26) 复合材料 , 采用 SEM、XRD、IR、 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多孔材料的性能。结果发现 : 多孔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复合材料的孔隙分布均匀 , 贯通性良好 , 孔的尺寸约为 100~700μm , 平均孔径约 300~500μm , 大孔壁上有丰富的微孔 ; 所得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可控 , 总孔隙率最高可达 881 6 %; 多孔材料的总孔隙率降低 , 则开孔率随之降低 ; 多孔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 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 1. 1~15. 6 MPa , 压缩模量为 0. 4~1. 4 GPa ; 在总孔隙率相近的条件下 , 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随 n2 HA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 发泡剂和发泡过程对组成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复合材料的两组元材料的性质和结构无影响。这种多孔材料可望作为人体非承重部位的植入骨修复体和组织工程支架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可降解钙磷骨水泥多孔支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备了孔径、孔隙率和孔形状可控的多孔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支架. 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4MPa, 孔隙率可达70%, 孔与孔之间互相贯通, 大孔壁富含微孔. 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铺展且增殖良好, 体外模拟实验显示材料的降解速度随孔隙率的增加和Ca/P比的降低而加快, 多孔支架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该材料可用于修复骨组织缺损和作为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蜡球造孔法制备多孔HA陶瓷支架及其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支架的贯通性对其体内生物学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甲壳素溶胶体系和蜡球造孔剂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HA)陶瓷支架, 考查在相同模压条件下, 不同浆料/造孔剂比例对多孔HA陶瓷支架的孔隙率、收缩率、贯通性、多孔结构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制备具有高孔隙的多孔HA陶瓷支架, 随着造孔剂比例的增大, 支架的贯通性更好, 当浆料/造孔剂比例为1:1.2时可以得到孔隙率、贯通性、力学性能最优的多孔HA陶瓷支架。  相似文献   

11.
12.
Reparative and regenerative processes are well‐orchestrated temporal and spatial events that are governed by multiple cells, molecules, signaling pathways, and interactions thereof. Yet again, currently available implantable devices fail largely to recapitulate nature's complexity and sophistication in this regard. Herein, success stor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of layer‐by‐layer, composite, self‐assembly, and core–shell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domain/multicargo delivery vehicles.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develop low‐melting‐point filler materials for laser beam brazing of aluminum alloys, Al–Si–Cu based alloys and Al–Si–Zn based alloys were produced via spray forming and associated deformation processes. The selected alloys were spray formed in the form of billet with a diameter around 160 mm and hot extruded into wire rods with a diameter of 8 mm. The extrusions were further cold worked into thin wires with a diameter of 1.2 mm via rotary swaging. Finally, the filler wires were applied in the laser beam brazing of AA6082 structures. It showed that the newly developed filler materials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aser beam brazing of aluminum alloys. Particularly, the laser beam brazing process using the spray‐formed filler materials requir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energy input and allowed for higher brazing speed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AlSi12 filler material.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法结合SPS烧结技术合成了SryCo4Sb12-xTex化合物, 并探讨了Te掺杂对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 采用XRD及EPMA确定了相组成及化学成分, 并测试了材料的高温热电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虽然Te掺杂降低了Sr在CoSb3中的填充量, 但是与具有相近Sr填充量的基体相比, Te掺杂提高了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和电导率, 同时也提高了塞贝克系数; Te掺杂由于引入了电子-声子散射, 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晶格热导率, 并且随着Te掺杂量的增加, 晶格热导率的降低幅度提高; 对x=0.05的样品Sr0.18Co4Sb11.95Te0.05, 在850K时, 材料的最大ZT值接近1.0, 与具有相近填充量的基体材料相比, ZT值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系统中顾客数设置门限N,考虑研究了服务台的服务速度依门限发生变化且当服务台未服务顾客(休假或故障)时到达顾客仅以概牢p进入系统的多重休假可修M/G(M/G)/1排队系统。通过L-变换、母函数以及补充变量方法得到了队长分布的瞬态解、稳态解及一些可靠性结果,并指出当两个服务速度相等时该模型与前人研究的M/G/1(E,MV)排队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外延SrTiO3(STO)作为缓冲层的Si基片上,应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和磁控溅射法,在5.50℃温度下制备了外延的La0.5Sr0.5CdO3/Pb(Zr0.2Ti0.8)O3/La0.5Sr0.5CoO3(LSCO/PZT/LSCO)异质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LSCO/PZT/LSCO异质结是c向外延生长的。当外加电压为60V时,LSCO/PZT/LSCO铁电电容器的剩余极化强度为.50.3μC/cm^2.,当电压为30V时,铁电电容器有效极化强度为80μC/cm^2.。其它电学性能表明。PZT铁电电容器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脉冲宽度对极化强度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
自动铺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和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成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从数控系统、CAD/CAM/CAE技术和成型工艺三个方面论述自动铺带技术的发展,并着重阐述国外自动铺带技术的研究概况;在介绍国内自动铺带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动铺带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步钎焊方法来完成梯度材料的制备:第一步,选用Ti-Zr-Cu-Ni-Co急冷态箔带钎料钎焊TC4/TiAl接头,钎焊规范选为960℃/10min;第二步,采用高纯度的Al,Cu和Si粉末混合配制Al-25Cu-5Si钎料,用于钎焊TiAl/LF21接头,钎焊规范选为590℃/10min.结果表明,两步钎焊法成功实...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S/GIS/PDA的土地变更调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地变更调查的需要,将GIS控件嵌入到移动设备,结合GPS定位功能实现了集数据采集、信息录入、查询等多功能的野外土地变更调查系统。实例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1:500比例尺城镇土地变更调查的精度要求,利用GPS/GIS/PDA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缩节胺、矮壮素在番茄种植过程中残留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番茄植株和果实中的缩节胺、矮壮素残留含量,得出缩节胺、矮壮素在番茄种植过程中残留含量均有减少,其中番茄叶片中矮壮素、缩节胺的含量在35天左右的时间内,减少达96%以上,番茄果实中矮壮素、缩节胺的含量在10天内减少80%。说明缩节胺、矮壮素在番茄的生育过程中,会随着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